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一节磨课引发的反思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75334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论文:一节磨课引发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一节磨课引发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一节磨课引发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一节磨课引发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一节磨课引发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论文:一节磨课引发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论文:一节磨课引发的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节磨课引发的反思松门镇第二小学 李海红【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 师逐渐注重还课 于生,但是也存在着很多 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结合对“ 周长的认识“一课的磨课具体实例,从新课导入,重在追问本质;了解学生起点,读 懂学生;智打活动好牌;有效 设计反馈练习方面入手谈谈笔者对于本次磨课的一些感想。【关键词】 导入 读懂学生 环节设计 练习设计 上学期有幸承担一节教研区的公开课,选定“周长的认识”这一节课,这是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如何让这节经典老课承载“以学为中心”成为思考的核心,在几次磨课过程中,经历了

2、一次次思想与行动的碰撞,教师、学生、教材、知识内涵,在这些多维元素的立体交织中,经历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抉择与应用,课堂在应用、反思、学习中一次次清晰起来,由开始的忐忑懵懂到后来的胸有成足,对于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握数学本质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考。下面,拾掇磨课过程中的点滴与大家分享。一导在新知萌发处,追问本质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的概念,对于这样的概念学习,学生一般会依据自我的直接经验,从所呈现的大量具体例子出发,通过自我体悟和归纳,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概念。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课堂导入的设计目的与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

3、为学习新知服务。同时,导入的问题情境既要与所学知识有内在联系,同时难度又应小于例题,这样才能让课堂导入实现其“铺路石”和“脚手架”的作用。方案一: 方案二: 为配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故而设计“小蚂蚁爬树叶边线一圈”的情景为导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设计的是一只只蚂蚁分别出现的,这样实质上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小蚂蚁既然是比赛,那么它们同时开始不是更好吗?于是又改为在同一张图中,所有蚂蚁一起开始爬。经过两次试教后,新的问题来了,导入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初步建构周长的概念小学数学论文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在此目的就是感知“封闭”和“一周” ,方案一中的第一种情况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所以改成整个都

4、不沿边线的方案二中的第一种;方案一中的第三种跑到外面去了,实际上有点偏题而且难度也拔高了,与此课关联不大,所以就舍去了这种情况。而方案二中的一个是体现没有沿边线爬,体会“一周” ,一个是体现一周没爬完,体会“封闭” ,还有一个则就是正确的爬法。这样的设计就不会显得累赘拖拉,让新知在刚开始萌发时,就与本课概念的本质挂钩。教师既要有一种“儿童立场” ,即站在儿童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上来设计导入,使得课堂导入贴近学生认知起点,又要有一种“潜伏意识” ,即所设计的问题情境既能唤醒学生的旧知识,又孕伏着新知识,让新知在旧知中延伸拓展,还要有一种“追溯本源”的精神,追溯教学内容的源头和本质,理清知识之间的脉

5、络,使得课堂导入能够远离浮华,贴近本质,进而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二知在学生起点处,读懂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读懂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前提,只有读懂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我们教育的优势。可是我在第一次试教时在这点上做得很不够,给学生准备了直尺、皮尺、绳子,让其选用合适的工具小组测量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和圆形的周长长度。而且前面也没有铺设任何测量的方法,直接让学生去量,这太难为这些孩子了,光光五角星就够花他们的功夫了,与我预想的“只测一条然后乘 10”的方法有很大的出入,他们基本上都是一条

6、一条测过去,而且每条都标注“2 厘米” ,那么多字写完也要老大的功夫了。更别提圆的测量了,那更是云里雾里了,不知道从何下手。显然在这一环节费了很长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好。这个活动的失败,和我不去了解三年级学生的起点水平密不可分。我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们身上,期望值太高,所以在备课中既要备“知识” ,又要备“学生” 。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应该的状态” ,也要重视学生“现实的状态” 。学生不是玩偶,你想怎样就怎样的,他的水平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做学生学习的“好心人” ,更要做学生学习的“有心人” 。读懂学生很重要,让我们读懂学生,从关注孩子的起点开始。三智打活动好牌,稳操经验胜券数学教学是数

7、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学生最容易获得的是感官感受,但很多直观的感受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以至于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停留在知识的表面,造成学习中形成的浅层经验容易被遗忘。方案一:1、出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边缘事先用线粘好的) 。猜一猜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2、将边线取下后拉直比较出周长的长短。3、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直尺、绳子、卷尺,四人小组合作估计一下你们组拿到的图形的周长大约是多少?(课前先为每组发下树叶、五边形和五角星其中一个图形) 。方案二:进一步体会周长的“长”31.出示三角形,指出三角形的周长在哪儿?2.出示圆形,它的周长在哪儿?(它的起点不好记,做个记号,从这里开

8、始)3.三角形的周长和圆形的周长,谁的周长更长一些?4.你有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它们周长的大小(四人小组合作)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皮尺和线,再来看我们身上有尺子吗?选用合适的方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谁的周长长。预设:用线绕出周长后比较用手指 1 厘米 1 厘米估用手 10 厘米 10 厘米估三角形用尺子量(三边一样长,量一边再乘 3) ;圆形可以半个半个估。绕尺子动在第二次磨课时用的是对于进一步体会周长的“长”采用的是方案一,在小组合作时大多采用的都是绕线法,我当时就懵了,怎么只有一种,和我预想的多种方法的结果完全不同?后来组里的老师提出来主要是由于我在三角形和圆形的周长比较时示范教学用的是绳子绕线的方法

9、,这个方法至少在此时已经对学生造成“根深蒂固”的影响了,学生自然不疑有他,就学老师的方法了,而且预设的用手的方法活动前没做提醒,一时半会学生是比较难想到的。因此经过组内老师的帮忙改为方案二,在课堂上学生给我的惊喜是一浪高过一浪,课堂气氛也因此达到高潮,方案二不需要学生去测量那么多图形的具体周长,只要用方法比较出周长长短就可以了,先引导学生指出周长在哪里?而后提供工具,同时活动前复习一下手上的尺子食指宽大约 1 厘米,一拃大约 13、14 厘米,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己发挥去找方法。孩子们果然都是好样的,不让我们失望,我预设的方法前四种都出现了,学生甚至想到了将圆对折两次的方法来简化估算方法。第五种方

10、法本就是很难想到的,但稍经提醒“刚才是线在动,那如果给的是米尺,卷不了了怎么办呢?让谁动起来?”有几个聪明的学生就想到了让圆滚起来,不得不为孩子优秀的表现喝彩了,让课堂增色不少。由此可见教师环节设计以及问题提出的导向作用是多么巨大。导向明确的环节设计能引导学生正确地思维,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应认识的知识,导向单一的环节则会引起学生思维的局限,达不到思维的发散,人为地形成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及智力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活动环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练在恰到好处,有效反馈新知的应用练习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师生信

11、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所以,对于这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就要多下功夫,经过几次磨课后最终将应用周长知识环节做了如下安排:1、 测量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42、公平吗?刚才只有红蚂蚁赢了,蓝蚂蚁很不服气,它还想和红蚂蚁比一次,你觉得它们绕各自的这块地的边线爬一周,公平吗?3、生活中的周长、(出示一个小朋友提着大裤子图片)这个小朋友为什么用手拎着裤子呢?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买到合身的裤子呢?(测量准确的腰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根据头围选择合适的帽子、树干周长的测量等,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第 1 题是在前面有了估测经验后进行的准确测量,再计算具体周

12、长,但我选的图形不是很到位,当时只在想让这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个图形是四条边都不一样长,需要量四次,长方形是两两相等,需要量两次,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只需量一次就够了,为下节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打好铺垫。可是这同时也操之过急了,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本是明天的内容,王老师做点评时提到这一点,让我醍醐灌顶,今天就做了明天要做的事情,那明天做什么呢?今日事今日毕,将今天学习的知识落实到实处才是本节课的目标,揠苗助长反而会适得其反。第 2 题的设计是与导入情节的“蚂蚁比赛”相辉映,开始设计的是一个长方形的,但觉得长方形长宽不相等,难度稍微高点,此题主要目的是知道重叠部分相等,因而就改成

13、正方形,难度有所降低,同时更突出这道题的考察目的。第 3 题是说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对于周长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尤其是腰围、头围都是身体上的,学生也亲身经历过,因而更有利于他们对周长产生兴趣,同时扩展知识面。由于时间的限制,周长的应用其实很多,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也纠结了很久,不过我想练习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从生活实际中去开发,从变化中去寻求,从开放中去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让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高。经过两个星期的磨课,我真的受益良多,更让我意识到一节好课真的不是纸上谈兵,5漫天想象就能上好的。备好教学内容知识

14、的同时必须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点上平时上课时我也往往会喧宾夺主,这也是以后要努力的一个方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更合格的数学老师。【参考文献】1严桂娟导在关键处两次执教“小数乘整数”一课的教学片断及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2014.102金锋.对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的目的与价值的追问 J.小学教学参考 ,2011.93张 春 莉 宁 丽 曼 .不 同 水 平 问 题 的 小 学 课 堂 提 问 实 证 研 究 J.课 程 教 材 教 法 ,2011.10 4郑志刚.师主导、精 设计、生主体、真探究 J.中小学数学,2014.105杨传冈谁能知我心从“平均数“教学片段说起.J. 青年教师, 2013.56李祝平.抓住本质,润泽课堂.J.新课程, 20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