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260108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14 到 15 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城市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5 世纪以来的的地理大发现,更为欧洲拓展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需要两大前提,即一方面少数人占有大量的金钱财富,另一方面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1640 年英国保发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史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为了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殖民主义者主要通过海盗式的掠夺土地、财务、欺诈性的贸易和贩卖奴隶

2、等方式来满足殖民者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资产阶级谋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这也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的急剧扩张。殖民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鸦片战争前后,清王朝开始衰落,闭关锁国使得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实际上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控制的国家。半封建是

3、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等)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它的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它是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的。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

4、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换而成。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他们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 3 -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从传统的儒家思想,转向近代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哲学:进化论的传播是对传统儒学的一大冲击;法学:在民权、平等思潮的影响下,清末对西方资产阶级法学的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教育: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不断地冲击着中

5、国的封建教育思想和制度,至清末则废科举,兴学校,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 史学:突破了传统史学的狭隘性,开扩了史学研究的领域,使史学领域发生深刻的变化;文艺:文艺理论受到西方的强烈影响,对于文艺的特点、社会作用、创作方法等重要理论问题都有所论述;语言学:外来词汇和创造新词的大量增加,使汉语构成起了很大的变化(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两对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

6、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 4 -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第二,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第三,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第 1 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军事侵略:发动

7、侵略战争,。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第二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失败及其原因- 5 -腐败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

8、动员和组织,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败屡战最重要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2) “救亡图存” , “振兴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同人耕”原则) 。 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农民起义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

9、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贱贵”和“均平” 、 “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资政新编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的中国旧式农民战争- 6 -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力孔子和儒家思想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局限: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

10、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拜上帝教教义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负担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1)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是在 19 世纪 60 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作用: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

11、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拓了视野;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简答)- 7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1)戊戌维新运动 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就要学外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

12、动。变法运动:一向皇帝上书;二 著书立说;三 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四 办学会;五 设学堂;六 办报纸。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费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简答)(二)戊戌维新运动夭折的教训: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得这么快,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主义制度。第 3 章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3、(一)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对清末“新政”的评析)1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 清末“新政”及其 1 2破产;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3(评价: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8 -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为了巩固皇权,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立即召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同时却不断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4、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即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 、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共和国)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 ,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第二节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同盟会先后多次发动起义虽然相继失败但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清政府在铁路利权问题上采取的政策,进一步激起了民众的愤慨和

15、反抗,加速了革命的爆发。二、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武昌起义掀起了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之后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 9 -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二)中华民国的建国: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 年 3 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的历史意义: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第二、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6、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深入民心。第三、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第三节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一、袁世凯窃国,流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的果实。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袁世凯窃夺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在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