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美高中生比较调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953997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韩美高中生比较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日韩美高中生比较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日韩美高中生比较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日韩美高中生比较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日韩美高中生比较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日韩美高中生比较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韩美高中生比较调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调查称 8 成高中生表示若国家危难愿做任何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4 月 11 日公布的中日韩美高中生比较研究报告显示,比起美国、日本、韩国的高中生,中国高中生有着最强的国家意识,和最为务实的人生观。这项研究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四家机构联合实施,分别调查了中、美、日、韩的2232 名、1029 名、2453 名、2292 名高中生。“中国高中生的心态,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充满自信、顽强进取的,同时也有很多困扰和矛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近日接受中国青年报(微博)专访时总结说。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79.4%的中国高中生认为国

2、家发展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 “他们把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 ”中国高中生对外部文化很向往,但对外国的认识有很多幻想中国青年报: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的比较研究已经做了 6 年。总体来说,中国高中生呈现什么特点?孙云晓:很多数据结论很稳定,包括中国高中生非常自信,认为未来充满希望,有开放的视野。这与我们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有关。报告显示,88.9%的中国高中生认为国家经济会持续发展。90.2%的中国高中生对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但看问题不能简单化。还有一个数据值得琢磨:48.7%的中国高中生表示,假如能自己选择,希望出生在别国。这一结果中国排第二,仅次于韩国

3、。中国青年报:是什么导致了中国高中生这种矛盾心理?孙云晓:我想核心问题是教育的困境。中国高中生对国家的发展前途充分肯定,但他们对国内的教育现状不满。与其说他们希望选择别的国家,不如说是希望选择另一种教育。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高中生压力巨大,竞争激烈,教育又缺乏创造力,难以学到有创新意义的知识。有一组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我们在 1999 年做第一次全国中小学生大型调2查时发现,近半数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而在 2010 年调查中,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十年间这一问题不但没改善,还越来越严重。当然,中国高中生对外部文化确实很向往。数据显示,中国高中生有强烈的国际交往需求和出国留学意愿。88

4、.2%的中国高中生对外国文化生活感兴趣,是四国中最高的。中国青年报:如何看待中国高中生对外部文化的向往?孙云晓:这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达到了一定深度,形成了国民共识,大家都想看看外部世界什么样,希望学习先进文化。我们发现,中国学生看美国电影、日本动漫最多,也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他们充满了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中国学生对本国文化的深度了解和认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国学生对外国的了解不够。他们对外国的认识有很多幻想,缺乏实际体验。调查发现,到过国外的中国高中生比例最低(26.5%),到国外最多的是日本高中生(58.1%)。在这点上,日本的教育战略非常值得借鉴。日本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

5、提出“让日本人成为世界人” 。他们让“修学旅行”成为一项传统,规定小学生每年要离开家远足一天;初中生要离开本地区到另外一个地区,出去三夜四天;高中生一定要去国外一周以上。他们高中生出国的费用几乎都是自理,家长觉得这值得投资。日本“修学旅行”增加了学生的实地体验,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流,同时让学生有了世界的眼光和胸怀,增强判断力。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们需要这种“看世界”的体验和视野的扩展。中国高中阶段的教育特别需要组织学生去旅行和体验。一个让大多数人成为失败者的社会很难让人们建立起完善的人格中国青年报:本次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缺乏自主意识。为什么会这样?孙云晓: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欠缺。当前教育

6、存在功利化误区,似乎人人都在追求“非凡”:上名牌大学,找体面工作,有高的社会地位。很多中国父母都这么要求孩子。但孩子是千差万别的,包括潜能、优势和需求。只有自由的、个性充分实现的教育,才能让人获得幸福。从社会的角度,我们现在这种竞争是以大多数人的失败为代价。所谓“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少数人如愿、多数人失意。一个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的社会,3很难让人们建立起完善的人格。人格的完善既需要尊重个性,又需要协调发展。尊重个性就要尊重潜能的差异,不光注意智商还要注意情商,在心理、道德等多方面协调发展。可是,这种需要在功利化面前被挤压得扁扁的,被忽视了,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缺少精神、情感的阳光,内心荒芜。中国

7、青年报:在课余时间这一点,四国差异很大。美日韩高中生是用于发展文化艺术、参加志愿活动或打工,而中国高中生多用于补习功课。对此,您怎么看?孙云晓:主要是学习压力造成的。我一直认为,人能否成才要看 8 小时之外。8 小时以内的课程是共性的安排,8 小时以外才是个性的天地。课内课外都只是课业学习的人肯定是畸形发展的。一个人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才能发现潜能和兴趣,中学阶段正是探索的黄金时代。学校的导向很重要。北京一所升学率很高的中学,开设了 150 多门选修课。教的都是创造发明、生活百科、美术史、电影、西方哲学史等,很受欢迎,给孩子们提供了可自主选择的丰富世界。中国青年报:但更多学校可能不具

8、备这样的条件,一味追求升学率。这该如何应对?孙云晓:一方面,可以从考试制度上“寻求突围” ,另一方面,要改变社会观念,方法就是:回归常识。我相信教育的最大动力来自“爱” 。不管社会变迁如何复杂,都改变不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要通过媒体告诉人们:到底什么叫成功和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爱孩子?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就要回到常识。早在 1999 年,我就提出“人人可以成功” 。现代意义的成功有三大概念:第一,成功不是相互比较,只要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就是成功,成功不是排他的,是自我的成长;第二,成功在于选择,即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第三,成功在于和谐,包括身心发展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

9、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什么有的人路越走越宽,有的人路越走越窄?就是成功的标准不同。从现代教育的标准来看,成功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是人人都可以成功,可4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我们应将青年通向成功的“独木桥”变成“立交桥” 。中国青年报:怎么把“独木桥”变成“立交桥”?孙云晓:要拓宽成才渠道。现在一说到西方教育就是哈佛、耶鲁,其实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背后,有强大的职业教育支撑。在美国、德国,一些职业技术学院比哈佛还有名。我们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却依然在爬坡。你想想,现在还有多少中学生想上职业学校?都是什么人在上职业学校?这是国家战略性的失误。我们要在战略上重视职业教育,一是有很多人本来

10、就适合动手操作,却被逼着考大学,注定是要失败的;二是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这样可以改变我们的人才结构。同时,我们要使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好就业,就业质量高、待遇好、社会地位高。改变社会轻视职业教育的误区,让人们看到职业教育也可以成功。这样才可以拓宽成才的渠道,才能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中国高中生之所以充满自信,是他们站在了祖国巨人的肩膀上中国青年报:报告发现,中国高中生的人生价值观更加务实,看重“家庭美满”和“收入高” 。同时,中国高中生的国家意识在四国学生中最强,80.7%的中国高中生表示“若国家遇到危机,愿为国家做任何事” 。如何分析这种心理?孙云晓:首先我要说,这是中国能

11、有今天、还将有更美好的明天的巨大“本钱” ,是中国自有文化能量的一种显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我们中国教育(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成功的一面。中国高中生的价值观很务实,因为他们把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了。调查中,79.4%的中国高中生认为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他们并不认为要苦自己为国家,而是认为,国家进步我发展,国家强大我幸福,把小家和大家结合起来。我们多年调查有一个稳定的结论:中国高中生一直最看重“家庭美满” 。这是因为,我们处在转型社会,存在各种变化。于是,人们往往将家的稳定美满作为根本保障。高中生感受到了这样一个剧变的时代,最深刻的体验就是家庭的重要性。5中国青年

12、报:从年龄上看,报告的调查对象基本都是 90 后。在您看来,这四个国家的 90 后是越来越相似呢,还是越来越不同?孙云晓:互联网时代让各国年轻人的差别越来越小。比如,原先我们以为,美国的中学生不太看重成绩,调查发现,美国高中生也很注重成绩。四国高中生都喜欢动漫、出国留学,重视同伴交往。当然也有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经济上。教育上,其他国家高等教育普及率比较高,上大学较容易,中国学生竞争压力更大;经济上,不少中国学生的发展受制于经济水平的限制。总体来讲,差异越来越小,共同点越来越多。四个国家的 90 后要比 80 后、70 后,相似性都要大。这也得益于中国的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高中生之所以充满自

13、信,是他们站在了祖国巨人的肩膀上。但调查也能看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不够。报告里反映,各国高中生最喜欢看美国电影、日本动漫,看中国的文化产品很少。日韩美三国高中生接触的主要是“中国制造” ,很少接触中国文化。这是非常大的问题,中国应打造中国的文化精品,做更多的文化推广,这是国家发展战略问题。中国青年报:这种相似性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孙云晓:这种相似性实际上是人性的体现人的个性得到张扬,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我们要更加理解和尊重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让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得到更多实现。我们需要更完善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现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感觉像宣言书。在教育层面也要改变。国家要采取措施,对高中生社会实践给予更多支持和保障,特别是志愿服务。没有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孩子,将来很难和世界沟通,更难以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