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基点”有效运用策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75320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基点”有效运用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基点”有效运用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基点”有效运用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基点”有效运用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基点”有效运用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基点”有效运用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基点”有效运用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学科论文巧“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基点”有效运用策略【内容摘要】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提高 语文素养,增 强口 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基点有效链接要融合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文本拓展应该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要服务于文本解 读,要抓 “准”用“ 巧”。本文从“挖掘基点”“活用基点”“ 拓展基点”,三个方面来阐述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 资源, 对基点进行有效运用,通过字词段篇的写写练练,有效地帮助学生领悟语言内容,奠定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实现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关键词】阅读教学 有效链接 拓展 有效课堂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2、基础上,理解语言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思路,学习文章结构.人教版现行的语文教材,是编者为学习语言文字精心选编的,名篇佳作数之不尽,用好语文教材,带领学生掌握语言规律、体味语言意味,切实地抓好用巧这些“基点” ,构建阅读基点有效运用的高效课堂。周一贯老师语文课堂:莫在课文外围漫游中说,“新课改的教材观,反对机械地教教材,即把教学过程呆板地理解为就是全盘授予教科书,机械记诵教科书的过程,不敢越雷池一步,消解了师生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和建构创生。而是积极提倡用教材教,即教科书虽是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材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作必要的取舍和处理,使之更好地发挥教学功能。但是这并不排除

3、教材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地位。 ”还指出“以语文教材来说,不仅由学科教学专家选编,而且用名家高手写就的美文佳作为课文,无疑会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把其视作语文课程最重要的资源而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精神交往的媒介,完全是理所当然。这也是其他教学媒体所无法代替的。所以“用教材教”应当说是对教材的极大尊重,立足教材而不拘泥教材,用好教材又体现超越教材,绝不是对课文的淡化、遮蔽和消解。 ”一、巧挖文本“基点” ,铺垫有效课堂叶圣陶先生在 70 多年前就对“语文”下过定义“语,即口头语言;文,即书面语言。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课文作例子,教孩子说话和写话。 ”语文课堂的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扎

4、扎实实地运用语言,不断感受体会语言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发现文本的精妙“基点” ,咀嚼其中的微妙滋味,那么,语文的学习将与生命共和谐。因此,我尝试关注以下内容,寻找语言训练的支点。基点一:关键字词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石,关键词又是其中最为精妙的内容。关键词在文中能反映主题、2概括主要内容、对课文表情达意至关重要,也是学生学习课文,教师讲授文章的关键。巧抓关键词语这个基点,突破开去,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收到片言居要、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在积累运用语言中,言意兼得,实现课堂高效。三年级课文爬天都峰

5、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险”这两个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引导体会“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和“ 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等句子,使得学生理解爬天都峰的困 难,为学习 “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体会“我们”的力量打下铺垫。基点二:典型句段理清自然段的层次,掌握自然段内部结构的规律,把握住结构,对于段中出现的特殊句式的句子以及对段落中心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中“山是野的”这段话时, 设计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赏析句子之后,再读再悟

6、,并仔细观察段落中各句的行文方法,体会描写的方法,联句成文。基点三:特殊标点一篇精美的文章组成是文字和不同的标点符号完美结合,恰当的标点符号往往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标点符号在文章的表达中,也是有感情的,是文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五年级的穷人中用了许多的省略号来表达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 还 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受。嗯, 揍我一顿也好!”1、 此时

7、,桑娜内心充满了(生会说出“担忧“)课文用什么词来表现她内心的不平静?(忐忑不安)2、 寻找桑娜忐忑的原因,再 读这段话,想一想:桑娜 为什么忐忑不安?3、提醒学生:通过刚才的读,你在标点符号上有什么发现? 这些省略号可能省略哪些内容?4、引导学生思考之后再朗读:桑娜此 时想了很多,在朗 诵这 段话的时候注意省略号的停顿,才能表现出桑娜情感变化的 过程。5、生练后齐读入情。师再引生体会此处作者在表达上的高明之 处,意会标点在此时的妙用。关注标点符号这个基点,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推敲,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对话,深度挖掘人物品质。基点四:精美插图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

8、配了单幅或多幅插图,图文呼应,共同展现文章的主题,图是文的形象体现,文是图的具体描述,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课文插图集中地反映了文章的中心,学生能从中直接通过观察理解课文中心的素材。3如金色的脚印利用文中狐狸父母的课文插图学习第 21 节。我执教这个片段时,首先在引 导学生体会从仇恨到亲如一家的 变化,体会我 们的关系正在慢慢地变化。请学生思考:为 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友善)引 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想象说话:当他从冰冷的雪地上醒来,温暖着狐狸的体温的时 候, 这一幕肯定温暖了我们的心,也温暖着正太郎的心。此时,他在想些什么?此时,顺理成章的以插图为基点,细细咀嚼,体会人物内心,由浅入深地

9、进行文本解读,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体味正太郎的激动内心,很好地达到语言练习的目标,完成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兼得。基点五:别样留白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作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作家在文本中也会有所写有所不写,这就形成了文本中的别样“留白”,这些空白是布局谋篇的匠心是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适度拓展,丰厚文本。如她是我的朋友第 11 段的教学:练习纸设计:在横线上填入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尽管阮恒极力掩饰,还是被医生察 觉了,医生 问:“ ?”阮恒 然后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声,

10、 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同学们,课文有一个小插曲,阮恒在献血 时这样紧张、痛苦,忽然他又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安排在语言空白点有机拓展,引领学生加入神情、动作的细节描写,融入了写作方法的运用,也是语言习得的运用展示。该环节不但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让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言实践中得到了交融与升华。二、活用教学“基点” ,落实有效课堂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要抓“准

11、”用“巧”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其实,这些例子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小到字词句段,大到谋篇布局, 灵活运用“基点” ,引领学生结合课文,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自由个性的表达。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 崔峦教授在全国第九届阅读大赛上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如何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 “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4的

12、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老师可以做以下的尝试。1.想像有机拓展标点“基点” 抓住标点符号,把学生课外知识引进课堂,既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够使课堂教学紧紧地围绕重难点进行。在教学唯一的听众第十自然段:“聋子?”妹妹惊叫起来, “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 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 她是聋子!”先让学生会读书,按标点符号的要求,读出我的惊叫的语气。师顺势追问,真正惊叫的应该是谁,然后带领学生体会段末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学生明白这个省略号承载着我此时复杂的心情,惊讶、感激、自责 学生抓住作者连用四个感叹号对我的行为的惊讶,体会到更对

13、那位教授的崇敬,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推敲,老师充分地挖掘了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和道德因素,让学生在标点这个特殊的组成中,通过想象的表达与练说,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体味语言文字的韵味。2.补白有机拓展留白“基点”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文本的空白处或作者表达的简约处作有机拓展,既开拓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有助于情感的升华。这种思考能否即时得到记录,就有赖于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智慧引导。唯一的听众教学,在课文教学最后 设计一个读写结合环节师导语:在老人平静的神态背后,她在想什么呢? 请同学们练习 上下文

14、, 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任选一句练笔:当我沮丧地准备溜走时,她平静的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面对这唯一的听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尽心演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小结:同学们,现在一定明白了,为什么我在成千上万观众面前演出 时,总是忘不了那唯一的听众。捕捉文本空白,关注语言文字训练,不仅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还从另一侧面深化学生对课文的人物品质和感情的理解。 3.仿写有机拓展佳句“基点”冰心在读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地句子。 ”人教版语文教材名篇荟萃,许多构思精巧的佳作名篇,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观

15、察方法和表达方式,合理的“仿”成为语文学习的有效阶梯,让学生在学话、写话时有了参照物,能够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出例句所使用的方法特点,然后再进行有效的仿写,模仿精美佳句、模仿段落结构、模仿行文结构,学“语”致用。山中访友第 5 自然段教学设计1、先请学生自由读,思考中心句:“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你能给句子换个说5法吗?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作者是怎么和山中的一切打招呼的?你从作者不同的招呼中读出了什么?2、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探索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联系生活说话。3、再次组织小组合作朗读,感受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景物和作者的深厚感情。4、想象写话:我和山中的( )打招呼: 山中访友是精美的散文,文笔 细腻,在教学中,让学生“读-悟- 说-仿”,亲历文学的创作路程。4.续写延伸言尽而意未尽“基点”在小学语文新教材中,许多记叙文的结尾不仅能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还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文章内容得到升华。语文教材中结尾资源可以利用成为有机拓展的基点,利用好这些基点,可以在训练学生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