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PPT参考课件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49416123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变迁》PPT参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制度变迁》PPT参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制度变迁》PPT参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制度变迁》PPT参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制度变迁》PPT参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变迁》PPT参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变迁》PPT参考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讲 制度变迁,一、制度变迁的基本涵义 二、制度变迁的类型 三、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 四、制度变迁的方式 五、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特点 六、制度变迁的周期 七、中国市场化制度变迁的特点,2,绪:制度变迁理论概述,1)制度是为了规范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系列制约,其主要作用是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 2)当要素相对价格及谈判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及组织的偏好发生转变时,制度变迁随之发生。组织偏好会勾画出制度变迁的方向。,3,3)制度演进的基本动力来自于现存制度所未能实现的潜在收益,因此制度从一种安排形式向另一种安排形式的演进,一般来说可以使参与者获得追加或额外利益。 4

2、)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各个利益集团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谈判的过程。博弈的过程也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博弈的均衡即是新的制度的均衡。 5)正式制度的变迁常常是非连续的,而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一般是连续的、渐进的。,4,注意: 1)没有一种制度安排是完美无缺的。 2)制度是博弈、冲突的结果,制度变迁是人们互动的过程。 3)制度变迁往往是一个政治过程(公共选择)。 4)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将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速度、形式及其绩效。,5,制度是怎样变迁的?,事例1: 1、故事 苏北农村有一个乡,到县城的交通车,都是农民经营的中巴车。一般一辆车有一个驾驶员、一个售票员。共有8辆车。 为了争夺客人,车主们经常大

3、打出手 车主们为了多拉客人,经常不能准时发车,乘客们怨声载道。 车主、客人均不满意,6,2、第一次变革,相互对抗导致的损失,使得车主们达成协议:每隔半小时发一班车,谁先谁后,一周7天,达成一致意见。每班车的发车时间精确到分钟形成时间上的制度安排。 但时间一长,问题又出来了:前一辆车没拉到什么客人的时候,就会拖拉(要么说对方手表走时不准,要么说车有问题要修理),与后一辆车主发生冲突。 问题又产生了如何解决监督和执行问题,7,3、第二次变革,为了保证准时发车:换司机,售票员不变。 后一班次的司机开前一班次的车。 会提前发车?售票员不干! 会延迟发车?司机不干,因为老板的车在后面,司机的工资取决于老

4、板的营业收入。,8,4、进一步的分析,两个问题: 第一,司机会不会故意将车弄坏?因为车出毛病可以使生意落在自家老板的车上。但他们有规定:前一班车要修理,后一班车的老板要承担20%的修理费。 第二,售票员会不会向司机行贿让他“磨蹭点”,以便多拉客人?这在司机是联合团体的条件下才可能,但大多数司机是车主自家人,行贿机制难以运行。 这是不是一个巧妙的制度安排?,9,事例2: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人民公社制度,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选择 (1)自发产生的一种制度安排 1978年, 安徽遇到了百年未有的大旱。在严重的春旱面前, 凤阳县马湖公社书记詹纪周在1979年偷偷实行烟叶包产到组的基础上, 试行

5、了粮食作物包产到组. 与此同时, 来安县烟陈公社杨渡组。他们的作法, 都得到了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和万里的支持。 1 月, 万里派人到马湖公社调查, 并写出加强生产责任制的一个好办法的调查报告,拿到在苏州召开的全国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座谈会上散发, 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不久, 中央书记处农村改革研究室也派人来进行总结。,10,(2)外部强制性的全国性实行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

6、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1,(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奇异果”:人民公社制度 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广东的崖口村。 以崖口村为例来说明: 基本情况: 在广东省中山市,距中山市18公里,隶属中山市南莨镇管辖。在人民公社时期是一个生产队,现在建制为村。全村现有人口3000多人,劳动力1500余人,土地面积36平方公里,淡水养殖场2000余苗。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 自1981年来,该村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一直坚持“集体生产,按劳分配”的公社制度。村庄内部依然设有大队和生产队这两级经济组织,共设13个生产队,经营收入在大队

7、和生产队内部实行按劳分配。 (中国还存有人民公社制度的有:河南的南街村,江苏的华西村,广东的崖口村、深圳的宝安区万丰村),12,制度特点: 1)延续了人民公社制度:分为大队、生产队两级经济组织,生产队对社员采用记工分的考核形式、大队一级核算与生产队二级核算、年终分配方式等项制度安排。 2)采用自由选择的原则,崖口村的公社制度是大家自由选择的结果,而传统的公社制度是国家强制实行的。 3)自由选择原则还有:之一,社员可以自由地选择进入和退出。 4)自由选择原则之二, 上级政府不干预也不支持崖口村的公社制度。 5)崖口村之所以实行公社制度,同大党支部书记陆汉满的领导能力、思想观念和道德品德是分不开的

8、。 (附:制度学者认为,制度活力的关键在于自由选择,当然更多的学者认为,制度活力的关键在于经济效率),13,崖口村为什么要实行公社制度? 五种理论解释: 1)互助合作论。(见克鲁泡特金互助论)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认为,人类和动物都具有互助本能,这种本能是在漫长的进货过程中形成的,形成的原因是“动物和人在互助和互援的实践中就可获得力量,在群居生活中就可获得愉快”。只是由于工业的发展冲击了农村的公社制度;克认为,只要农民具有选择的自由,农民就会选择公社制度。克认为,人民公社制度在组织村庄的经济活动上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不存在经济学家所说的低效率。,14,风险论。第二种经村民面临的风险和对生存保障的需

9、要为基础,来解释村民为何愿意接受效率不高的公社制度。由詹姆斯斯科特在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一书中提出。基本观点是: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和第三世界国家中,大多数农民生活在生存线的边缘,“就像一个人长久地站在齐脖深的水中,只要一阵细浪涌来,就会陷入灭顶之灾”,这种生存压力迫使农民的选择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故当农民在稳定的低收入和高风险的高收入之间进行选择时,农民会偏好前者。农民优先考虑的是降低风险,而不是预期平均收入达到最大化。对保障生存安全的需要,派生出村庄内部的生存伦理,即村庄的资源就保证所有的村民都得到起码的生存条件,而且在正常条件下首先确保“最弱者的生存”。斯科特考证,农民选择的制度往往不是经济

10、效率最高的制度,而是能确保生存的制度。,15,3)庇护关系论。华尔德运用庇护关系的观点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组织与制度,是指建立在互利基础上,含有保护与被保赞助与受惠性质的关系。如中国国营工厂中的领导与工人积极分子之间的关系、公社干部与农民积极分子的关系,是典型的庇护关系。党在干部和普通群众之间,以展出了一整套工具性的“庇护人被庇护人”关系网络,党及其干部总是以职位晋升、特殊照顾等利益上的好处,换取社会成员在政治上的忠诚。 村干部与村民之间也是存在一种庇护关系,中国村庄政治仍然是一种庇护的政治。所以,当上面不再干预村庄的制度选择时,村干部的选择就成了村民的选择,村干部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村庄的制

11、度选择。,16,4)能人作用化。中国现在遗存下来的几个公社制度,基本上都带有能人作用的形式。如深圳万丰村以“共有制”闻名,这种制度在万丰村得以建立,源于村党支部书记潘强恩,他公开宣称自己要当新欧文,因此有潘欧文之绰号。冯仕致引起“教化权威”来解释河南南街村,教化权威源于领导人的德行和杰出能力,功能在于教化村民、共赴大同。 权威人物的策略有: 之一,权威人物审时度势,他的道德人品和政治智慧、经验及创新能力,能赢得村民的信任。 之二,将村庄的整体利益推到最高位置,以关于保护村庄利益而赢得村民的支持。 之三,权威人物善于将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转化成为村庄的目标和理想,使之成为可以界定和追求的具体目标和社

12、会理想。,17,5)路径依赖。诺斯认为,当一个社会初始的制度规则被确立之后,这套制度规则就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套激励结构,使得社会成员逐步积累起同这套制度规则相适应的人力资本和意识形态,这将进一步导致社会成员在现行制度框架内进行投资。这就是说,个人在现有制度框架内继续进行投资具有报酬递增。当现有制度阻碍了社会成员追求新的获得机会时,社会成员不是打破现有制度,而是在现有制度的边际上进行创新。这就决定了制度具有“路径依赖”。 并且,那些在现有制度上进行了专有投资的组织和个人,往往也是排斥新的制度,尽可能地维持现有制度。 6)社会学家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种与他人紧密相联系的愿望,人们不喜欢

13、被“原子”化,被孤立化,人们需要他人的帮助,同时人们也有乐于帮助他人的特性,人们更倾向于在一个互助团结的团体里,共同劳动,共享成果。,18,崖口村公社制度延续的历史描述: 1981年的大讨论:是否分田到户? 当时的政策是,想不通的要分,想不通的也要分,只在崖口村可以例外,理由是:崖口村是军区的民兵点,政治经济都上了轨道。其实,是因为村支部书记陆汉满在上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陆汉满的观点是,有本领、有家底、有依靠的人肯定自谋生路,剩下的是那些家境不好无依靠的人,这些人无技术无资本,所以只有把这些人联合起来才能抵御风险。,19,为什么要保留公社制度?村民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村庄公社制度的功能 1)崖口公社

14、制度的功能,就是在市场环境中为所有村民提供“就业保障”,解决村民面临的市场风险。 2)公社制度背后的思想观念与核心人物。史学家钱穆说“一项制度之创建,必先有创建这项制度之意识与精神,一项制度之推行,也同样需要推行些项制度的意识与精神。” 崖口村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思想是“保护弱者,按劳分配”。用集体的力量为这些人提供帮助,但帮助的办法不是直接给钱,而是为他们提供劳动的机会,按劳动分享集体的收入,实行按劳分配。 党支部书记陆汉满的人生观念就是:不帮富人帮穷人。社会的精英人物何种思想理论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及精英人物是否愿意承担由此而带来的政治风险,将决定社会成员的制度选择范围。所以,陆汉满是以“

15、集体生产,按劳分配”的方式来保护弱者,并愿意承担政治风险时,公社制度就成了村民们可以选择的应对市场风险的制度安排。,20,3)村民的道德伦理。村民也强调宗族之内、亲戚之间、邻里之间有互相帮助、扶危济困的义务,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应该保持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内。 当互助和均贫富的道德伦理同功利化的宗教观念结合在一起时,村民的文化传统就具有集体主义的特征。这种文化传统使得村民可以接受在村庄范围内建立集体合作的制度安排,也可以接受权威的支配,只要这种权威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 在1981年,经过20多年的集体化运动,家庭的力量早已衰落了,家庭内的互助不足于为村民提供安全保障,民间的互助组织也早被取缔,要恢

16、复起来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大队生产队一旦解散,就会把这些人推入市场竞争,面对的风险是无法预料到的,这时村长站出来维持公社制度,正合村民的心意。 公社制度为每个村民提供了就业保障,也为高收入群体帮助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一种制度安排。,21,评论: 决定一个制度能够长期存在的关键因素,肯定还应该是效率,观念、文化、精英人物等因素可能在初始的制度选择时,可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可能暗示了制度变迁的路径,制度的路径可能有赖于占优势的文化信仰,精英人物的思想观念等等,所以,观念不会决定制度,观念只影响制度的选择,但不能决定制度的长期存在,决定制度长期存在的因素还应该是效率。 一般地,当原有制度绩效递减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时,诱使人们选择新的制度。现实状况是制度选择的基础,不同的制度结构下,各利益主体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人们的博弈行为直接影响制度的选择。,22,思考: 为什么不同的制度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绩效? 制度的绩效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 对崖口村来说,人民公社制度的选择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 在一个广阔的国土上,制度安排能否一刀切? 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很多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