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0503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山 神 庙 小 学一、开发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人们对教育机会、质量的需求激增,全国统一信息技术的课程方案越来越难以顾及地方、学校、学生、教师的差异。国家课程专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体系,缺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忽视了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因此,这样的课程设计常以知识内容为纲。作为弥补国家课程缺陷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改变了以学科知识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采取以学生的发展或社会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把课程与学生身处的环境和个人经验联系起来。在这种形势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

2、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 10%12%。 ”至此,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的新契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了如下阐述: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3、,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作为综合实践的一个领域,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开发的课程领域,所以国家只着眼于对此课程宏观的指导,而不做强行的、具体的规定。因此,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适合当地需要的内容。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各学校可自主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中信息技术课程领域也是如此。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软件的不断升级,已有的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原因,我校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托,结

4、合校内软、硬件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探索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开发理念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适应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致力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

5、获得完整、一贯的经验,而非零散破碎的事实,以防止学生的知识体系窄化、僵化和脱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本次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体现“六性一原则” , “六性”即: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开放性、灵活性、可操作性。 “一原则”即: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校为本的原则。课程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大胆创新,充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力争做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给学生的自主发展营造氛围,为给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本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课程

6、的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程注重了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社会性。关注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使教材的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学活动,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的设计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安排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考虑到要体现群体间、人际间的交往活动,使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课程的设计还考虑到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自身创造潜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强调教材的实用性。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

7、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强调实用性。介绍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和一些实用软件,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如本套教材中介绍了打印机、扫描仪等计算机外设和数码像机的使用方法;还介绍了电子相册的制作软件、音视频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一些实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大胆创新。课程的设计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前提,对其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需求做了一定的增删,大胆增加新内容。课程的设计还要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同时关注学生知识的拓展。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获得学习的利益为终极目的。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本身亦是为学

8、生的学习而存在的。因此,如何适应学生的能力、兴趣、经验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来设计符合学生利益的课程,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原则。就校本课程的内容而言,应选取与学生现实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惟有如此,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作用。就校本课程的设计而言,应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切合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与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的情境之中,成为真正有用的知识,进而内化为学生人格的一部分。此外,校本课程的设计还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巧为安排,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校本课程的教学形式更灵活多样,教

9、学方式更新颖独特,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创新过程。三、课程框架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主要以主题单元开发为基本框架,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大胆创新,充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力争做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给学生的自主发展营造氛围,为给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学科目标总括:遵循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

10、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年级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学习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四、五年级目标:通过对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六年级目标: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

11、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教材的整体框架我校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每周一学时,一学期共计十五学时,现将各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分别介绍每一项内容)三年级 上学期:基础知识、简单绘图。下学期:WORD(电脑创作)四年级 上学期:INTERNET(登录、搜索、下载、QQ、邮件、安全、压缩软件的使用、WORD 超级链接) .下学期:POWERPOINT五年级 上学期:PHOTOIMPACT 超级解霸、音频软件的使用。下学期:DREAMWEAVER 网页制作

12、六年级 上学期:FLASH 动画制作 。下学期: 3D 动画制作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目标取向根据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所确立的学科目标,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达标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评价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客观地反映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三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四、课程类型1、课程创新“严格意义上的校本课程发展即课程创新,是学校或教师不依赖于外部提供的课程资源而自己独立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

13、课程。这类独立开发的课程,可以是一门完整的课程,也可以是某些课程板块、课程单元或课程专题。但其特点一定要体现出“创新”的意义。 ”“这类课程的内容可以与地方或学校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 ”本套教材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创新处理建构的,它既不是对现有教材的补充,也不是对已有教材的校本化处理,而是在“开放式个性化”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开发的一整套校本教材。其中有 38的内容首次出现在信息教材中。如:金山画王软件、电子像册制作软件、音视频软件、3DMAX 软件、PHOTOIMPACT 图像处理软件、 DREAMWEAVER 网页设

14、计软件的使用,以及电脑机器人等等,其中很多内容是首次出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使其真正成为信息技术教材而不是计算机教材。2、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指围绕某一专题将各种不同的知识体系加以统整的课程发展方式,目的是减少因学科分类而导致的知识分割,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知识体系统一起来,使之能够基本获得对相关知识的整体的、连贯的和一致的看法。 ”作为边缘学科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势在必行,因此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多种多样,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应把那些反映校本特色、本地自然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资源充分吸纳到信息学科的课程资源中来。整合显性的校本课程资源教材无疑是重要的课

15、程资源,但课程资源范围远远超过教材,而且不限于学校内部。课程资源是那些涉及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全部资源,它弥散于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因而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A、来源于学校:我们的校园、学校历史。在开发校本教材的“电子相册”单元时,我们考虑到南北两校的学生对附小的另外一个校区往往知之甚少的情况,开发了校本课程我们可爱的校园 ,以电子相册制作软件 MemoriesOnTV 和数码相机的使用作为载体,体现“我们可爱的校园”这一主题。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用数码相机去了解和拍摄我校的南(北)校区,并制作成电子相册的教学单元。 (注:MemoriesOnTV 的

16、意思是“电视里的美好记忆” ,这款软件能够把照片制作成具有动感和音效的影片。 )这个单元的设计突出体现了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校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特色,那就是“新” 。即:教学内容新、学习手段新、教学形式新。这一课程资源不仅有机地整合了诸如摄像知识这样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充分地利用了学校的现有资源,体现了校本特色。为了使校本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我们还以“我们可爱的校园”为活动主题,举办了东师附小首届儿童电脑作品比赛,充分发掘了校园资源,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六年级学生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校园任我行大胆创新,实现了人物在虚拟校园中的自由行走。B、来源于学生生活:大自然、家庭、学校生活、社会实践等等。C、来源于社会: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社区环境等等。在校本教材开发中我们有机地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经验,设计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走进金字塔 、 我的家乡 、 欢欢喜喜中国年等等,这些课例都有机地把这些宝贵的课程资源应用到了信息技术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