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格教学系统应用的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67315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微格教学系统应用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型微格教学系统应用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型微格教学系统应用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型微格教学系统应用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微格教学系统应用的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微格教学系统应用的研究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 D.Allen 和他的同事 A.Eve 在 1963年开发建立的,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技能培训方式进行了改造,运用录音、录像等传统电教设备,系统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快速提高。40 多年来,微格教学系统已经成为教师教育中重要的实践环节,但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在应用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缺陷和不足,我们以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理论指导,研究如何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中,从而提升改造传统微格教学系统,建立一种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微格教

2、学系统。一、 传统微格教学系统的缺陷和不足 1、微格教学系统及特点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验系统,它是建立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电教技术,系统地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和提高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在微格教学中,为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对在职教师和师范生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不同的教学技能,然后分别进行学习和训练,当每一个技能都掌握以后,再把他们组合起来,形成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这也正是把 Microteaching 翻译为“微格教学”的思想,微格教学的“格” ,既强调分解研究,建立标准,也强调综合应用,整体优化。 微格教学系统特点:就是提炼教学流程

3、中的若干关键环节,采用摄录像进行局部的(微)定格的(格)研究的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实习人员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并能将课堂信息及时反馈给上课人员,既学习有关理论,也探讨具体操作,从而获得完整的认识,以提高在职教师和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及课堂教学质量。 2、传统微格教学系统的缺陷和不足 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是通过微格实验室内架上摄像机进行摄像,并利用电视监视,录像带记录、复制,在课后根据录像带资料与试讲人一起分析、学习试讲内容,纠正其错误和不良习惯,以提高试讲人的授课水平和心理素质。此系统的缺陷和不足是:(1)采用的模拟摄像机清晰度较差造成课堂教学的成品带质

4、量差,不利于受训人员在课后的对自己的教态、语态、板书进行细致的分析。 (2)不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受训人员在进行微格教学的角色扮演后,反馈过程进入了重要阶段,但受训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只能通过成品带进行相互研讨、对比,不能将角色扮演者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反馈,不方便专家随时、随地评课。 (3)传统的微格教室是靠安装在教室前后的摄像机进行摄像的,不能随意调节摄像机的焦距、高低位置、画面大小,不能对教室内的教学全过程从不同方位进行监控、录像。(4)传播速度慢,编辑录像带需要时间长且录制效果差。 (5)由于录像机的功能限制,不能对培训过程的录像带进行随意播放。 (6)录像带具有容易受潮发霉,寿命短、体积

5、大、不易存放和携带的缺点。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使用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使微格教学的功能被减弱了,它的缺陷和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微格教学系统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理论的不断革新, 视听设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许多设备均步入了网络化、数字化行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微格教学系统是提高微格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1、融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微格教学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微格教学系统得到了改造。融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微格教学系统可以进行微格摄像、适时点评、主控室监控等多种操作,在计算机软硬件控制系统和功

6、能强大的音视频数字处理器的支持下,能完成微格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任意交流。此系统主机采用专业电脑领先的实时微机控制技术, 观摩设备和评价系统均采用计算机设备,以电动云台控制的彩色摄像机为基础,装配多倍三可变镜头(电动调整光圈、距离、倍率) 、高灵敏度拾音器的摄录系统,采用先进的多媒体图像监视,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可同时显示监视图像、控制菜单及汉字提示,在控制室内就可以观察全局,同时监视图像可放大缩小,也可通过汉字对话菜单选择参数,控制任意云台、可变镜头的操作,记录方式采用硬盘存贮等,极大地提升了微格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融入网络信息技术的微格教学系统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融入网络信息技术使

7、微格教学系统与数字化、网络化设备接轨,通过交换机或路由器等设备,连接校园网,增强其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使微格教学系统又得到了新的发展。融入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微格教学系统可以实现以下的功能:(1) 通过网络可以将任意微格教室的上课情况调到观察室(中心控制室)和转播到其它室。同时指导教师根据需要可以将某微格教室中的讲课实况实时发布到网上进行远程观摩、学习。 (2)各个微格室之间通过网络,可以进行视频交互研讨、教学,方便角色扮演者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光盘进行观看和自我反馈。 (3) 观察室(中心控制室)可以控制微格教室中任意摄像机的变焦和云台转动。 (4) 教授过程自动生成网络课件功能。三、新型微格教

8、学系统的应用研究 新型微格教学系统在微格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使得传统的微格教学应用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新型微格教学系统在微格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主控制台,合理、有效、实时快速地对微格教室的场境进行处理 在新型的微格教学系统中,中心控制室和主控制台是关键的设备,通过控制中心,功能强大微机控制技术及音/视频数字处理器,可对任意一台摄像机信号进行监视,控制人员可以对教室内的教学全过程从不同方位进行监控、录像,通过操作电动云台、多倍变焦镜头对培训人员的动作、学生回答、板书内容拍摄特写镜头,对教室内的声音可进行同期录音。对主镜头进行录像时,可对其他镜头进行预监并预调至

9、合适角度,再切换入主画面,控制任何一台摄像机,并将信号通过不同轨道自由切换,控制人员通过特技机完成多镜头之间的特技镜头切换,如多画面共存,又如学生回答问题时,可将教师定在主画面,用画中画显示学生回答过程,使拍摄完成的内容丰富多彩,利用主控制台,可以合理、有效、实时快速地对微格教室的场境进行处理。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微格教学中自动生成网络课件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校在微格教学中需要制作大量的课件,各个院、系、部每年还会上报一定数量的精品课程为学校在评优中增添砝码。如何快速的制作出课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前,一般制作课件流程是这样:(1)将教学现场录制成录像带。( 2)

10、将录像带转换成 MPEG4。 (3)编辑讲稿。 (4)将讲稿与录像文件对应起来。 (5)合成课件或会议记录。制作一个小时的课件或会议记录,至少需要 1 天的时间,不单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效果也很差。 新型的融入网络现代信息技术的微格教学系统就能很好地解决课件生成问题。它通过中心控制室,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随时将微格教室内上课的优秀教师课程或师范生技能培训实时全程内容通过主控制台的控制,通过视频线直接送到视音频采集卡进行实时视频采集。教师或角色扮演者讲课的声音用有线或无线话筒拾取,送到调音台做音频处理,再送到视音频采集卡实时音频采集,采集后的信号可存于服务器硬盘或使用相软件对其进行编辑、制作和场

11、境处理后,把需要刻录光盘内容的可直接刻录制成光盘课件,为课后研讨及精品课程增添更多的教材。 3、利用新型微格教学系统的优势,提高培养学生教学技能方面的效率 微格教学是一种模拟实景的教学,教学技能培训则是面对真实环境进行的完整的实践课程。微格教学的目的是让被培训者实践所学的教学技能,逐渐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和运行教学技能。因此,技能的培训与微格教学系统优劣是有很大的关系。 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因为设备的制约,没能及时反馈课堂效果,使受培训人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技能培训中出现的不足。在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元素的新型微格教学的技能培训中,主控制台更方便快捷,摄像技术更加完善,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更快,利用主

12、控制室中多画面及时地将受培训人的教态、语态、板书、活动进行分析,多个监视器监可以看到不同摄像机的拍摄画面, 受培训者能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自我反馈信息,对一些不太注意的教学细节如多余的习惯性动作、口头禅,经细节放大后一目了然,利于及时修正。同时专家可以在计算机控制室中进行实时点评,训练情况以影音文件保存在硬盘上,观摩者在终端机上可以共同受益,功能已扩展到远程教育领域。根据教学评价研讨的需要,可以随意随时播放,利于教师掌握教学的个别情况,减轻了指导教师的教学负担,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对学生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指导。新型微格教学系统将全面提高微格教学在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效率,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玉宏.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搞好微格教学J. 商场现代化. 2005 (9) . 2谌贻波.微格教学及其应用中的关键环节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5) . 3夏玉宏.谈我院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作者:张机 研究方向: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网络 / 主要从事电子、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备的教学、管理及研究工作。 邮政编码:537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