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六)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2906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六)(建议用时:45 分钟)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B草原群落中的动物没有垂直结构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D农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该杂草地与农田相比固定太阳能总量降低了解析:选 C。动物的性成熟时间推迟,会导致繁殖周期延长,出生率降低,A 错误;任何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多,说明食物链越长,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损耗的就越多,C 正确;杂草地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农田多,因此杂草地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也较农田高

2、,D 错误。2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遭到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 ,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杨树、白桦在被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解析:选 B。虽然红松林被破坏,但当地依然存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所以发生在这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演替的各个阶段,生物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群落演

3、替正是优势种群不断更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也在不断发生改变。3(2015甘肃兰州高三模拟)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 13 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 值,如图为该种群 13 年来 值(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前 4 年间和第 5 年到第 9 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第 4 年到第 5 年间和第 9 年到第 10 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C从第 11 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 13 年达到 K 值D从第 4 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 K 值,直到第 9 年,保持相对稳定解析:选 D。由题中信息可知, 表示该种

4、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由图可以看出前 4 年该种群的 值都是 此该种群呈“J”型增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第 5 年到第 9 年间,该种群的 值都是 1,因此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A 错误。第 5 年该种群的 值是 1,因此第 4 年到第 5 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同;第 10 年该种群的 值是 此第 10 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 9 年的一半,第 9 年到第 10 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B 错误。从第 4 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 K 值,且一直保持到第 9 年,第 10、11 年的 值都是 12 年的 值是 1,第 13 年的 值是 此第 13 年的种群数量是:第

5、9 年的 K 值第 10 年的 值第 11 年的 值第 12 年的 值第 13 年的 值,即 K,C 错误、D 正确。4(2015甘肃兰州市高三实战)如图中 ad 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 代表相关的高低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若 M 表示种群密度,ad 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种群 b 种内斗争最激烈B若 M 表示物种丰富度,ad 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 b 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C若 M 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 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 a 最可能是最高营养级D若 M 表示基因多样性,ad 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 B。在一个种群中

6、,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A 正确;物种丰富度越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B 错误;因能量沿食物链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越少,C 正确;基因多样性越丰富,在剧烈的变化中被淘汰的可能性越小,D 正确。5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一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小型土壤动物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覆盖 率(%) 物种数 个体数土壤有机质(g/ 种植植物 97 37 260 干预 8 9 28 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

7、能自然长出乔木C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持续加剧D边坡甲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但乙属于初生演替解析:选 A。据表可知,甲(种植植物)比乙的土壤动物多,说明与移栽植物有关,A 正确;根据群落演替的规律可知,在没有移栽乔木的情况下,甲仍有可能发生群落演替长出乔木,B 错误;群落演替过程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C 错误;甲和乙发生的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D 错误。6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从图中分析,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花鲢B从图中分析,白鲢与水蚤的关系是竞争C大量捕捞花鲢后,短期内白鲢种群总数量将增多D大量捕捞白鲢后,短期内水蚤

8、种群总数量将下降解析:选 B。题图中有 2 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花鲢、乌鱼;白鲢与水蚤有共同的食物来源,故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大量捕捞花鲢后,乌鱼的食物减少,则会大量捕食白鲢,白鲢数量会下降;大量捕捞白鲢后,水蚤种群总数量将增多。7如图,甲、乙、丙分别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三大生物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B丙通过获得的能量要多于通过获得的能量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乙、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解析:选 C。甲、乙、丙分别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甲、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因此二者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并不能用

9、 10%20%表示;是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二者的大小无法确定;箭头可以表示甲生产者的物质被乙消费者利用,同时能量传递到消费者中,甲、乙含有的物质被分解者丙分解的同时,能量被丙利用;丙不属于食物链成分,乙、丙之间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8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 代表能量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B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C蜣螂利用的能量 量放牧牛、羊会增大 1的比值解析:选 A。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及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者之间

10、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只能从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能反过来;蜣螂利用的是牛、羊粪便中的能量,而牛、羊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因此蜣螂利用的能量属于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中的一部分;适量放牧,会减少因叶片相互遮挡以及竞争造成的部分牧草死亡等问题,有利于草的生长,因此能增大草对光能的利用率,即增大 1的比值。9(2015云南昆明质检)图 1 为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图 2 是已知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的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 1 中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B增加图中 A、D、E 等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

11、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在图 2 中,若生产者有 10 000 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有 100 2 中的戊、丁分别属于图 1 中的 A 和 D。根据碳循环图解特点可知:图 1 中的 A 是生产者,C 是大气中的 是分解者,D、E 是消费者;图 2 中的戊是生产者,其他都是消费者。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这些都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A 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 项正确;生产者(戊)有 10 000 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丁,在能量传递效率为 10%的情况下,要

12、质量最多,则食物链应最短,则有 10 00010%10%100(C 项正确;图 2 有 3 条食物链,其中丁处于第三、四两个营养级,而图 1 中的 E 表示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D 项错误。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恢复力稳定性解析:选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13、,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A 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B 正确;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D 错误。11(20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农业上为了防治棉花蚜虫,可在棉田内或棉田周边少量种植玉米、油菜、高粱、苜蓿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可以招引、培养天敌,诱集棉花蚜虫,并阻止外来棉花蚜虫的进入。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某种棉花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_法。合理调整农作物布局对棉花植株上蚜虫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是_。(2)棉花蚜虫与棉红蜘蛛均吸食棉株的汁液,在生

14、态系统成分中都属于_,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3)棉田中生物种类的增加可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解析:(1)由于蚜虫的活动范围小,因此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棉田内或棉田周边种植玉米、油菜、高粱、苜蓿等农作物可以招引、培养天敌,诱集棉花蚜虫,并阻止外来棉花蚜虫的进入,因此棉花植株上蚜虫的迁入率小于迁出率。(2)棉花蚜虫与棉红蜘蛛均吸食棉株的汁液,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它们由于争夺食物构成竞争关系。(3)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答案:(1)样方蚜虫的迁出率大于迁入率(2)消费者竞争(3)抵抗力12(2015云南省高三统一检测)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填字母)。伴随能量的输入,碳元素以_形式进入生物群落。f 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部分,其形式为_。(2)c 表示_,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可用图中的_(填字母)表示。g 属于生态系统的_(成分)所利用的能量值,其获得的 h 来自第_营养级。(3)该农田弃耕后,可能发生的演替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在此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