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类编【专题21】高考作文得分揭秘(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1915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类编【专题21】高考作文得分揭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类编【专题21】高考作文得分揭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类编【专题21】高考作文得分揭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类编【专题21】高考作文得分揭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类编【专题21】高考作文得分揭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类编【专题21】高考作文得分揭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类编【专题21】高考作文得分揭秘(含答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高考作文得分揭秘高考试题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一)材料式命题作文:把材料当做立意的投影或引子材料式命题作文,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命题作文形式,在题目之前会提供一则或几则材料。对于这类命题作文,审题时,应该材料和命题双管齐下,同时兼顾。一般而言,题目提供的材料是命题产生的“由头”,是命题者给我们的提示,是我们审题立意的思维切入点。所以,(1)导入关系,是指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2)解说关系,是指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所涉及的范围;(3)限制关系,是指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以

2、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即材料有可能隐藏或暗示着写作的方向。但不管是哪种关系,在审题立意时,我们都应该准确找准立意重心,不能只见命题,不见材料;也不能对材料不加分析或分析不透,更不能让作文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例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略)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式命题作文题。审题时,要准确把握“做自己”的角度,应认真分析、把握题目提供的两段材料:第一

3、段揭示“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这样一种普遍现象,第二段强调“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其实”两字构成转折,突出强调后者。这两段文字,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之所以提出“做自己”的命题,是因为生命旅程中“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这样,“召唤”自我、真我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前者强调“做自己”的必要性,后者提示“做自己”的内涵。这样,凡是阐述“做自己”的必要性、重要性、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的立意,都可视为立意深刻;若只谈“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则视为符合题意;若只谈“做自己”的必要性,即只围绕第一段材料来展开,则视为

4、基本符合题意。审题思路确定后,准确深刻的立意也就确定了。至于是先从反面(生命被别人和社会的既定轨道羁绊)切入,还是先从正面(召唤真我)亮出观点,则是大家个性与智慧的多元选择了。(二)词句式命题:用心挖掘出词句的内涵与外延词句式命题作文,题目前后没有提示语,命题本身就是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这类命题的优势是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审题时,我们可以大胆展示自己的思维,自由呈现自己的鲜明个性。但是,这种没有任何提示的直接命题,也易使粗心大意的同学偏离题目,一些视野并不开阔的同学可能会无所适从。从词句的表意形式上区分,词句式命题可分为隐喻式和实指式两类。这两类形式的命题,在审题立意时,应运用不同思路和方法。

5、(三)隐喻式命题:探究寓意,还原本意隐喻式命题,就是指那些不直接呈现词语的本意或明确句子的真实意义,而运用比喻义和象征义作为题目的命题。隐喻性的命题作文题中往往会有一种具体事物,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其寓意一般比较开放。写作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因为要想准确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就要用心挖掘题目的比喻义、象征义,将题目隐喻的意思还原出来。即使你的作文是从其本义入手的,写作时也一定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升华。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搜寻自己最熟悉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难以把作文写得深刻 。通俗地说,把题目本义背后的寓意找出来,或把题目的“寓意”所

6、影射的意思找出来,立意也就豁然开朗了。【例 2】 请以“两只翅膀的翱翔”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略。这里的“翅膀”显然兼有本义和比喻义,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鸟儿飞翔的工具,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帮助个人成长、进步的动力、希望、信心、关爱等。显然,这里注重的是“翅膀”的比喻义、引申义,认识到这一点,写作方向也基本确定了。同时,这里要注意“翱翔”一词,其意思是展开翅膀在天空回旋地飞,那么写作内容必然是积极向上、努力奋发的。另外,还要注意“翅膀”的数量“两只”,这样一来,写作内容就要求是两个,且两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接下来,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组合出个性的立意,比如“理想与行动的翅膀”“创新与快乐的

7、翅膀”“信心与情趣的翅膀”“精神与愿景的翅膀”等。有了这一系列备选的“两只翅膀”,如何“翱翔”就不是难题了,因为要“翱翔”肯定需要两只翅膀相互配合,需要选择通往目的地的智慧方法,例如,理想的翅膀离不开行动的翅膀的配合,否则,飞翔的主体就难以扇动两翼。创新的翅膀需要快乐的支撑,才能飞翔在探索成功的广阔蓝天,才能飞过千山万水,飞向成功的巅峰。(四)实指式命题:厘清题目指代的“是什么”和题目背后的“为什么”实指式命题,是与隐喻式命题相对而言的,就是说,题目本身注重的不是比喻的意义,而是有实指的具体事物。这类题目,审题时,首先要厘清题目指代的“是什么”,或者探究题目背后的“为什么”,然后顺着这个思路思

8、考下去。什么”入手,推演出“是什么”。这类命题一般比较宽泛,会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时我们就要抓住题目,从“为什么”入手展开思考,找出深层原因,进而推演出“是什么”,从而确定写作内容。什么”入手,“为什么”的追问就是切题的立意。这类题目,我们一般可以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针对命题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当所提问的问题都得到回答时,文章的立意、内容也基本可以确定了。下面,我们就以一道高考模拟作文题为例来具体指导一下。【例 3】 请以“富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略。“富有”本身是一个形容词,如果仅仅以字面的意思来解释,“富有”是指拥有大量的物质

9、财富,这显然不是命题者期待的立意。命题者想要的深度立意,是我们根据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富有”的本质“是什么”做出个性化的探究陈述,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出能够支撑“是什么”的理由,并运用各种事实和理由说明“为什么”。“富有”的本质“是什么”?显然不是财富的多,不是身份的贵,不是权势的大,而是人格境界的高尚,是人生追求的有价值、有意义。一个真正富强的国家,不仅仅是物质发达、高楼林立、道路宽阔,也不仅仅是 持续增长,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为什么”这样说?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良好的道德,即使身居要职、坐拥金山,也是灵魂空虚、内心卑鄙、精神颓废的穷困者。真

10、正的富有,是精神的充实,是灵魂的高贵,是爱满天下,是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无私奉献。二、文公社】。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扎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们文化遗产的

11、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示例: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从薛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学讴”“未穷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

12、讲究方法”。然而薛谭“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应择优而作。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探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就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

13、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具有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示例: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

14、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其寓意,确立文章的论点。料中的语句常常蕴涵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示例: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好事之徒”“趋之若

15、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要有独特的美;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不顾材料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观点,就有跑题之嫌。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示例: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的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你抢到座位了。”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即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