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97619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发20115 号文件精神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鲁发2011 16 号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 20115 号),加快推 进我省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布局结构逐步优化,分类和转企改制稳步实施,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总的来看,事业单位改革滞

2、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功能定位不清、机制不活、自身发展能力不强、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以解决。中发2011 5 号文件着眼于构建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明确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法步骤。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不断完善改革总体布局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和深远历史意义。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

3、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把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二、正确把握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我省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

4、脚点;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坚持综合配套,把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等制度的改革相结合,协调推进;坚持着眼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坚持统筹兼顾,注意与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等相衔接,妥善处理改革发3展稳定的关系。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公益服务体系。今后 5 年的改革

5、任务是,2012 年底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2013 年底基本完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2015 年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改革在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和财税政策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三、在清理规范基础上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清理规范事业单位。对全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情况进行核查,摸清底数。通过“撤销、整合、 转企” 等方式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设置

6、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对条件成熟、改革方向明确、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转为企业。在规范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编制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严禁超编进人,逐步消化现有超编人员。4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系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主要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系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不承担公益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系指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7、和国家长远利益举办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三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三类。四、稳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严格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省直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由省机构编制部门认定;市、县(市、区)承担行政职能

8、事业单位的认定报省机构编制部门核准。这类单位要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区5分不同情况实施改革。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设置。改革中涉及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

9、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不得将行政职能交由事业单位承担。五、加快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转企改制。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要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加快转企改制,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要周密制定转企改制方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转企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事业单

10、位转企后,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并依6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其国有资产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此类单位的改革可借鉴国有企业改制的办法,结合产权制度改革,打破所有制和地域、行业、隶属关系界限,采取重组、联合、兼并、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进行。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制定完善过渡政策。转企单位一般给予 5 年过渡期,过渡期内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在离退休待遇方面,转企前已离退休的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今后国家和省统一调整离退

11、休生活待遇时,仍按事业单位的办法执行。转企前参加工作、转企后退休的人员,纳入转企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工龄连续计算,退休时按企业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改企前未启动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截至转企基准日,工作年限满 30 年或距国家法定正常退休年龄 5 年以内且工作年限满 20 年的工作人员(不含合同制人员),由本人申请,按管理权限批准后,可以按照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办理内部退养。内部退养人员除医疗保险应继续缴费至法定退休年龄外,其余按退休人员对待。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医疗保障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企前已退休人员,转企后继续按规定

12、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7有条件的转企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事业单位转企前的离退休(退养)人员,在国家出台有关具体规定前,由原主管部门或举办主体负责管理服务。六、深化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改革管理体制。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要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

13、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在医疗卫生领域先行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取得成熟经验后再逐步向其他领域推开。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对事业单位运营状况、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估,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聘用、奖惩与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的重要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和信用评价制度,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8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

14、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完善岗位管理制度,根据工作任务、编制员额及结构比例等因素,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聘任期限。落实全员聘用制,根据岗位不同特点,灵活运用笔试、面试、民主测评或专家评议等方法竞聘上岗。加强聘用和聘后管理,规范聘用合同订立、变更、续订等重点环节以及竞争聘用、解聘辞聘的条件和程序。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职称框架体系,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机制。

15、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结合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按照“先入轨 ,后规范” 的原则,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推动绩效工资按规定的结构和比例进行分配;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根据改革进程,研究制定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和管理办法,分步实施到位。完善9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

16、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结合事业单位特点,完善领导人员委任、选任、考任等多种任用方式。探索实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期制,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制。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