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2332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态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态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态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申明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申明 (1967) , 讲师, 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的日趋丰富, 有效带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并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 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态问题逐渐凸显, 并成为困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关键问题。在此形势倒逼下,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化解人类生存矛盾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相应的生态学理论也得以深化发展, 并延伸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而且著名生态学者余谋昌也曾经指出, “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从生态学的视阈分析和解决与生命有关的社会现象、问题逐渐受到学术界

2、的重视”。高校体育教育作为社会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践行体育强国战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其必然要紧跟生态建设的发展步伐, 从生态学视阈更新教育理念、强化体育配套设施建设、创新教学手段, 由此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学模式, 并从整体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1 生态化体育的概念及功能1.1 生态化体育教学的概念生态化体育教学是生态建设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其是从生态视阈下, 以生态原理及方法解决体育教育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 并开展生态化的体育教育活动。生态体育强调的是人与环境、人与体育活动的共荣共生, 其体现的是校园体育教育过程各物质、精神等要素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并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注意

3、培养其生态意识, 通过深度挖掘各类体育教学资源、营造体育制度文化氛围、提升教师生态化素养及增强学生认知等具体措施, 来达到以生态方式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实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1.2 生态化体育教学的主要特征体育源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是人体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 随着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加速推进, 加之绿色奥运、生态体育等理念的渗透和发展, 体育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也紧随其后, 尤其面对教学环境失衡、教学资源紧缺、教学设施落后的现状, 如何在生态学视阈学寻求“人一体育一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所在。具体而言, 生态化体育教学的功能表现

4、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协健功能。生态体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本质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但因为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 学生的学习、工作压力极大, 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且体育课时及业余运动的减少, 更是使得高校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各方面体能素质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这与社会人才需求呈现错位发展态势, 而生态化体育的发展, 将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目标导向, 借助生态化发展大趋势, 并通过各大体育赛事及重大体育活动的宣传效应, 可以将生态体育理念在更大范围内传扬和推广, 加之体育强国战略、全民健身运动等深化发展, 体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亲近自然、展现人体运动美、

5、形象美等内在特质逐渐凸显, 且可以通过体育运动释放内心情绪和压力, 由此可以达到强身健体、锻炼身心的教育目的。 (2) 和娱功能。高校生态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以体育运动活动的形式, 来提升学生运动技能, 并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等诸多压力, 很容易引起心理变化, 进而产生抑郁和焦虑的现象, 而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而且能够转移、释放精神压力, 减少抑郁、不良的心理障碍, 从而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 (3) 强意功能。当前, 我国大学生抗压能力和困难承受能力较弱, 这与其家庭生活和教育环境存在较大关联性, 尤其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强大

6、的竞争压力下, 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变化状态, 一些承受能力低、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很容易受一些压力的影响, 并由此产生焦虑、恐惧、压抑等心理问题, 而通过生态体育, 可以让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锻炼, 实现由粗略的掌握运动技能到熟练应用, 并在其中充分体验成功和分享快乐, 由此, 在生态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身体素质, 而且能够陶冶其心理, 锻炼其意志, 让其形成直面困难的勇气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 生态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为了更好的驱动高校生态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阻碍生态体

7、育顺利开展的因素较多, 如生态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体育配套设施不足、学生体育运动意识不强, 生态体育教学氛围不佳等。2.1 生态体育认知不足, 致使体育活动组织不力从生态视野下, 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必要条件, 而且国家也将“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之中, 高校体育应该从思想上提升认识, 扭转传统教育理念, 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努力为体育教学营造生态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生态化课程, 以此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谐。但是, 问题的关键是,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沿袭的是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多数高校尚未充分认识到“生态体育”发展的本质目

8、的和教育本质, 均将其归类为一种体育运动活动, 认为活动过后一切将回归平常, 由此, “生态体育”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或是表层阶段, 尚未真正贯彻落实, 甚至一些高校存在敷衍了事甚至抵触问题, 这势必影响生态体育活动的组织力度, 进而阻碍相关配套设施、师资力量等的发展, 对“生态体育”的深化发展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2 体育配套设施严重滞后, 影响了生态体育的顺利开展当前, 在现代素质教育和生态建设双重驱动下, 高校体育教育的大环境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而体育配套设施建设作为生态体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理应予以充分供给。但是, 因为资金投入及思想认知层面的限制, 生态体育配套设施建设相对

9、滞后, 生态校园环境、体育运动场馆、硬件设施等配备不足, 成为影响“生态体育”发展的最为关键的要素, 实践教学中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训练, 一些细化的台球、乒乓球、足球等场馆比较匮乏, 无法支撑体育实践性教学, 而且体育教材选择和内容确定也欠缺科学性和合理性, 致使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体育知识认知架构, 这些均将成为生态体育发展的主要瓶颈。2.3 生态体育教学氛围不佳, 制约了学生认知和教师素养提升高校生态体育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营造一个人与人、人与体育、人与环境共融发展的教学氛围, 这是促进学生形成自主体育学习和锻炼意识、增强教师生态化教学素养的必要前提, 然而现实教学中, 生态体育并未

10、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个性发展差异, 教学内容和形式无法吸引学生关注, 更无法调动其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加之教师自身体育素养和知识体系有限, 不能充分发挥其引导和辅助作用, 致使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或排斥心理, 由此所形成的落后的体育发展观念、淡薄的体育锻炼意识, 将对生态体育的延伸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3 生态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优化的策略生态文明建设大环境下, 从生态视角出发, 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但是因为这一过程内含了多方面内容, 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应该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 才能在实现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同时,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创新措施如下

11、。3.1 强化生态体育的制度文化建设高校体育制度文化是生态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元素, 其建设发展状态将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而强化制度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升思想认识, 高校上至领导下至教师、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生态体育”发展的重要性, 并通过多元、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达到宣传“生态体育”教学优势性的目的, 以此让师生从外在去感知和体验生态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价值, 进而将这种外在感受转化为内在驱动力, 提升参与生态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与此同时, 还要注重以生态文化理念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让其在注重学生基础体育技能培训的基础上, 更多关注体育教学中的

12、师生互动性, 由此推进和谐体育制度文化建设。3.2 提升学生对于生态体育的认知性根据人类认知规律判断, 学生对于生态体育的认知发展遵循特定的规律性。首先是听说、知道或是接触过生态体育, 进而形成直观或感性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参与生态体育活动才能够形成系统、完善的认知架构, 兴趣是引发学生关注并促使其形成体育活动心理意向的关键, 高校生态体育教学中应该不断丰富和拓展体育活动形式,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并参与喜爱的体育活动, 由此让学生在愉悦的体育教学环境中, 体会生态体育所带来的师生互动、人与体育活动和谐性, 进而提升对生态体育的认知性。3.3 增强

13、教师生态体育教学的素养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和辅助者, 是推进高校生态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生态教育理念的宣传、教育方式的创新及教育活动的组织均离不开教师, 为此,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应该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融合共生”的生态教育理念, 以师生互动、人与体育相互融合、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导向, 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条件, 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培训与指导, 从而让教师形成严谨治学、循循善诱、关爱学生的教学素养, 并在多种形式的体育实践互动中, 实现与学生互动交流, 进而实现良好的生态体育教学效果。4 结语近年来, 工业化生产所遗留下来的环境、资源及

14、生存问题逐渐凸显, 全球生态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并呈现持续性恶化的现象, 如何突破和扭转这一发展困境, 成为摆在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由此“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日程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而这也给高校体育教学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尤其面对教学失衡状态、教学环境落后、配套设施不足等现实问题, 迫切需要从生态学的视角推进体育教学的新发展, 以此优化和完善体育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朱剑娴.生态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5. 2徐硕.教育生态视野下我国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现状及对策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 2015. 3景江浩.体验式学习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J.品牌, 2015 (1) . 4于曦.生态体育视野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