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穴性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1591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穴性研究的思考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穴性研究的思考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穴性研究的思考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穴性研究的思考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穴性研究的思考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穴性研究的思考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穴性研究的思考与展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穴性研究的思考与展望【摘要】 从腧穴发展的角度分析腧穴的穴性与主治的关系,探讨穴性与药性的异同、穴性与针法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穴性理论,从不同角度说明穴性对指导临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穴性; 主治; 药性; 针法穴性是指腧穴对人体某些病证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特性和性能,主要研究的是腧穴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以及腧穴对疾病的疗效和对机体的内在影响。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穴性的记载,当时虽然是以用穴之义,用方之义阐述腧穴治疗作用机理,但已经是现代针灸处方、穴性的渊源和萌芽1 。掌握腧穴穴性理论,了解腧穴的特性,对指导针灸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1 腧穴的发展腧穴的本意是指人体气血输注的孔

2、隙或通道,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是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回顾腧穴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无定位阶段。最初,古代劳动人民用砭石割刺痈疽肿疡,排脓放血,解除病痛。逐渐发现有显著痛感和压痛处的位置效果更好,即“以痛为腧”的规律。因为2“以痛为腧”常随着患者疼痛部位不同,而在不同位置出现压痛点,所以这时的腧穴没有固定的位置。定位定名阶段。经过反复实践,人们发现用针刺或艾灸刺激体表的某些部位,对相应的某些疾病和症状有治疗作用;有些部位,不仅对相应病症有效,而且对其他病症也有效,日积月累,逐渐发现了某些部位和某些病症具有相关性的规律。战国晚期,以内经等为代表的医学著作确定了这些部位

3、的取法和治疗作用,并加以命名,成为腧穴。系统分类阶段。又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践,人们发现各个腧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在治疗作用上既有共性,又有相对的特异性。在魏晋唐宋时期,以针灸甲乙经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代表,使经络、部位、穴位逐渐结合起来研究,成为系统分类的基础。到了这个阶段虽然对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了具体的归纳,但是却没有像归纳药性那样重视整理腧穴的性能,所以也就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而是一直按照腧穴的“主治病证”来指导针灸临床。随着长期临床实践,对腧穴特性认识的逐步提高,对穴性理论的论述也逐步的深入。2 穴性和主治的关系现在对于腧穴的描述,仍然大多都是功效和主治,很少提及

4、腧穴的性能。但实际上正是由于腧穴的不同的性能,才产生了腧穴的主治和功效。也就是说,腧穴的主治就是穴性在发挥作用。早在3内经中就已经可以从“热俞、水俞、寒热俞”等概念看出内经中已经对腧穴的穴性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治疗热病可以用热俞穴,治疗水病可以用水俞穴等等,当时已认识到一些腧穴的特性是与特定性质的疾病相关联的。但后世的一些歌赋特别强调腧穴的主治性质, 玉龙歌就是其代表,导致了人们以主治代穴性的倾向。主治是腧穴的重要特点,但并不代表穴性,现在往往是从主治来概括穴性,比如肾俞穴具有补益肝肾的性质,其实这只是在病症、手法、腧穴配伍等特定条件下的一个作用,并不是肾俞穴固定不变的性质,所以不能以主治代替穴

5、性,故针灸问对云:“治病无定穴也” 2 。3 穴性的多样性腧穴的穴性也是多样的,不同的腧穴有不同的性能,一个腧穴也可以有两个或者几个不同的穴性。在穴性赋中,从气、血、虚、实、寒、热、风、湿 8 个方面来概括腧穴的穴性,即 “经穴性质,气分为先。穴有血门,亦当牢记。 虚者补之,穴要审真。实则泻之,症要辨清。 寒则温之,须了于心。 热则清之,阴阳有别。原夫百病,首中于风。 大凡湿症,艾灸最良。3 ”以鱼际穴为例既可以 “肺俞鱼际俱泻肺 ”,又能“ 鱼际解外感风寒之邪” 。同样是鱼际穴,既可以有泻热的穴性,又有祛风的穴性。充分说明了腧穴也是根据不同的病症,通过针刺来发挥其不同4的性能。又如足三里穴,

6、既可以调节胃气,又可以祛寒,即可以泻脾胃实热,又可以益气补脾健胃,腧穴的多样性不仅是不同的腧穴有不同的性能,一个腧穴也可以有两个或者几个不同的穴性。4 穴性与药性的异同“穴性喻药性,处方不识药性,何以调燮寒热虚实,针灸不明穴性,焉起诸病之机。 4 ”针灸必须要了解腧穴的穴性才能进行治疗,就像下处方时要清楚中药的药性一样。这说明了穴性和药性在性质上的共同点,都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取穴和用药。但是穴性和药性的本质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首先从穴性和药性发挥作用的途径来看。腧穴穴性不同于中药药性,中药有四气和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这是中药具有的一些特性的表现,因此,中药治病是以

7、药物的特性纠正疾病的阴阳偏盛。腧穴虽然也有归经,也有主治作用,但是腧穴的性能是通过接受针刺或艾灸等刺激,激发经络来达到运行气血,调节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其次,腧穴穴性与中药药性的差别决定了针灸与中药治病原理的不同。比如中药治病,凡寒凉性质的病证,使用温热药物治疗;凡温热性质的病证,使用寒凉药物治疗;针灸治病,则针对疾病的位置和所属的脏腑,循经取穴,使用与所属脏腑经络相联系的腧穴治疗。一个脏腑的寒凉性质的病证或温热性质的病证,可以选用其属经的一个腧穴,寒凉性质的病证,通过针刺,使其发挥祛寒5的性能;温热性质的病证,使其发挥泻热的性能。所以,同一腧穴的治疗作用可以表现为双向调节。可见,中药治疗疾

8、病是通过药物本身的寒热的药性来发挥作用,药物的功效是单向的。而腧穴的穴性是通过针刺的手法,病症等因素来发挥作用,腧穴具有双向性的特点。5 穴性与针法的关系要让腧穴充分的发挥其穴性,针灸的操作手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穴性发挥的程度。 灵枢经脉篇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这些都是自古以来就沿袭的大法,针对寒、热、虚、实不同的证候,或采用不同的刺激方式,如针法或灸法等;或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各种补泻手法等5 。针灸治疗疾病时对腧穴施以什么样的手法直接关系

9、到腧穴发挥什么样的特性。比如针刺中脘穴时施以补法,必将使其更好的发挥补脾健运的作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必将发挥其泻热的特性,艾灸关元穴发挥其培补元气的性能。而施术者手法的好坏又能直接影响到这些腧穴发挥穴性的作用程度。同时,同一个腧穴施以不同的针刺手法,也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比如足三里穴,补之能补中益气,泻之则可以疏导积滞;泻合谷,补复溜,可以止汗;补合谷,泻复溜则可以发汗。从古至今,针刺手法的应用在针灸治疗疾病过6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腧穴的穴性是在针刺手法的刺激下,才发挥其作用。6 讨论与展望腧穴是针灸疗法的基本要素之一,对穴性的掌握,将更加有利于准确的进行选穴、配穴,使用正确的针刺

10、手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穴性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理论,通过长期大量的医疗实践而获得的,是以针刺、艾灸、刺络放血等针灸方法为条件,通过腧穴的主治作用表现出来的。但是现在关于穴性的现代研究还不够,虽然现在对于穴性的研究大多都局限在理论上进行探讨,但是穴性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也没有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腧穴穴性的实验研究还很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腧穴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发现和发展原来尚未掌握的腧穴的潜在性能,才能使穴性的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参考文献】1吴其康论“穴性” J 针灸临床杂志,1999,15 ( 2):1.2徐斌,杨兆民穴性论J 中国针灸,71999,19 ( 1):29.3曾昭旺,郑望,蒋坤极针灸疗法歌诀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2.4高立山针灸心悟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5凌宗元腧穴穴性理论探讨J 中国针灸,2005,25 ( 2):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