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98491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摘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 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元点。中国传统文化纷繁多样,本文从现代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寻出其精华与糟粕。对于传统文化的出路提出:要继承精华,同时也要创造新文化,让其成为祖国发展的新动力。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观念 精华与糟粕 出路血缘,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文化,使一个民族拥有了延续发展的内在精神源泉;相同的精神又使无数不同的民族融会在一起,相互渗透着、展现着各自的精彩,和谐相处无论是伏羲的东夷部族,还是神农的南蛮部族,或者是黄帝的西戎部族,这就是今天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

2、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文化。更实际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应当说是以“道释儒三教为中心的十多种文化” 。中国语言文字文化。汉字是人类的历史上最古老最神奇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中国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第五大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名篇。 山海经里的奇文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魏晋时期的文人风骨;回荡千载、扬名海内外的唐诗、宋词、元曲;在这支滚滚东去的中国文学浪涛之中,沉淀出了无数篇

3、美妙醉人的诗词文赋;遗落出了一篇篇沁人心脾的哲理铭文、寓言典故中国文史典籍。 古人云:春读诸集;夏读史;秋读诸子,冬读经。经,万学之源,铸成华夏文明基本肌骨,博大精深;史,钩沉上下三千年文明线索,一以贯之;子,海纳百川,融哲人智慧,百家争鸣;集,汇聚宇宙灵秀,孕育蓬勃昂扬生机,汪洋恣肆。中国宗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文化,林林总总,构成了中国多姿多彩宗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元素之一。国国学思想。浩大中华,圣贤血脉,所思所历,化为国学。国学,乃一国的学术;国学思想,则是国学之灵魂!中国传统道德。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基础,而古

4、往今来所有中国思想家“究天人之际”的根本目的是求善。 “彰善痒恶”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使命。 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存在, 因此在谈传统文化时就应该从时间的维度去探究。首先, 传统文化是文化的过去式, 即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文化; 其次, 是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 即指从过去一直绵延到现在的文化观念; 其三是文化的将来式, 即对未来的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文化观念, 它们会成为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 对现代人而言,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产生于过去并已沉积的历史文化,而是一种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生命之流。推动人的现代化进程, 需要全民族的一种广泛而持久的精神力量。中华

5、民族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主要来源应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有许多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相一致的优秀内容, 值得继承与弘扬; 也有一些传统文化, 存在着被颠覆的问题。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有推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积极层面, 所以, 进行人的现代化应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剔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实践检验、审查传统文化, 科学地、历史地做出价值判断, 鉴别出精华和糟粕。从现代的角度去考察, 去思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有许多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相一致的优秀内容, 值得继承与弘扬。况且, 中国传统文化透出的完整、和谐、智慧的灵

6、光, 对于紧张、焦虑、困惑的现代人, 无疑也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感召。1.中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和”为价值核心的。中庸一书说:“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焉。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中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还是以人为中心。这种人道重于天道的倾向,如儒家要通过仁、义、礼、智、信等一系列道德品质的培养来造就理想的人格体系,”中和”代表了宇宙全体和谐一致的思想状态, 是一种最高的价值。这种核心价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基本文化特征, 而这种理想的文化价值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增进人的才智素质的根本原因。这也便是和谐的思想,与当今的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2 崇德道德

7、的教化:构建文明的必然途径。 除了对个体意义上的人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外,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对群体,伦理意义上的人的道德规范与教化。儒家有一整套道德规范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忠孝仁义。这种品德规范对于个体来说,内化为个人人格的修养,外化为在人伦关系中实践道德上的义务:尊老、爱幼、忠君等等。这一点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争议颇大的一点:过去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时,总习惯于把封建文化中的三纲五常等作为首要批判对象,然后不计其余地把整个传统文化打入冷宫。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不难发现这一整套道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促进了而非阻碍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的。只是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剔除它(道德教化,或曰德

8、治)在形式上所表现的不合理成分,去伪存真,弘扬一种现代社会正常动作所需的道德规范。而这种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以德治国”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发扬的。3. 知行合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 几千年来, 以农为主, 重农抑商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积极推行的政策。农业文明简单重复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具有注重实际, 追求稳定的特点。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 力行近于仁 ,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 的认识论思想, 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 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4.团结互助, 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

9、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形成团结互助, 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 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 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不少落后因素, 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必须剔出这些糟粕。1.封建迷信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延绵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打道场 、烧香拜佛 、占卦算命 、看风水等迷信活动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在对传统文化中具有封建文化性质的观念形态, 以及反映这些观念形态的一切种种事物, 都必须持彻底地批判与摒弃的态度。2.商品意识差中国是个农业国, 重农抑商十分严重。士农工商,严格的等级分层。过去,经商是被人看不

10、起的, 不知商业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 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繁荣经济, 方便, 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代, 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 也就无法走向现代化。3.很强的奴性观念比较突出的糟粕,乃是奴性文化。奴性文化的实质,即人身的依附,它是以牺牲个性的发展和张扬而换取的苟且偷生。奴性文化的社会代价,主要是专制的社会管理方式,以及民族创新精神的萎缩甚至磨灭。这是因为,奴性文化的另一种说法,实际上就是强权文化,而强权文化乃是一种不理会法制、不尊重人权的文化,也是一种不公正的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多数社会成员的聪明才智被压抑了,与此同时这个民族的整体的持久的活力也就被压抑了。尽管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

11、断打破传统的过程,但并不是我们不从传统中继承和吸取好的东西,那些符合时代精神与社会发展的传统,我们应当保持并发扬光大。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大致的态度应该是:我们把它看成我们的敌人,但并不是敌人坚持的,我们就反对。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不仅仅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那些已经过时了或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重要的也不是对其进行批判,而是将其封存(留而不用)或改造。改造传统文化,包括从心态上的改造和实际上的改造;所谓心态上的改造,即降低对该文化的笃信程度及其价值认同;所谓实际上的改造,即改造其不合时宜的成分,增加新的文化成分。创造出新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因为中国人的血液中和心灵里都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成分。参考资料: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朱汉民.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张应航,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张岱年, 程宜山. 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中庸诸子集成本. 中华书局, 1964肖尚军.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武汉出版社, 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