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复习指津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56027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复习指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复习指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复习指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复习指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 中国 社会 一 莹 生活变 口冯荣国 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 面,物质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和通讯,精神 生活包括社会习俗和大众传媒。近代中国社 会生活的变迁,是近代中国社会结构急剧变 革的真实反映,同学们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 个方面。 1要结合历史阶段特征掌握近代社会 生活变迁史。 我们在复习中,要将教材中的一些内容 作为复习的知识背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 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的 思想解放潮流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巨 变,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19世纪中 期鸦片战争为标志。伴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2、半封建社会,中国沿江沿 海地区的城市,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开始出 现与传统社会不一致的新气象。如“洋装”、 “洋布”、西餐、“洋楼”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 活,轮船、火车开始传人中国,报刊业也开始 出现。二是以20世纪初辛亥革命为标志。 伴随着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 展,中国城市百姓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进 一步现代化。如服饰、社会习俗进一步文明、 开化;电报、汽车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 中国得以逐步推广;报纸等大众传媒日益发 展、繁荣;电影等休闲娱乐方式也日益受到人 们的欢迎。只有将本专题史实与特定时期的 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建立有机联系,我们才 能准确记忆、理解相关史实。 例1(20

3、12年浙江卷)1862年6 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 一 镶 满 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 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謦【解析】本题题干说明,随着19世 纪中期列强对华侵略,外国诸多生活用品进 入国内,反映了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A项在 材料中无法证实,B项与报刊业发展史实不 符,售卖“外国杂货”并不能说明百姓衣食住 行的西化。答案为C项。 2要掌握深层次剖析近代社会生活变 迁的基本方法。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与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

4、程如影随形。我们要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透视服饰、 饮食、居住、习俗、交通等方面既有传统社会 气息又有近代社会特征的诸多生活现象,以 此理解近代社会生活半土半洋、土洋结合;城 市、沿海变化明显,农村、内地变化不大等特 征。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实 质、影响等问题,要从外部和内部因素,从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加以分析、思考。 例2(2013年浙江卷)据中国近 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 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 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 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 明 ( ) 一 瓣掌一 一受 一 嚣

5、m 鬻 I 津。 。 一 , 瓣 王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时务 报在维新变法时期发挥的特殊社会功效, 从侧面反映了报刊业在当时迅速发展的思想 文化原因。A、B项与史实不符,时务报不 是通俗报刊,也不属于国人办报的先例,D项 与题干信息不符。答案为C项。 3要从多个角度理解、认识近代社会生 活变迁史。 例如对于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从 唯物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大大推动了中国 政治民主化进程,为民族工业迅猛发展创造 了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社会存在的新变

6、化,也必然反映到精神生活 领域社会习俗中。反之,通过这一时期 社会习俗的变革,如废止缠足,采用握手、鞠 躬等礼仪以及“先生”“同志”的称呼,也进 一步普及了民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推动了 近代社会的进步。 从社会史观角度看,人们逐渐革除男子 留长发、女子缠足等封建陋习,这是为了适应 近代以来日益发展的机器大工业的需要,是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的需要。婚丧仪式变为 简约文明,握手、鞠躬逐渐流行,先生、同志等 称呼也日益为人们所接受,这些是民主、平等 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体现。 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婚丧仪式的简约 文明,社交礼仪方式的变革,是从不同侧面反 映了人们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现代化,也 更加

7、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独立、平等。但这种 变化主要反映在城市中,“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农村坚如磐石地沿袭下来。”这正说明了 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缓慢。 从全球史观角度看,民国初年社会习俗 的变化,也是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向中华 传统文明进行挑战的结果和反映。19世纪 中期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资本 主义的生活习俗逐步传人中国,先进的中国人 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感染、 影响。如此,诸多封建陋习如男子留长发、女 子缠足等,因不利于机器大生产而革除,等级 分明的跪拜礼、“老爷”“大人”等称谓,也因违 背民主化潮流而淘汰,国际通行的公历也为人 们所接受。这些,都是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

8、、 中国融人世界发展大潮的真实体现。 从文明史观角度看,民国初年社会习俗 的日益文明、开化,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与中 华文明激烈碰撞、融合的结果,是近代中国社 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发展的真实 写照。 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其他内容,如服饰 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 展等,都可以从以上不同角度加以观察、分 析。唯有如此,对于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 因、表现、影响、实质,我们才会理解准确、到 位,认识深刻、全面。 例3(2013年宿迁一模)1931年 北平的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 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独处一 室未蒙一次同居,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 竞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 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 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从 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 ( ) 人们婚姻观念发生一定变化人们 民主法治意识增强妇女获得彻底解放 国家注重用法律手段调整婚姻关系 A B c D 【解析】 本题从社会史观角度,通 过“文秀离婚案”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 新现象。与题干信息及历史事实均不符 合。答案为D项。 崎 乇j f 北豫 球 黝 00 蠢矗意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