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1458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方法的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立项编号: YW10010 _ 课题负责人: _ 东营市 实验中学 2008-2009 学年度教师全员课题研究立项课题22008-2009 学年度教师全员课题结题材料目录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W10010课题负责人: 序号 材料名称 数量 备注1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方法的研究研究报告 123456789103【摘要】为了更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课题组确立了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实践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积极构建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2、【关键词】信息技术 阅读教学 整合模式 教学效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人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1)改变了人类教育信息的传递方式。(2)推动了人类教育方式的变革。计算机发展到多媒体阶段是一次质的飞跃,它使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交流、对话,这不仅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从基础上引发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人类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使教育行业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改变干百年来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开发与合理配置。(3)解放和延伸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从根本

3、上释放了师生创造性教与学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人类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教育效率。具体、形象、生动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能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并且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加强想像的丰富性,提供的信息量大、范围广,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知手段获得表象,从而丰富自己的想像力,提高学习效率。(4)正在推动着人类教育制度一系列新的变革。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进入教育领域,为建立新型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奠定了基础,使教育的全民化、多样化、自主化成为可能。每一个人都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每一个人也都有实际获得

4、这种权利的可能,这就是网络技术给人类学习和教育带来的美好前景。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个理念体现了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 ,强调“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语文教学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革新,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基于这些认识,使得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这一教育观念逐渐清晰起来,前几年的实践研究初步证明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如何由基于教的研究转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整个课程

5、整合的研究领域,不仅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手段教的方法和规律,而且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的方法和规律,这其中无疑还有广阔的研究空间。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了“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实践研究”的课题,结合我校的人力资源和网络资源,着重在实践应用方面进行研究。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学校教育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和个性化。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各国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把现代信息技术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传统教学弊端是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美国、日本、新加坡更是走在世界课程改革的前列。在我国, 200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

6、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4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由于人们认识的层次和深度不同,语文教改并没有从根本上摒弃旧的教学理念,传统阅读教学法在教学中仍占统治地位。纵观当前所进行的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呈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宏观层面的研究,对具体的实践指导性不强。一种是微观层面的研究,缺乏理论性和前瞻性,对教学的方向性和指示性不明。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表现为以课堂展示类 CAI 课件来配合教师的课堂教

7、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图形、图像、动画等表现一些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和动态演变过程,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但许多整合课本质上还是将信息技术定位为“传递讲授”模式下教与学的辅助工具,在原来“人灌”的基础上加上了“电灌” ,使得整合在较低层次上徘徊,无法达到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要求。这也违背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初衷,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还有待改善,信息时代的阅读能力和素养还有待提高。本研究所论“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实践研究”即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引入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无疑是语文教

8、学的一场重大变革,信息技术所蕴涵的超大信息量正符合了“大语文观”的要求。随之,中学语文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也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变革:一是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阅读方式引起了变革;二是信息技术使我们从手写走向键盘、鼠标、扫瞄和语音输入,写作方式引起了变革,三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电子出版物的发行,又给人们的检索方式带来变化。这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写作方式与检索方式,必然给图书借阅,教师备课上课和学生的学习模式带来巨大变革,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挑战与激发,给语文教师带来观念上、教育技术上、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操作上的一系列挑战。3、课题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奠定坚实的理论“

9、基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意义。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特别适合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为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将成为包括语文课程在内的未来学科课程与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传播学理论,提供信息论基础

10、信息技术主要采用信息技术,信息与传播有着内在天然的联系。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不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互换,受传者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网络时代的传播学理论为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了信息论基础。就教学来说,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传播过程,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传播过程,它也遵从传播学的规律。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融入,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正在从单向线形向双向(或多向)交互式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信息内容。正是由于信5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即时、多

11、向获取信息的可能性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融合将有利于语文的教与学。思维科学理论, 架设整合的“桥梁”当代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思维主要有三种形式: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创造思维与前两者相比,是更高层次的思维。它寓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之中,是对形象思维的结果再加逻辑谁,是两种思维的辩证统一。这三种思维形式都离不开语言的支持,因此,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具有跳跃性,是一种非线形的、非平面,无中心、无边缘的立体化网状结构。但事实上,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常常采用线形顺序,即

12、一种直线的、单向的顺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缓解这一矛盾冲突提供了可能性。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采用超文本的方式组织和管理信息,这使得人类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超文本链接突破了时间和逻辑的线性轨道,让人们自由翱翔在思维的广阔天空随意跳跃。它可以在文本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增加和补充新的内容,删除不合主题的冗余材料,不同的部分可以任意调换先后次序,自由组合。它超越了个别文本的局限,使众多文本互联为一个大文本系统,因此思维不再被强制地运行在一个线性空间中,而是允许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中穿梭往来,如果把它与语文教学整合为一体,将为阅读和写作方式的变革开辟新的路径。新课程理念,指导性的教育理

13、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课题的实践依据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建校起,我校就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实际研究与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教科研实践经验。我校多年来坚持创办“语文实验室” 、

14、阅读教学一直没有间断,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教学经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基本思想保障。我校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配置了六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个教学班配备了微机、多媒体,每名教师配备微机) ,并建成了千兆主干校园网并与因特网实现了连接。学校已经为“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构建起了良好的硬件基础环境。学校科技教学楼“电子阅览室”的启用将为我们的实验提供更好的物质保证。我校现有 k12 学科资源库、东师理想教育平台、电子图书馆等教学资源软件,基本满足了优化课程学习需求的课本资源。教师网络技术和实施条件准备较好,课题组成员信息技术条件较好。二、课题的界定“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

15、阅读教学”指借助网络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音像影视数字技术、校园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而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教学实现了教师、媒体和学生的自主交流,使学习向着实现个性化这一目标越来越近。Internet 可以帮助教师与同行交流,及时获得最新的教学素材、教学6资料和参考文献,为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提供指导等。学生们不但可以继续以传统方式听课学习,还可以在网上向教师提问,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和评价,下载教师的讲义、作业和额外的参考资料等。教学过程中,既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语文课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认知工具,又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

16、渗透和融合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和学习有机渗透有机融合,这种“整合”主要体现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四个方面。三、课题研究目标1、形成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模式;2、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理想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3、通过专题网站,形成语文阅读教学的信息化素材 ,并进行阅读教学校本资源的储存,建设和更新。四、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旨在通过对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课堂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探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构建“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模式。探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网络环境”下的模式、途径及效果;研究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环节。研究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网络环境下初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