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5563764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 性和主动性。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 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颁布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要求我们切实改进学校德育 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 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 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

2、出:“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 新,重点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 2市场经济的急剧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 益多样化,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 念正在丰富着他们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 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 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 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少年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 媒

3、体的快速发展,给少年儿童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 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他们的心灵。这些状况需要我们面对现实,加强对学生主体意识、价值观念、社会态度等方面引导,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辨析、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逐步 学会正确地分析各种社会意识、社会行为,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自己来实现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目前,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一 是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少年儿 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二是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 的现象依然存

4、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三是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 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少年儿童教 育带来新的问题;四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 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我们更新观念,进行教育创新。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和受教 育者道德实践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 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的实效性,是指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通过通过有效的教育形

5、式、 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提高学校德育预期目标要达到的程度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预 期目标的接纳程度。 本课题研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 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点,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 律、情感因素,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学科教材德育教育内容,切实 做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生命 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三、课题的理论依据。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德育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 为。其中道德认识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

6、现奠定基础,道德情感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 和表现提供动力性精神力量,道德意志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现提供调节性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是人们形成和表现思想品德的关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是学生主体接纳外界各种 刺激影响,通过自身的能动作用逐步形成的。其内在因素包括接纳程度、内化过程、行为需 求程度和行为稳定程度。学生接纳程度是学生内化过程的标志,学生的行为需求是制约行为 稳定程度的内在依据,学生行为的稳定程度是衡量学生内化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标尺。个体的 德性形成,是不可能仅仅通过认知层面“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而实现的。对于个体而言, 其道德知识能否成为道德观念,主要取决于其情感的投入程度。 生命教育

7、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在个体德育形成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奠基的重要作用。道德教育 在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不可能离开智育、美育等其 它各育的。它必须依托其它各育而存在,以诸育为载体,而且诸育中也应该渗透道德教育。 道德具有情感性,它在转化成人的德性、美德时就不同于人们认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它必 须要有情感上的认同、接纳,否则道德是不会真正内化为人的品德的。正所谓“行道而得之 于心谓之德” 。而这种情感的产生离不开学生真实的体验。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从提高理论修养和丰富实践经验两个层面打造我校德育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我校“全 员德育”的机制。 2从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两个

8、方面进一步完善我校的德育目标、充实德育内容、探索德育途 径、创新德育手段,提高德育效率。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的研究。 本课题着重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研究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 1、影响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社会因素:社会的日益商品化也导致了全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 性和社会心态的浮躁,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会日益功利化,缺乏理性,不讲奉献,只求利益; 在道德观念上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意识渐趋淡薄;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会急功近利和贪图享乐。 网络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网络却具有多元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当尚未获得免疫力 的学生接触到不健康的网站时,其身心健康所受到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社

9、会的法制化在 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的同时,法律法规的滞后又使学校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教育处理成为 学校德育工作的软肋。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我们就会越来越小心谨慎。 对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恐惧,也使我们不敢放手开展群体活动,更不敢将学生带出校园,而 德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它的实践性,当德育活动被局限在校园和课堂内时,德育的实效性就 大打折扣了。 2、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家庭因素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关爱,容易造成学生人格缺损。 “问题家庭”的日益增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与现 代教育的矛盾。 3、影响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学校因素:学校的德育工作仍存在三大误区:德育是德

10、育工作 者的事情。 德育方式的单一和陈旧。我们的德育工作往往过分倚重于耳提面命的灌输, 辅之以各种规矩的制定和对过失学生的批评惩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良好 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德育活动形式重于内容。学校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多地染上了功利主 义顽疾,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落实、走形式是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在许多德育活动中,组织 者对于其新闻性的关注远甚与对实效性的关注。目前,很多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室或心理研究室,这其中有很多在轰轰烈烈的开张过后就没有了下文。在学生的眼里德育活动就成了好玩 的做秀,或可憎的作假,如果学生将德育活动都当成了做秀,我们的德育活动就变成了儿戏 或虚伪。 (二)联系实际

11、,确立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实践研究。 根据 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 ,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 平,确立我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着重研究德育目标如何体现整体性、层次性、阶段 性,着重研究德育内容的系统性、继承性、稳定性、具体性。 (三)德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手段实践研究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知 道做一个合格公民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使自己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 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秀品质,做一个好公民。根据各年级的德育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 安排系列活动,如

12、(1)扮演一个职业角色,如商贩、工人等,体验该职业的伟大;(2)做 小小服装设计师,感受创造美的愉悦,培养正确的审美观;(3)走进高科技企业,体验知 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小培养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4)走 近弱势群体,感受他们的生活,如“敬老院的一天” 、 “做一天盲人”等,体验弱势群体生活 的不易,培养爱心和同情心,为他们做实事;(5)开展和西部少年手拉手的活动,加强东 西部少年儿童之间的交流,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6)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感受 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注意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和细节对学生的道德影响。 2通过心理辅导,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在现

13、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 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随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 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要助人自助,教会中学生自我调节,以减少 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关研究表明,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两类:()有轻微心理失调。如有的学生情 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 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 能,难以自控;有的由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

14、困难,有的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 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 ()有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紧张焦虑症, 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 当然,还有一类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幼稚病(低能) ,情感性精神病乃 至变态人格、性变态等等。这些人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但是 我们的心理辅导重点应该放在第一类心理障碍上,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但往往为人们所忽 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为此,更要给予认 真的咨询与矫治。因此,本课题需要研究预防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如

15、: (1)加强心理教育: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人的身 心健康。因此,讲课内容不仅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为 讲课有针对性,必须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 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障碍、偏异情况,然后讲知识、讲保健、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 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 (2)加强心理咨询:这是帮助受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 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 于咨询员对来访者要给予信任,给予理

16、解,给予换位(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还要动之以情,要遵循聆听(让受询者宣泄) 、保密(有些深层内容要绝对保密) 、 疏导(对其提出的特殊问题作面对面的指导)原则。相互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咨询 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3)加强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患者建立关心、尊重、了解和指 导的关系,并依他那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减轻或消除个案的不适应的心 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健全成熟的人格发展。 3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研究 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 ,各班选择关心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心孩子的家长成立家长委 员会,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及时提供德育工作信息,并总结推广家教经验,让所有家长,共 同关心孩子健康地成长。可指导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和家务劳动,让他们了解每一个成员对家 庭的责任和义务,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学习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感受亲情和温馨,培养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