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名著选读期末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56933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社会学名著选读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方社会学名著选读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方社会学名著选读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方社会学名著选读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方社会学名著选读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社会学名著选读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社会学名著选读期末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社会学名著选读期末复习书目 : 迪尔凯姆 - 自杀论马克思韦伯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主要思想对比法国社会学家 E迪尔凯姆继承和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 , 以其全面客观的分析方法成为实证研究社会的典范 , 他明确地将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事实”的科学 , 使社会学获得独立学科的地位。他指出 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强制性和普遍性 , 研究社会的具体方法是通过观察、统计和比较 , 从各类社会事实的相互作用中 , 揭示决定某一社会事实的主要原因而德国社会学家 M 韦伯则受狄尔泰等唯心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 , 认为社会科学的性质及对象与自然科学有本质的不同 , 无法采用自然科学的“规范方法”

2、加以研究 , 而只能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加以阐释。将社会学定义为 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并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因果解释 的科学。 韦伯始终认为个人才是社会行动的真正主体 , 只有通过把握人的行动动机才能“理解”社会现象的“主观意义” 。二、社会学方法论的比较(一)研究对象1、迪尔凯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整体论)社会事实是 “社会的”事实 , 指的是它以社会整体为基础 , 存在于社会整体之中 , 不仅不以个人的事实为基础 , 不以个人的事实为转移 , 而且具有个人事实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质。自杀论: 自杀是一个社会事实,传统自杀观念认为个体精神机能障碍,迪尔凯姆摒弃传统

3、的先入观念,从整体的自杀率考察,它是以群体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事实,只有自杀率才具有社会学意义。2、韦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行为(个体论)社会行为是指行为者在行为过程中以行为者赋予其行为的主观意义为根据与取向的行为。 社会行为的社会性不是存在于社会整体之中 , 而是存在于、产生于行为者赋予其行为的主观意义之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研究新教徒个体价值观念与行动的变化,以加尔文教徒为“理想类型” ,考察与其他教徒的行为差异(二)研究方法1、迪尔凯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实证方法 - 外在的实证理性主义(研究对象客观存在不受主观意志影响)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受客观必然性支配,

4、采用自然科学中研究自然现象的实证的方法,用 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 的原则,通过 观察、实验、比较、检验 等方法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及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 观察、解释与求证 ,从社会结构方面来解释社会现象, 价值中立 是其方法论基础 ; 自杀论: 论证方法上,作者从横向和纵向比较了社会群体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数量及密度、人们之间的交往情况等社会形态方面社会事实以及宗教、道德、法律、习惯、风俗等集体意识相关的社会生理学事实,从信仰、价值规范等集体表象中发掘社会结构的因素。 (集体表象:一种社会性的信仰、价值规范、道德思维方式,它先于个体,并作用于个体,价值在于促进社会团结)2、韦伯社会

5、学的研究方法:理解方法 - 内在的理解理性主义韦伯认为自然科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难以适用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 无法解释具有主观意义的人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采用以个人为起点,结合主观和客观因素,通过解释性理解与因果性说明 , 对人的行动作出理论解释,并通过寻求隐藏在人们共同的行为方式中的目的、 意义和价值来解释社会。 “理想类型”等主观概念是其方法论基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论证方法上,从加尔文教徒个体行为与其他教徒的差异, ,解释和找寻社会结构发展的原因。新教徒个体观念的变化导致行为的变化,明确了宗教对个体观念和行动的影响,即新教伦理观念导致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又从个体行

6、动的变化,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解释资本主义精神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思维方式(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1、迪尔凯姆:整体主义社会唯实论社会由个人组成,客观存在。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试图以“整体主义” 的思维方式自然科学为蓝本构建社会学的知识体系,认为实证精神具有的客观主义的原则能够确保社会学的科学性质,认为知识的可靠性取决于研究的经验基础及研究使用的方法。论证策略: 经验性、可比较性的因果关系分析和功能主义阐释。历史、民族学、社会内部比较等自杀论:案例分析显示,新教徒自杀率高于天主教徒和犹太教徒,因为 新教规范最松散 ;男性教徒自杀率高于女性,因为 女性教徒大量参与宗教活动 ;受教育程度

7、越高的人群自杀率越高,因为 教育强调个人自由与独立 ;社会关系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自杀,已婚者的自杀率比未婚者低。结论:自杀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社会整合高,自杀率低,反之(社会失范) ,自杀率高。对自杀的分类:利己型自杀。群体整合程度不足所导致的自杀。利他型自杀。社会过度整合所导致的自杀。失范型自杀。社会危机时社会规范缺失所造成的自杀。宿命型自杀。社会规范过严所引起的自杀。利己型和利他型自杀率可以由社会整合不足或过度来解释, 失范型和宿命型自杀率可以由规范过宽或过严来解释。 无论社会整合还是社会规范,其遏制自杀倾向的功能都只有在适度的范围内才能实现, 超出了适度范围无论是不足还是过度都会引起自杀率

8、的上升。对矛盾与冲突的解释:社会失范与价值丧失。 因此要重建现代社会的规范和价值信仰,通过教育重建社会“ 集体良知 ” 。社会的本质不仅有物质,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主要有:规范、法律制度、符号、仪式,以及劳动分工等。 教育和制度给社会提供核心价值 ,共同的象征符号和仪式维系社会团结,劳动分工促使社会走向有机团结,国家体现了社会共识,基于广泛的社会认同。2、韦伯社会学思维方式:个体主义社会唯名论个人行为是社会行动的前提。社会不具有实在性,是个体的派生物而非由实在意义,社会学研究应当是个人层面的,研究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是解释社会现象的根本途径。论证策略: 理解社会行动要 先体察他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背

9、景,进行“移情”理解 ,从行为主观意义的三种层次:个人现象 - 社会中的复杂现象 - 社会共同现象层层演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个体行动的差异入手,比较新教徒与其他教徒在商人与技术人员中的比例, 从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上理解新教徒与其他教徒的行为差异 ,从行为的主观意义上明确新教伦理的观念影响。分析新教伦理的理念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 ,如预定论、天职观、世俗标准的禁欲主义与传统伦理相比对待财富与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荣耀神”的自我要求下,追求合法有节制地获取物质利益、现世物质享受,于是资本主义精神表现为 理性系统化的逐利观、重视劳动与创造的天职观、节制适度的消费观、自由公平的制

10、度观 ,从而在社会结构的角度上论证资本主义精神对于资本积累,竞争市场的培育,法制社会的建设,具有强大的推动力。韦伯从个体主义的角度把精神、道德伦理与经济活动联系起来,为研究社会结构的变迁开辟了新的路径。(四)共同兴趣点(现代性与社会建构)现代性(现代社会的特征和问题,对个体理性化的反思,对社会整合失败的反思)是其理论框架的共同出发点 。对迪尔凯姆而言, 现代性作为一个问题源于 现代社会的失范 , 即作为劳动分工后果的 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缺失 ,现代社会应当是一个结构上分化但却有机统一的系统,因此失范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病态。韦伯从新教伦理与现代社会理性化之间的关联,得出现代理性化的危机在于支

11、持制度运作的文化根基的灭失。作为结果的“铁笼”不只是一种病态,而意味着现代性的内在张力,意味着形式合理对实质合理的侵犯,对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未来十分悲观。客观性与社会建构两位学者对于现代性问题的不同界定导致了社会学研究的不同进路, 但他们都认为要理解社会, 都要对现实的社会建构进行分析,要保持客观性,要把实证知识与价值判断分开。两者的区别在于,对于客观性与社会建构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答案恰恰相反。对迪尔凯姆而言, 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的观念导致了一种进化的社会决定论。 社会产生了个体之间的道德和团结,是从外部控制他们的动力。于是,要理解社会,我们必须抛弃所有先见并且将社会事实视作物,从客观事

12、实的角度进行建构。他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在于充分表述这些符号与概念背后的真实的社会事实。因此,只有当所有的社会建构都被解构之后才能获致客观性。而韦伯对西方文化独特性的观念则导致了一种文化多元主义。 韦伯虽然同意实证知识与价值判断必须截然分开,但他同时也强调理解的主观意义, 他认为只有通过根植于特定文化与历史的理想类型我们才能使理论建构与实证数据之间的关系变得清晰而可理解。因此韦伯的进路更加复杂,因为它将文化与社会视为多元体而非一个单一的进化过程,客观性本身就是社会建构的后果,因此如果不基于一种文化立场,就无法找到迪尔凯姆所谓的社会事实。从两位学者对现代性与社会建构的结果而言,体现出一种相似性。

13、迪尔凯姆建立了一种与有机团结相应的 道德个人主义 ,韦伯相应地寻求 现代个人生活的伦理基础 。因此,虽然两位作者由他们对于现代性问题的不同理解建构了社会学的不同进路,他们回应这一问题的结果却显示了一种 集中性 。(五)社会质量理论 ( 鄙人的理解,不保证正确 从现代性与社会建构的角度对两位学者思想的回应 )解决的问题:如何建构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避免社会整合的失败,避免理性异化成“囚禁人性的铁笼”社会的困惑: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其共同体的经济社会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提升福祉和个人潜能?社会质量的概念:社会质量是指民众在提升他们的福祉和个人潜能的条件下,能够参与社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程度。 这

14、些福祉和潜能都源自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因此,他们关注的焦点是社会关系的质量对促进人们参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程度社会质量与传统依赖经济标准测量生活质量的理论与方法不同,其是 以“社会”为导向 ,认为社会质量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特征,强调人们在团体、社区和社会中的相互依存关系, 强调社会关系的质量提升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该理论的核心价值强调人的尊严、公民权、民主、 社会公平和社会团结 。出发点:消解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 解决制度世界 ( 亦即系统、 制度和组织 ) 与生活世界 ( 即社区、 群体和家庭 )的冲突,从而改善社会状况,继而提升个人的福利和潜力。回应在欧洲整

15、合过程中出现的新自由主义经济趋势与 社会政策日益成为经济政策的附属和工具 现象。 为欧洲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的新视角,强调通过重新审视社会政策的基础和目标,重视“社会”内涵,建立欧洲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 。评估标准: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融入、社会赋权。这四个基本条件结合到一起决定着社会关系朝社会质量方向发展的机会。社会经济保障是关于社会物质条件和生活状况的指标,涉及 收入保障,教育,健康照顾,社会服务,环境,公共卫生,个人安全 等等政策领域。社会凝聚涉及到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方面的情况,关注必要的、有助于社区建设的、集体认可的 价值基础和规范,并以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为核心概念 ,对个体自我实现和社会发展都非常重要。社会融入涉及到公民身份和权利问题,通过考察社会的结构和制度性因素,包含 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市场、健康服务、住房市场和教育 等。社会赋权涉及到人们全面参与社会互动的能力实现和拥有状况,聚焦于个体的潜能( 知识、技能、经验 等等)及其可以实现的程度,并通过这些参与提升人们的社会权利、认知权利和社会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