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696080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总结报告实验区名称(公章): 毕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实验区领导小组负责人: 张吉勇 陈昌旭 实验区办公室负责人: 罗昌琪 填报时间: 2014 年 6 月 25 日 1主要内容一、实验区建设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概述二、实验区建设情况评价1、针对实验区制约因素采取的相应措施和取得的进步2、针对实验区规划任务开展的相关工作和成效3、考核指标完成情况4、示范项目实施情况三、主要做法和经验(包括体制、机制、管理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四、典型案例(包括:做法、经验模式、成效等)五、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的思路和方案2毕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简况毕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

2、简称实验区)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是珠江、乌江发源地,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西邻云南,北接四川。实验区为毕节市全市,国土面积 26853 平方公里,辖七星关、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 雍、威宁、赫章等一区七县, 2013 年末 户籍人口为 870.57 万人,常住人口为 653.82 万人,城镇化率为 31.67%。实验区内有彝族、苗族、回族等 36 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28%。全区平均海拔 1400 米,年平均日照1231 小时左右,平均气温 13 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 1129 毫米左右,无霜期 266 天左右。实验区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脆弱区、民

3、族地区、革命老区为一体,有矿产资源富集、生物资源多样、旅游资源独特的优势,有紧紧围绕“ 开发扶贫、生态建 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宝贵经验。2008 年,原中共毕节地委、行署在总结“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 、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20 年发展和取得的经验,认真分析试验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略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巩固试验区良好的发展态势,决定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与示范,经申报、专家考察指导和答辩评审,2009 年 10 月 14 日国家科技部批准毕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正式进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行列。经过 5 年的建设,实验区经济社会全面

4、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效,探索贫困地区超常规的后发赶超之路取得了新经验。3一、实验区建设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概述(一)实验区建设目标毕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2009-2013)(以后简称规划)的目标是:到 2013 年,初步把毕节地区建设成为新型能源、特色农业和旅游基地,建成自主创新、和谐发展基地。开发扶贫取得重大突破,绝对贫困基本消除;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生态屏障基本形成;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人口素质全面提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城 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交通、水利和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煤、电、 “两烟 ”支柱产业,新

5、型建材、循环经济、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及农特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效提高;基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扎实推进。1、经济发展目标:到 2013 年,全区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 13%,达到 740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 18473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 13%以上,达到 130 亿元;全社会固定 资产 投资年均增长 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2%。2、环境建设目标:到 2013 年,单位生产总值 能耗在 2008 年基础上降低 25%左右;城镇生活 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

6、无害化 处理率分别达 60%以上;重点工 业污染源 废水排放达标 率 8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 60%;森林覆盖率达到 43%左右。3、社会发展目标:到 2013 年,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 6.5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 93%以上,平均预期寿命达到 70 岁以上;净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50%以上;城 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0%以下;城镇化率达到 33%左右。 义务教育 阶段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42%以上,人口素质 得到稳步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5%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参保率达 85%以上。本级应用技4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

7、出比例在 1.2%以上。(二)任务完成情况实验区建设紧紧围绕深化“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 ”三大主题,通过 65 个示范项目的实施和 90 多项国家、省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 农业成果转化等的实施,带动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取得了:经济发展加速,预期目标全面实现。从 2008 年到 2013 年,地区生产总值由 402.98 亿元提高到 1041.93 亿元,增长 1.59 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 15.44%;三次产业结构由 26.3:41.5:32.2 调整为 2013年的 18.9:43.2:38.0;财政总收入由 33.12

8、亿元上升到 336.86 亿元,年均增长 5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 170.68 亿元上升到1701.19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16.75%和 12.34%。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提高。从 2008年到 2013 年, 森林覆盖率从 37.26%提高到 44.06%,地表水、 、 类水比例(全部断面)从 72.2%提高 97.9%,单位 GDP 能耗由 2008 年的 2.902 吨标煤降低到 2013 年的 1.73 吨标煤,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从 388 吨降低到 146 吨。2013 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9、率分别达 86.14%和 85.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 63.91%。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走向新时代。到 2013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16,符合政策生育率达 94.17%以上;2008 年到 2010 年、2011 年到 2013 年分别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28.6%和 39.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0%以下;从 2008 年的 22.33%增加到 2013 年的31.67%,年均增长 1.86 个百分点 。2013 年, 高中阶段入学率达 7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 99.65%。本 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在 1.62%以

10、上。5上述规划目标的实现,全面完成了“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实力增强和人民群众致富,实现从集中力量解决温饱问题向稳定解决温饱并走向富裕的转变;以生态建设带动资源发展和环境改善,实现从遏制自然生态恶化趋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利用良性循环的转变;以智力开发带动人口素质提高和文明水准提升,实现从主要控制人口增长向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质量并重的转变等为基本任务。6二、实验区建设情况评价(一)针对实验区制约因素采取的相应措施和取得的进步1、实验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城乡差距明显;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人口问题压力大;基础设施薄弱,城镇

11、化水平低,建设投资不足;发展机制不活,人的观念落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制约因素。2、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完善 应对措施实验区地方党委和政府在认真总结和分析试验区 20 年发展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略的基础上,明确了“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以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深化实践“ 开发扶贫、生态建 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作为实现可持续跨越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的工作主线,为全国贫困地区探索一条超常规的后发赶超之路”作为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编 制了毕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2009-2013 )(简称规划),确定了“ 以

12、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实 力增强和人民群众致富,实现从集中力量解决温饱问题向稳定解决温饱并走向富裕的转变;以生态建设带动资源发展和环境改善,实现从遏制自然生态恶化趋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利用良性循环的转变;以智力开发带动人口素质提高和文明水准提升,实现从主要控制人口增长向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质量并重的转变,深化“三大主 题” ,突破实验区制约因素,探索科学发展新经验为基本任务。实验区地方党委、政府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以“ 积极探索建立开发扶贫的新机制;积极探索推进生态建设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人口控量提质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机制;切实转变政

13、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积极争取和赋予毕节试验区“超前探索、先行 试验、封 闭运行、大胆创7新”的权力,“进一步深化改革试验,不断探索推进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以实施“加强 以交通和水利 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区建设;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构建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工业化、城 镇化水平产;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事业”等措施,促进毕节实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实验区推进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深化改革与发展,推进毕节试验区大改革、大开放、大 发展

14、。 2011 年,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 201113 号),结合实验区实际,不断完善解决实验区制约因素的措施,围绕进 一步深化“ 三大主题”,制定了“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闯出一条新路;全面激发社会活力,在加快民营经济跨越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在“三化同步” 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全力完善公共服务,在实现民生保障全覆盖上闯出一条新路;深入实施开发扶贫,在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上闯出一条新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闯出一条新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建设生态文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上闯出一条新

15、路;着力创新金融服务,在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上闯出一条新路;坚持“ 同心同行”,在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推进多党合作、共促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的推 进措施。在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 号)和国办函201335 号文件批准的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等过程中,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把破解实验区制约因素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衔接起来,不断完善解决实验区制约因素的措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闯出一条新路,为加8快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经验,为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和多党合作作出重要示范。实验区建设始

16、终以抓紧抓好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发展定位,丰富和完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3、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一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实现了从经济基础薄弱向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转变。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 2008 年的 402.98 亿元提高到 2013 年1041.93 亿元,增长 1.59 倍,年均增长 20.92 %(现价)。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 2008 年的 26.32:41.50:32.18 调整为 2013 年的 18.87:43.17:37.97。农业 增加值由 2008 年的 106.06 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