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新编写)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3975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新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新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新编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往 返”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 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 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 秘。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 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 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

2、么?其 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今 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 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或(看插图)你们看,这就是庐山! (播放课文录音)边看插图边听 听后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由发言)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 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 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

3、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 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 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五、教学生字词 1、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幻、瀑、罩 2、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教后记 : 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 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 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4、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 的兴趣,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第1 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 意思? 2、小组汇报展示。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 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 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 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

5、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 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小组内阅读讨论,并画出云雾的几种状态。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 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 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 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 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 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 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用“流连往返”造句。 七

6、、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 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请学生做小导游介绍庐山的云雾。 他山之石 庐山全年平均雾日192 天。 5-6 月多雾,有雾日20 天, 7 月少雾也有13 天。庐山北依 长江,东南毗临鄱阳湖,西南部与丘陵山区相连。这里云雾之多,除大范围天气系统降水 越过山区之外,另一个原因是长江和鄱阳湖的水汽供应充分和地形动力抬升及向阳坡的热 力影响,所以地形作用生成的雾极为频繁。 庐 山 瀑 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教后记 : 本课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读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提 升。本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千万不能让活动单的过度使用破坏 了文章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