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测试卷(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147065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卷(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卷(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卷(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卷(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卷(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卷(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测试卷(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茂名市中考语文复习测试卷(七)(文言文阅读一)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2、人不屑也,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 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此之谓 / 失其本心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3 下列

3、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 )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 分)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蹴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C所恶有甚于死者刻

4、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6.作者在论证“舍生取义” 这一观点中,下面句子属于反面论证的是( ) (4 分)A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B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C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7.综合分析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A 本文的主旨是,每个人都有“本心” 和保有“本心”的重要。B 文章开头,作者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了全文的论点。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前一句指的是“义”,后一句指的是“ 不义”。D

5、 文章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0 分)(1 )是亦不可以已乎? (2 )此之谓失其本心。(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4 分)A.所以动心忍性 忍能

6、对面为盗贼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重而道远 C.人恒过 国恒亡D.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温故而知新 C、行拂乱其所为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4 “于”字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征于色 C.

7、 死于安乐 D. 衡于虑5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对此句理解有误的项是( ) (4 分)A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 B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C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 D此句是从正面论证受磨炼的益处。6对第 1 段内容要点概括正确的是:( ) (4 分)A人只有处于困境才能有作为,国没有忧患。B人若处于困境,国处于忧患,就一定要灭亡。C人若经常处于困境,就无法发挥才能;国无忧患则往往遭到灭亡。D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要遭到灭亡。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0 分) (1)劳其筋骨,饿其体

8、肤,空乏其身。译文: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 (三)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

9、,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 (4 分) A. 公与之乘 B. 公将鼓之 C. 公将驰之 D. 登轼而望之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4 分)、又何间(参与)焉 、肉食者鄙(地位低) 、战则请从(跟随) 、便要(通“邀” ,邀请)还家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4 分)、肉食者谋之 、长跪而谢之曰 、辍耕之垄上 、小大之狱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10、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5.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6. 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 (4 分)A. 公与之乘 B. 公将鼓之 C. 公将驰之 D. 登轼而望之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4 分)、又何间(参与)焉 、肉食者鄙(地位低) 、战则请从(跟随) 、便要(通“邀” ,邀请)还家 8、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

11、是 “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 (4 分)、肉食者谋之 、长跪而谢之曰 、辍耕之垄上 、小大之狱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10.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8 分)(1 )何以战? 译文: (2 )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三)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

12、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4 分)A盖竹柏影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念无与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但惜夏日长 D寻张怀民 力尽不知热 未果,寻病终 3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断,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画,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少的文字,包罗较多。4翻译下列句子(4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