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解剖与生理》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49690036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的解剖与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耳的解剖与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耳的解剖与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耳的解剖与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耳的解剖与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的解剖与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的解剖与生理》(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耳科学基础,中国医大四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李虹,2,概述,主要讲解耳科学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与手术相关的发生学,解剖学,生理学知识 内容: 耳部各结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听觉及平衡生理,3,教学要求,掌握鼓膜的解剖标志,鼓室六壁的重要结构,鼓室内容物,骨迷路,膜迷路,中耳传音增压机理,咽鼓管功能 熟悉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特点,鼓室鼓窦乳突咽鼓管的毗邻关系,乳突的气化类型,内外淋巴液,基底膜Corti器,耳蜗前庭半规管功能 了解外耳各部的解剖名称,上中下后鼓室,内淋巴囊及内淋巴循环,声音的传导径路,4,教学重点 颞骨分部,道上棘及道上三角的概念 耳廓各部结构名及耳廓,外耳道的一般特点 中耳鼓

2、室各壁内容及临床意义,鼓膜结构 咽鼓管,鼓窦的一般特点,乳突分型 内耳分部(组织学几解剖学分类),各部重要结构及一般特点如orti器的结构等 听觉生理,外耳,中耳生理,耳蜗生理,平衡生理 外耳道感染的概念(包括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外耳道疖与急性乳突炎的鉴别,5,颞骨,在颅两侧 颅底和侧壁一部分 参与组成: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颅后窝 Posterior cranial fossa.,6,颞骨,在颅两侧 颅底和侧壁一部分 参与组成: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颅后窝 Posterior cranial fossa.,7,颞骨,五部分

3、: 鳞部 、乳突部 、鼓部 、茎突 、岩部,8,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9,耳的解剖,外耳:传音装置 中耳:传音装置 内耳:感音和音分析装置 (第八对脑神经及其神经核) 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10,11,外耳(external ear),耳廓 外耳道 胚胎时期由第一鳃裂发育而成,12,外耳 external ear 收集、传导声波,耳廓auricle: 在头部两侧 向外突 皮肤特点: 痛.渗.畸.冻.,13,耳廓,除耳垂外均为软骨 软骨膜上有神经纤维随血管供应 皮肤菲薄 血管位置浅表 易冻伤 皮肤与软骨粘连紧 皮下组织少 肿胀时剧痛 出血及渗出不易吸收 易感染或机化 耳廓变形 与外耳道皮肤

4、软骨相连 牵拉按压加剧疼痛 耳廓软骨抗感染能力差 软骨膜炎软骨坏死耳廓畸形,14,外耳 external ear 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 长度 2.53.5cm 软骨部(外1/3) 耵聍腺 毛囊 皮脂腺 骨部(内2/3) 皮肤特点:疖.痛.,向后、外、上牵拉 耳廓使外耳道变直,15,外耳道(external auditory meatus),耳甲腔底鼓膜 长2.53.5cm 略“S”形 成人: 外侧1/3 软骨部 内侧2/3 骨部 新生儿: 纤维组织组成 较狭窄 外耳道两处狭窄 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 一为外耳道峡(isthmus) 骨部距鼓膜约0.5cm处,16,外耳道,软骨后上方呈一缺口

5、结缔组织 前下方 外耳道软骨切迹(Santorini裂) 2-3个垂直的、由结缔组织充填的裂隙 切迹内 纤维组织 血管 神经 增加耳廓的可动性 外耳道和腮腺之间提供互相感染的途径 后上方 颞骨鳞部 深部 颅中窝 外耳道骨折时可累及颅中窝 骨部前下壁 颞骨鼓部 内端 鼓沟 鼓膜紧张部的边缘附于沟内 鼓切迹(Rivinus incisure)鼓沟上部之缺口,17,外耳道,整个外耳道覆盖皮肤 软骨部皮下组织有毛囊、皮脂腺及耵聍腺 易患耳疖 皮肤和软骨附着较紧 疖肿疼痛剧烈 耵聍腺分泌的耵聍和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与外耳道皮肤脱落上皮混合形成蜡状耳垢 可抑制外耳道内的真菌和细菌 对一些菌属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6、下颌关节运动时可使外耳道软骨部变形 有助于外耳道耵聍及上皮碎屑向外排出 外耳道有炎症时,亦常因咀嚼而增加疼痛,18,外耳的神经,三叉神经和下颌神经的耳颞支 分布于外耳道前壁 口腔颞下颌关节疾病可引起反射性耳痛 迷走神经耳支 分布外耳道后壁 刺激外耳道皮肤可引起反射性咳嗽 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 支配耳廓主要神经 枕小神经 来自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19,外耳的血管,外耳血液由颈外动脉的颞浅、耳后和上颌动脉供给 上颌动脉 供给外耳道 颞浅动脉 供给耳廓前面 耳后动脉 供给耳廓后面 与动脉同名静脉汇流至颈外静脉 部分血液可回流至颈内静脉 耳后静脉可经乳突导血管与乙状窦相通,20,外耳的淋巴,外耳的淋

7、巴引流至耳廓周围淋巴结 耳前及外耳道前壁淋巴耳前与腮腺淋巴结 耳廓后面淋巴耳后淋巴结 耳廓下部及外耳道底淋巴颈浅淋巴结 外耳道淋巴颈深淋巴结,21,中耳(middle ear),鼓室 咽鼓管 鼓窦 乳突,22,中耳 middle ear,鼓室 鼓膜-内耳外侧壁之间的空腔 上、中、下3部 6个壁 内有听骨、韧带、肌肉,23,鼓室,上鼓室 鼓膜紧张部上缘以上 内外径约6mm 下鼓室 鼓膜紧张部下缘以下 内外径约4mm 中鼓室 上下鼓室之间 最短内外径约2mm 鼓膜脐与鼓岬之间 鼓室上下径约15mm 前后径约13mm 鼓室的容积1-2ml 后鼓室 鼓膜后缘以后的鼓室 手术重要部位 前鼓室 鼓膜前缘以

8、前的鼓室 咽鼓管鼓室开口,24,鼓室,25,中耳 middle ear,鼓室 外壁: 鼓膜 上鼓室外侧壁 内壁(内耳外壁) 鼓岬 前庭窗 蜗窗 匙突 面N管水平段 前壁:鼓膜张肌半管口 咽鼓管鼓口 颈内动脉管 顶壁:鼓室盖 鼓窦盖 岩鳞裂 2颅中窝 底壁:颈静脉球 舌咽神经鼓室支 后壁(乳突前壁):面N管垂直段 砧骨窝 锥隆起 鼓窦入口,26,27,鼓室外侧壁,鼓部 外壁小部 鼓膜以上的上鼓室外侧壁 盾板 膜部 外壁大部 鼓膜,28,中耳 middle ear,鼓室 鼓膜 圆 椭圆 高9mm 宽8mm 厚度 0.1mm 三层 前外下倾斜 45 -50角,29,鼓膜,松弛部 (pars flac

9、cida) 紧张部 (pars tensa) 锤骨短突 鼓膜前后皱襞 锤骨柄 脐部 光锥,30,锤骨前襞,锤纹,锤骨后襞,松弛部,紧张部,光锥,(鼓)岬,蜗窗,面神经管凸,鼓膜脐,31,鼓膜,介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 椭圆形、灰白色的半透明薄膜 89mm2 ,厚0.1mm 浅漏斗状 中心微向内凹 向前外下倾斜 与外耳道底约成45-50角 新生儿鼓膜几乎与成人等大 缺少光泽 5个月内婴儿鼓膜倾斜度更为明显约35 清拭婴儿外耳道时应避免向上损伤鼓膜,32,鼓膜,鼓膜分为三层 外层 上皮层 复层鳞状上皮 与外耳道皮肤相连 上皮细胞代谢有离心移动现象 外耳道皮肤自净作用 维系外耳道清洁 排除异物 抵抗疾病

10、 中层 固有层 浅层 放射形纤维组织 深层 环形纤维组织 内层 黏膜层 扁平上皮 与鼓室粘膜相连,33,鼓室内壁,内耳外壁 迷路壁 鼓岬(promontory) 鼓室中部隆起 耳蜗的基底轴所在处 表面有鼓室丛神经 鼓岬骨面浅沟内 前庭窗(vestibular window) 卵圆窗(oval window) 鼓岬的后上方 镫骨底板及其周围环韧带将其封闭 3.2mm2 蜗窗(cochlear window) 圆窗(round window) 鼓岬的后下方 通入耳蜗鼓阶 圆窗为一膜封闭 称第二鼓膜或圆窗膜 2mm2 面神经管凸 前庭窗上方水平略向后下走行管状隆凸 与水平面30角 骨管有时残缺 面神

11、经直接暴露于鼓室粘膜下 急性中耳炎早期出现面神经瘫痪的原因之一 外半规管凸 面神经管凸后上方 迷路瘘管好发部位 匙凸(cochleariform pocess) 前庭窗前上方骨性弯曲突起 鼓膜张肌半管骨壁向后向外延伸形成 鼓膜张肌腱在此绕过成直角向外达锤骨颈下方,34,外半规管凸,前庭窗vestibular window 3.2mm2,鼓岬promontory,蜗窗cochlear window 2mm2,面神经管垂直段,内壁(内耳外壁):,面神经管凸 (水平段),匙突cochleariform process,35,鼓室后壁,又称乳突壁 上宽下窄 内侧有面神经垂直段通过 鼓窦入口 后壁上部

12、上鼓室鼓窦 中耳炎症向乳突气房扩散感染的通道 外半规管凸 鼓窦入口内侧 砧骨窝 鼓窦入口的底部小窝 重要手术标志 砧骨短脚借砧骨后韧带附着此处 锥隆起 鼓窦入口下方 平前庭窗高度骨性突起 前庭窗的后面 面神经垂直段前面 镫骨肌腱位于其内 尖端穿出附于锤骨颈后面 鼓索神经 锥隆起的外侧穿出鼓室 面神经隐窝 鼓环上部 鼓索神经内侧 砧骨窝以下 面神经垂直段以外 骨性凹陷 重要手术标志 后鼓室径路 经乳突去面N和鼓索N间骨质经此入鼓室 锥隐窝 面神经隐窝下方锥隆起与面神经骨管垂直段深侧 后鼓室病变如胆脂瘤易残留部位,36,鼓窦,鼓窦入口aditus of antrum,乳突气房,上鼓室,鼓窦盖,乳突

13、最大气房.通上鼓室.,鼓窦:,37,鼓室前壁,上部 鼓膜张肌半管及其内鼓膜张肌 其下 咽鼓管鼓室口 鼓膜张肌半管与咽鼓管间骨片向后外延伸成匙凸 下部 菲薄骨板 分隔鼓室与颈内动脉,38,颈内动脉管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anal,前壁,咽鼓管鼓口 ostium tympanicum tubae auditivae,鼓膜张肌半管口semicanalis orifice tensoris tympani,39,鼓室上壁,上壁亦称鼓室盖(tympanic tegmen) 属颞骨岩部 一层薄骨板 甚至缺如 分隔鼓室与颅中窝 向前接鼓膜张肌管顶壁 向后和鼓窦盖相连 鼓室盖有岩

14、鳞缝 幼儿(2岁以前)此骨缝骨化不全 硬脑膜的细小血管经此与鼓室相通 鼓室病变可经此引起颅内感染 小儿急性中耳炎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40,鼓室下壁,颈静脉壁 一层狭窄薄骨板 分隔鼓室和颈静脉球 向前 与颈内动脉管的后壁相连 缺如时颈静脉球可突入鼓室 暗蓝色阴影 内侧小孔 舌咽神经鼓室支通过,41,颈内动脉管,鼓窦盖,鼓室盖,下壁:颈静脉球,上壁: 鼓室盖-2颅中窝.岩鳞裂.,42,鼓室内容,听骨:锤骨(malleus) 砧骨(incus) 镫骨(stapes) 肌肉:镫骨肌 鼓膜张肌 韧带:锤上、锤前、锤外侧韧带 砧骨上、砧骨后韧带 镫骨底部环韧带,43,听骨链,锤骨(malleus) 砧骨(

15、incus) 镫骨(stapes),44,45,鼓室肌肉,镫骨肌 鼓室后壁锥隆起镫骨颈 面神经一小支支配其运动 收缩时使镫骨底板的前端跷起 减低内耳的压力 鼓膜张肌 咽鼓管软骨部、蝶骨大翼和 鼓膜张肌管壁匙突锤骨颈 三叉神经的下颌支所支配 牵锤骨柄向内 增加鼓膜张力 减少振幅 减少内耳损伤 对于高频音产生共振作用,46,鼓膜张肌,镫骨肌,咽鼓管骨部,咽鼓管软骨部,47,鼓室粘膜,鼓室各壁、听骨、肌腱、韧带和神经表面 前 与咽鼓管粘膜相连 后 与鼓窦和乳突气房粘膜连续 后部 立方上皮或低柱状纤毛上皮 前部和下部 柱状纤毛或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分泌细胞 杯状细胞 分泌浆粘液 中间细胞 分泌浆液 鼓室粘膜受细菌感染 鼓室内O2和CO2含量比率改变或血循环和营养障碍 可使上皮分化成复层鳞状型,48,面神经 运动神经核上段 运动神经核段 小脑脑桥角段 内耳道段 迷路段 鼓室段 乳突段 颞骨外段,49,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