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56019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之以鱼不如“ 授 之以渔 工养省准安市第六中学张萍 目前,全国各地思想品德中考普遍实行“双开”考试,即考试形式是开卷的, 试题的参考答案是开放性的。开卷考试是贯彻素质教育过程中命题设计方面的 一项重大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未能摆脱“填”、“灌”、 “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只是“授之以鱼”,往往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学生死记硬背,学得很累,但收效甚微。尤其是在开卷考试的大环境下,这种教学 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显然不适应试题开放程度越来越大的考试,很难运用所 学原理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问题。因此,“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就成为衡 量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

2、要标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 谈关于“授之以渔”的一些想法、做法。 一、转变观念,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首先要具有 改革创新精神,立足素质教育,开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局面。从教学理念上讲, 教师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品德教材阐述的知识相 对中学其他学科知识来说较为抽象,不易被学生直观把握。抽象的理论、严密的 逻辑,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于是,思想品德课不知 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上进入角色、产生共 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思想品德课

3、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的参 与,自然容易走进死胡同。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清醒地认识 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教师要激发学 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 力,教师只在其中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群言堂”。 以下两种教学方式是笔者在工作中常采用的。 一是开展时政情境式教学。教师要及时搜集一些典型的时政材料,根据材料 设置相关探究话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寻找答案。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能 极大地调动、挖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对现实问题的挖掘中提 升思维能力,并接受价值取向

4、的教育。 一经验 流。 二是开展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把抽象的思想品德理论具 体化,将理论概念置于鲜活的例子中,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与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感知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增加学习的兴趣和 动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 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领导者和参 与者。学生则由“听众“转变为手、眼、口、脑并用的参与者;由接受理论知识者转 变为实践者,由被支配者转变为与教师地位平等的参与者。 二、加强联系,变“捉襟见肘”为“得心应手” 开卷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由于对思想品德的一些 原理、分析方法一知半解,有些同学在回答开放性试题时捉襟见肘,不知从何处 着手。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为帮助学生得心应手地解答问题, 有意识地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要求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对同一个知识点设问。学生学品德普 遍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囫囵吞枣,对一些知识、原理一知半解。为了帮助学生从 这种困境中解脱出来,轻松自如地把思想品德课学好,并实现知、能、行的统一, 笔者创设宽松和自由的环境,鼓励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设问,达到使 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知识的目的。 二是启发学生展开联想。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它 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课堂

6、上启发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发散性思维,可以帮助学 生突破感官的时空限制,扩大感知领域,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回忆,沟 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联想,学生不仅可以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 知识网络,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且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新知识。 三、注重实践。变“书呆子”为“实干家” “实践出真知”。在知识和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之后,如果不用理论来指导实 践,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在学习完有关 环境保护的知识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调查身边有无环境问题? 如有,列举这些环境问题并分析它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 么好建议?完成这个作业需要学生投身实践,这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热情,所有同学都按时完成了作业。还有学生在交上来的报告中写道:“老师,我 以前从没感觉到环境问题有多严重,通过这次调查我深刻体会到环境问题就在 我们的身边,我们青少年一定要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认认真真地落实环保行 动,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 力,又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