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诊疗(4)治疗和预防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97452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栓塞的诊疗(4)治疗和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肺栓塞的诊疗(4)治疗和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肺栓塞的诊疗(4)治疗和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肺栓塞的诊疗(4)治疗和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肺栓塞的诊疗(4)治疗和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栓塞的诊疗(4)治疗和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栓塞的诊疗(4)治疗和预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节 肺栓塞的治疗 肺栓塞的病死率为 20%30%,占全部疾病死因的第 3 位。而绝大多数的肺栓塞是可以治疗的,肺栓塞患者如能得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病死率可以下降至 8%以下。需要指出的是急性 PE 的死亡 80%发生于发病后 2 小时内,因此治疗抢救必须争分夺秒。肺栓塞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抗凝、介入和手术治疗等。一、一般处理与呼吸循环支持表 11 一般处理与呼吸循环支持一般处理 呼吸循环支持绝对卧床 2 周-防止血栓脱落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低氧血症可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呼吸衰竭可机械通气,但尽量避免气管切开以免溶栓或抗凝中出血安慰和/或使用镇静剂-减轻和消除焦虑与惊恐止痛剂-减轻和消

2、除胸痛抗生素-控制血栓静脉炎和预防肺部感染右心功能不全、心排出量下降,但血压正常可用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血压下降可加大剂量或加用血管加压药物;500ml 的液体负荷似乎有益,更多的液体量可能会加重右心负荷。纠正引起低血压的心律失常二、溶栓治疗(一)常用的溶栓药物的分类、特点和副作用下面主要介绍链激酶(striprokinase,SK)、尿激酶(urokinase,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agen activator,rt-PA)。1溶栓药物的分类(1)按激活纤溶酶原的方式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UK、rt-PA 等能直接激

3、活纤溶酶原转为纤溶酶;而 SK 必须先和纤溶酶原形成复合物在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2)按激活纤溶酶原的特异性分为纤维蛋白特异性和非纤维的那白特异性。rt-PA 对血液循环中的纤溶酶无明显影响,相对特异性的选择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而 UK、SK 对血液循环和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均可激活,因此一方面体循环呈现纤溶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纤溶酶在循环中容易与 2-抗纤溶酶结合而消耗,常常需要较大剂量或在血栓近端注入才能有利于药物在血栓部位发挥作用,达到溶栓的目的。2常用的溶栓药物的特点 UK 的疗效与 SK 相似,无抗原性,短期内可重复应用,价格便宜;rt-PA 半衰期仅 4 分钟溶栓迅速,效果佳

4、但价格较贵;SK 有抗原性肯能够引起过敏反应,因为产生抗体所以至少半年内不能在应用,有致低血压的副作用,可能与缓激肽的释放有关。3溶栓药物的副作用 最常见的是出血,汇总资料显示大出血在三种溶栓药 rt-PA、UK、SK 的发生率分别是 13.7%、10.2%和 8.8%,但绝大多数为静脉穿刺或切开部位的出血;总的颅内出血为 1.2%,其中 50%死亡,在 UK 和 rt-PA 组分别是 1.3%和 1.6%。其它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头痛等。在应用 SK 的患者一般注射地塞米松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二)肺栓塞的溶栓治疗静脉溶栓序贯抗凝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相比能更迅速的溶解血栓、

5、更快地改善血流动力学,从而减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1溶栓治疗 主要针对 2 周以内的新鲜血栓栓塞。由于不同器官的血液供应以及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不同,其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也不同,脑卒中要求在发病 3 小时内,急性心肌梗死一般要求在 6 小时内,最迟不超过 12 小时,这两者溶栓的目的不仅使溶解血栓,更重要的是挽救濒临坏死的脑组织和心肌组织。而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治疗与他们有所不同,因为肺脏至少手双重血流(肺循环和支气管循环)供应,还可直接通过肺泡供氧,因此,栓塞后肺梗死并不多见,尸检中仅占 10%,也就是说,急性肺栓塞发生后,肺组织较少出现坏死,溶栓的主要目的在于溶解血栓,开通血管。研究表

6、明,发病两周以内溶栓均有效,所以急性非栓塞的溶栓时间窗为发病两周内,但溶栓时间越早,疗效越佳。部分研究提示,对两周以上的溶栓也有一定疗效。2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有活动性出血、自发性出血、2 月内颅内出血、颅及脊柱术后;相对禁忌证有 10 天内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的血管穿刺史、2 个月内缺血性中风、10 天内胃肠道出血、15 天内严重外伤、控制不好的重度高血压、近期心肺复苏、血小板10010 9/L、妊娠、细菌性心内膜炎和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等。应该指出的是对有相对禁忌证的患者要考虑何种疾病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以及溶栓以后对患者的这些相对禁忌证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而且必须把握好

7、溶栓的剂量和时机,这方面的工作仍需要大量的实践来完善。3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欧洲心脏病协会制定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指南”指出如果没有绝对禁忌证,所有大块 PE 的患者均应该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可提高大块PE 患者的存活率,尤其是合并休克和/或低血压者;对于血压和组织灌注正常而有右室功能不全的次大块肺栓塞患者,如果没有禁忌证可以进行溶栓;如果既不是大块栓塞也不是次大块肺栓塞、又没有原有的心脏疾病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患者不宜进行溶栓治疗。简单归纳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可分为以下几条:(1)栓塞面积超过 2 个肺叶血管者;(2)合并休克或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或血压下降40mmHg 且持

8、续 15 分钟以上)者;(3)合并右心功能不全者。4溶栓治疗的方案 美国药品和食品管理局( FDA)分别于 1977 年、1978 年和 1990年批准的肺栓塞治疗方案依次为 SK 负荷量 250 000U/30min 静脉滴注,继以 100 000U/h,持续 24h;UK 负荷量 4 400U/kg.10min 静脉滴注,继以 4 400U/kg.h,持续 1224h;rt-PA100mg/2h 静脉滴注。在临床实践中,人们不断探索,对溶栓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以及溶栓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溶栓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治疗的安全性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于 2000 年第六次美国胸科医师学

9、会抗血栓形成疗法共识会上对以上方案稍微做了一些改动:SK 负荷量 250 000U/30min 静脉滴注,继以 100 000U/h,持续 24h;UK负荷量 4 400U/kg.10min 静脉滴注,继以 2 200U/kg.h,持续 12h;rt-PA100mg/2h 静脉滴注;另外强调了所有溶栓药物均经静脉途径给予。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种类药物的用法如 r-SK1 500 000U/2h 静脉滴注和 APSAC(茴香酰纤溶酶原激活剂复合物)300 000U 静脉注射等。1997 年1999 年由程显声教授主持的国内 28 家医院参加的“急性肺栓塞尿激酶溶栓(栓复欣抗凝)治疗多中心临床试验“中

10、溶栓方案是 UK20 000U/kg 溶于生理盐水 100ml 中,2h 静脉滴注。结果显示:31 例进入单纯尿激酶组,有效率为 77.4%。此后国内肺栓塞治疗方案的制定逐渐受到重视,但仍需要进一步规范化,目前较为公认的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方案是:UK20 000U/kg 加入 250ml 液体中两小时静脉滴注;rt-PA10mg 加入 10ml 液体中 10 分钟内静脉滴注,然后 rt-PA4090mg 加入 90ml 液体中 110 分钟内静脉滴注。(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目前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治疗方案。1发病 72 小时以内的患者宜进行溶栓治疗,一般使用尿激酶或 rt-PA。(1)尿激

11、酶 25 万50 万 U/d 静脉滴注,710 天为一个疗程。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每 12 小时一次,疗程 1014 天。(2)rt-PA 总量 50mg,10mg 在 10min 静脉推注,40mg 在 2 小时内静脉推注。使用rt-PA 前必须静注普通肝素 5000IU,rt-PA 静脉滴注完成后立即静点普通肝素8001000IU/h,测定 ATPP 在基础值的 1.52.5 倍,23 天后改用低分子肝素。(3)使用 rt-PA 溶栓时,也有学者合并使用阿司匹林,在使用 rt-PA 前口服阿司匹林300mg/d,7 天后改为 50mg/d。2发病 72 小时以上者或有溶栓禁忌证

12、者,宜用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钙,按各生产厂家的推荐剂量使用。需要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3溶栓和抗凝治疗后,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改善微循环药物等。(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50mg/d,抵克立得 250mg,每日两次。(2)改善微循环药物如胰激肽酶 120U,每日三次。(3)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d。三、抗凝治疗表 12 抗凝药物的分类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血酶依赖性): 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 K 依赖性抗凝剂: 双香豆素凝血酶抑制剂: 重组水蛭素(hirudin)及其衍生物等凝血酶生成抑制剂: 因子a 抑制剂等重组内源抗凝剂: 活化的蛋白 C、抗凝血酶等凝血酶

13、受体拮抗剂: 凝血酶受体拮抗剂去纤维蛋白原制剂: 去纤酶(一)前两种临床较为常用,下面主要介绍它们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及应用特点。1肝素与低分子肝素 肝素的抗凝作用在于和抗凝血酶特异地结合,是抗凝血酶的构型发生改变,暴露出活性中心,灭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a(凝血酶)、a、a、a、a 等丝氨酸蛋白酶类,故肝素同时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和活性。肝素类抗凝剂的抗a:抗a 的活性比例与多糖链的长短或分子量的大小有关,也就是抑制凝血酶产生和凝血酶活性的比例不同。肝素对因子a 的灭活有赖于肝素-抗凝血酶-因子a 三联复合物的形成,此时肝素同时结合于抗凝血和因子a,肝素起模板作用,但起模板作用的肝素多糖单位必须达到

14、18 个。因子a 的灭活无需与肝素结合,少于 18个糖单位的肝素仍可使因子a 灭活。普通肝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减少和继发出血;普通肝素口服不吸收,静脉使用时必须监测。而低分子肝素的糖单位数目少于 18 个,不能灭活因子a,但可灭活a,抗因子a;抗-a 活性比例增大。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影响小,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少见,皮下注射,无需监测,相对安全、简便。表 13 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的比较肝素 低分子肝素平均分子量 1200015000 40006500平均糖单位数(个) 4050 1322灭活血小板表面的因子a 弱 强抗-a:抗-a 1:1 2:1 至 4:1血浆半衰期 30150m

15、in剂量依赖性110180min非剂量依赖性,主要经肾脏清除,肾功能不全时生物半衰期延长肝素辅助因子 强 弱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强 弱剂量依赖性清除 是 否与内皮细胞结合 是 否(弱)低剂量下的生物利用度 差 好血小板第 4 因子抑制 是 否抑制血小板功能 + +出血合并症 较多 少增加血管通透性 是 否骨质疏松 + +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 +注射方式 静脉(口服不吸收) 皮下抗凝监测 需要 不需要2华法林 双香豆素类是唯一一类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口服抗凝血药物,含有 4-羟基香豆素的基本结构,最常应用的是华法林、可嘧啶。华法林的作用机制:华法林(Coumadin)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原酶,

16、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维生素 K 不能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维生素 K,干扰维生素 K 依赖性凝血酶因子、的羧化,是这些凝血因子停留在无活性的前提阶段而达到抗凝的目的。华法林的作用在于阻止已形成的血栓进一步扩展和防止新血栓形成,防止血栓栓塞的发生,但对已形成的血栓无直接作用。华法林口服生物利用度好,抗凝作用一般发生在给药后的 24 小时以内,单抗凝作用的峰值可能延长至 7296 小时,应用 INR 对华法林的用量进行监测时,一般用药后第三天测定 INR,因为这时的 INR=PTR”ISI”)取代 PT,其中 ISI 为国际敏感指数,代表凝血活酶的促凝活性,PTR 为患者 PT/正常参比血浆 PT。同一份标本,在不同的实验室,使用不同试剂测得的 INR 是一样的。既往监测使用的凝血酶原时间(PT)由于其测定使用的凝血活酶的来源和促凝活性各不相同,不同批次的凝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