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3课《等待戈多》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9085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3课《等待戈多》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3课《等待戈多》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3课《等待戈多》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3课《等待戈多》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3课《等待戈多》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3课《等待戈多》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3课《等待戈多》ppt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语文公社】,有一出十分怪诞的戏剧在巴黎的巴比伦剧场上演,欣赏者和反对者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观众和评论家中间引起轰动。这出剧就是爱尔兰人萨缪尔 贝克特的 等待戈多 。出乎一般人预料的是, 等待戈多 赢得了挑剔而又猎奇的巴黎观众,连演了多场。以至于人们在街头、地铁、咖啡馆、办公室,到处都在谈论这出戏,甚至当人们打招呼时问:“你在干吗?”有人竟然回答:“在等待戈多。”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等待戈多 剧情简介 关于作者 课 文 解 读 荒 诞 派 戏 剧 经典戏剧与荒诞戏剧 拓 展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等待戈多

2、剧照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等待戈多 剧照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异常绝望,打算上吊自杀,这当然是 悲剧的场面 ,但两人因体重不同而发生谁先谁后的争执,这又赋予了强烈的 喜剧色彩 ,正是在这悲喜交融,凄苦的嬉笑中,展现了 人生的荒诞 。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第一幕 开始时正值黄昏时分,在一条荒凉的乡间小路旁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正在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他们一边说着语无伦次的废话,一边做着机械无聊的动作。等了多时,戈多没有来,却来了陌生人波卓和他的仆人幸运儿。波卓在他们面前大吃大喝,大发议论,肆意嘲弄和折

3、磨幸运儿,然后用绳子牵着幸运儿要到奴隶市场去卖掉。两个流浪汉又在继续等待,戈多还是没有来,但来了一个小男孩,他告诉他们说:戈多今天晚上不来了,明天晚上准来。此时,夜幕降临,第一幕结束。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第二幕 开始时是次日黄昏,场景与第一幕相同,只是光秃秃的树上多了四五片叶子,两个流浪汉在等着戈多的到来。他们等来的还是波卓和幸运儿,只是波卓变成了瞎子,幸运儿变成了哑巴。主仆两人走了以后,小男孩又来了,他告诉他们说:戈多今天晚上不来了,明天晚上准来。两个流浪汉扯下裤带子又打算上吊自杀,不料裤带子断了,自杀未成,他们呆呆地站着不动,全剧终止。 2017/1/17 该课件由

4、【语文公社】, 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价: “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从小就目睹人民被奴役的惨状。 1937年定居巴黎。德意法西斯对欧洲的蹂躏,人民的苦难,以及战后人们精神的空虚和信仰的危机,加上社会的冷酷,生活的不幸,使他涉笔混乱社会中一群被社会挤扁的卑贱、低下、浑浑噩噩的人物来揭示社会现实的荒诞和人生的痛苦。 认识戈多之父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法国戏剧家、小说家。他是当代盛行于欧美的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人物。 贝克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中

5、产阶级家庭。他在中学读书时学业以法语最优,课余喜欢打橄榄球,并且对戏剧颇为爱好。 1927年他毕业于三一学院,获法国和意大利文学学士学位。次年到巴黎大学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任教。在巴黎地结识了英国现代派作家詹姆斯 乔伊斯,深受其影响。他于 1936年出游卢森堡、德国,最后于 1937年在巴黎定居,战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到二战结束,他发表了短诗 婊子镜 、长篇小说 莫菲 和 瓦特 。战后他继续创作诗歌和小说,但把主要精力放在戏剧方面。 1952年他最著名的剧本 等待戈多 发表, 1953年公演,顿时名震西方文坛。此剧对荒诞派戏剧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

6、他的戏剧作品 剧终 、 最后一盘录音带 、 喜剧 等以及三部曲长篇小说 马洛依 、 马洛纳之死 、 无名的人 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69年贝克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剧本)解读 1、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说了些什么? (一会儿谈昨天在哪儿过夜,一会儿讲到人生的痛苦,一会儿说到 福音书 的地图,一会儿讲两个贼的事情,一会儿又说到英国人在妓院里的故事,还有试着上吊、关于脚疼等,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剧本)解读 (爱斯特拉冈从一出场就是使劲地脱靴子,往靴内瞧,倒靴子,摸靴子;弗拉季米尔是脱帽子,抖帽子,窥帽内

7、,戴上又摘下帽子。诸如此类,全是些无聊动作。) 2、他们有什么动作?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归纳 】 剧中人物的语言颠三倒四,既无前因后果,又文不对题。莫名其妙、语无伦次的对白,毫无逻辑上的连贯性,即使是一些偶然出现的颇有深意的哲理,由于夹杂在人物的胡言乱语中,也显得突兀和支离破碎。还有两个主人公的动作反反复复,台上充满动作而实际上却如同什么也没有发生,无聊之极。事件在杂乱无章中看不出任何进展和变化,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 课本(剧本)解读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明确 】 在贝克特等荒诞派作家的眼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

8、。因此,反映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就成了他戏剧作品百唱不厌的主题。为了体现他的创伤意图,剧作完全摒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有意将生活撕成毫无内在联系的断片碎块,出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些荒诞怪异、语言颠三倒四的人物形象。从表面上看,根本没戏,简直使观众倒胃。然而,恰恰是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正好表现了荒诞的现实。从人物形象上看,两个流浪汉既已成为被社会挤压为 “ 非人 ” 的可怜虫,只是按动物的本能生活,完全丧失了人性, 课本(剧本)解读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他们那疯疯颠颠的支离破碎的语言,都源于人物绝望、恐怖的内心。在这种荒诞的外形下隐藏于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就更深沉

9、、更强烈,它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不少人心理特征的真实写照。西方不少观众觉得剧中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甚至觉得就是他们自己。两个流浪汉的苦苦等待,使他们联想到自己在失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绝望的心态。 是西方人在 20世纪思想情感的代表符号。他们那疯疯颠颠的支离破碎的语言,都源于人物绝望、恐怖的内心。在这种荒诞的外形下隐藏于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就更深沉、更强烈,它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不少人心理特征的真实写照。西方不少观众觉得剧中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甚至觉得就是他们自己。两个流浪汉的苦苦等待,使他们联想到自己在失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绝望的心态。 因此他们毫无可以识别的个性,两人可互换角色而丝毫不影响演出效果,

10、 是西方人在 20世纪思想情感的代表符号。他们那疯疯颠颠的支离破碎的语言,都源于人物绝望、恐怖的内心。在这种荒诞的外形下隐藏于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就更深沉、更强烈,它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不少人心理特征的真实写照。西方不少观众觉得剧中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甚至觉得就是他们自己。两个流浪汉的苦苦等待,使他们联想到自己在失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绝望的心态。 课本(剧本)解读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期望”“祈祷”“乞求”“救世主”“得救”等词语,可以看出,戈多其实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他们想改变处境这种希望的一种寄托物。但是,他们对戈多是谁也不清楚,戈多也始终没有来,这就说明是一种虚无缥缈

11、的不可实现的希望。 “戈多” 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战后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精神上迷惑不安的“流浪汉”们对未来、对精神的一种期许,是人们追求而又永远得不到的东西,但它又是维系人们生存的不可知的希望。 思考一 戈 多 是 谁 ?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思考二 他们为什么要等戈多? 既然“戈多”是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希望,但是两个流浪汉却在苦苦“等待”,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两个流浪汉是被西方现代工业社会挤压扁了的“非人”,他们永远无休止地等待那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改变自己处境的希望,这反映了西方沦落为社会底层的一群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

12、理。扩展开来说,这也是 20世纪 50年代西方社会不少人心理特征的写照。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 ” 戏剧家眼中的世界和人生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表现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这种荒诞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清醒,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因此被称为 “ 与荒诞生存状态抗争的贝克特 ” 。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穿靴子,取帽子,递帽子,唱歌演戏讲故事,闲聊拥抱,相互漫骂,多次发生争论,却总是悄无声息地转化为另外的 话题 ,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和高潮 。虽然满台搞得热热闹闹,用剧中台词来讲: “什么也没发生,没人来,也没人去,太可怕了!”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它兴起于法国, 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剧作家在 20世纪 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