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离不开好导演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841893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探究离不开好导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学探究离不开好导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学探究离不开好导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学探究离不开好导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学探究离不开好导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探究离不开好导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探究离不开好导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的体现背景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在新课改的实践活动中积极按课改精神进行着实践与探索。在如何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这个教育的主体能够在具有实践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问题上,我们做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并从大量的教学课例分析中,我确定了这样一个主题:教师的主导作用导演作用如何在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得以体现。围绕这这个主题,我试图在教师课堂语言对学生探究的导向性,教学环节的巧妙转化与学生探究思维的连续性,重新编排“剧本”与学生探究的深入性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以保障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探究方向明确、探究思

2、维连续、探究欲望浓厚,实现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自主、科学、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一、明确的科学探究方向离不开导演语言的导向性案例描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了解空气老师从讲台下端出一个上面盖着黑纸的蛋糕盒子,面带微笑。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样很重要的礼物,就装在这个蛋糕盒子里,但不是蛋糕,可别老想着吃哦(带戏腻性地说) 。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谁愿意上来摸摸看。 (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生(1) (摸出了一支新的铅笔,面带兴奋的微笑)师(举起这支铅笔):大家说,铅笔是我们的学习用品,重要吗?生(齐答):重要!师(对生 1 说):为了鼓励你的勇气,老师把它送给你,喜欢吗?生(1) (带有满足

3、感):喜欢!(其余学生纷纷举手,要求上台)生(2) (上台经过一番仔细摸索,皱眉说):没有呀。 (另外学生还要上台)生(3) (上台也经过一番仔细摸索后说):没有了!(其余学生一片狐疑)师:真的没有了吗?大家想不想仔细瞧瞧?(学生齐声赞同,老师慢慢掀去黑纸,将蛋糕盒子内部朝全班同学倾斜,几乎全班学生发出一阵唏嘘声:真的没有了。)师(加重语气追问):真的是没有了吗?!(几乎全班学生,先是一惊,随后有部分学生恍然大悟,兴奋地举起了手。 )生:盒子里还有空气!(其余学生马上认同)我的观点2这是一个网上案例,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激趣引题” ,利用这种活动使学生尽快进入探究角色,提出探究问题,活动既

4、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对大胆实践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奖励) ,不凡是一个好的活动形势和好的开端。但我认为执教教师下面的执教语言可能会影响学生正确的探究方向:师(举起这支铅笔):大家说,铅笔是我们的学习用品,重要吗?生(齐答):重要!师(对生 1 说):为了鼓励你的勇气,老师把它送给你,喜欢吗?生(1) (带有满足感):喜欢!(其余学生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这样的提问与引导和本课的主题“了解空气”有些背离。不如这样设计:师:这支铅笔作为礼物送给你,谁还来?在盒子里多放一样和本节课有关的实物,为学生再提供一次摸的机会,为下次学生摸不到“实物”留下悬念。这样设计简单明了,趣味性更强,引出的问题更

5、深刻、更直接。也没有了“学习用品重要吗?” “喜欢不喜欢?”干扰问题,为学生的探究目的指明了方向。二、学生科学探究思维的连续性离不开导演的巧妙的环节转换。案例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演示会改变模样吗1(小组探究温度对岩石变化的影响的实验后,准备汇报实验结果)师:好,请同学们熄灭酒精灯。我们请做得最快的 2 组来汇报,其他组注意听,一会儿作补充。生:我们发现被炙烤的岩石颜色变浅变白,放到水里冷却后变小了一些,而且有小碎屑落在水里。师:你们组做几次?生:两次。师:其他组有不同的情况吗?生:我们组做了 4 次,我们发现炙烤岩石时,岩石边缘逐渐变红,冷却岩石时,会蹦出小碎渣,冷却后还容易掰碎。师

6、:还有补充的吗?生:我们发现,经过多次的加热与冷却,岩石先出现裂纹,最后变成了 3 小块。师:经过我们的多次对岩石的加热与冷却,我们发现岩石会出现裂纹,甚至会断裂。那么,暴露在自然界中的山体,经过自然界中周而复始的、长时间的温度变化,又会怎么3样呢?生:也会像我们实验中的岩石一样出现裂纹、甚至会裂开。师:(板画:裂纹)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恰巧一些植物的种子落到山体的裂缝中,这些种子又恰巧遇到了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了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生:岩石缝里会长出植物。 (板画:一棵生长在岩石缝里的树)师:随着植物的生长,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生:岩石的裂缝会越来越大。2师:(手举课前出示的鹅

7、卵石实物)这块鹅卵石,如果我再把它放回大自然当中,经过若干年,你们猜一猜,它会发生什么变化?生:越来越圆,越来越小。 (出示一块比较小的鹅卵石)师:再经过若干年呢?生齐:更小更圆。 (再出示一块更小的鹅卵石,与原先鹅卵石、岩石形成一个演变链)师:再往后呢?生:可能会变成沙土、粉末。3师: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岩石变化的规律了, (课件出示:一棵斜长在一块岩石上的古松)这是我们盘山有名的一棵古松,叫探海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古松,它长在什么地方?生:岩石缝中。师:请大家预测一下,这棵古松若干年后它会怎么样?生:它会死掉。生:它会和岩石一起滚落山下。生:它会因岩石越来越小,失去根基而死掉。师:我们愿

8、意看到这种结局吗?生齐:不愿意。师:那么,我们能不能运用我们掌握的知识来设计一个方案,来保护这棵古松,不让它在若干年后因岩石越来越小而死去,来保护盘山的美景。生:能(信心十足)师:对于优秀的设计方案,老师讲带他们到盘山实地考察,课下把你们的设计方案交给班主任老师,好吗?4生齐:不好!(听课的老师都笑了,学生们纷纷要求马上进行讨论、研究制订保护方案)师:今天我们就研究到这里,下课。 (学生们咳声一片,很不情愿地离开了教室)我的观点这是我在参加天津市第五届双优课评比时实录中的三个环节。由于该课的教学内容较多,我在处理教材时适当错了取舍,没有按教材的环节进行组织教学,而是直接从学生身边熟知的岩石模样

9、变化的典型例子鹅卵石引入了话题。在让学生充分猜想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了“温度的变化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在学生得出温度是使岩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顺势提出一个假设:“如果恰巧一些植物的种子落到山体的裂缝中,这些种子又恰巧遇到了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了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这样一个问题,不仅从纷杂的岩石模样的改变的成因中直接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确保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使学生的兴奋点再次得到点燃,紧接着又通过“预测鹅卵石继续变化的结果”到“讨论古松树的命运” ,这一个个有趣的问题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心灵,检查了学生探究收获,而且顺利地由拓展环节转入到应用环节。为学生更好的完成“设计保护古

10、松方案”探究活动激起了探究欲望。三、学生的深入性科学探究活动离不开导演对“剧本”的改编案例描述教育科学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师:大家想一下,除了金属和碳,还有哪些物体也有可能是导体呢?生 1:水 。生 2:不是。生 1:是的。师:好,我们呆会儿来做实验,还有吗?生 3:人。师:人,大家想一下,我们人体是不是导体?生:不是。师:刚才我们做实验了是吧!电路检测器的两端,你用两只手捏紧时小灯泡有没有亮?生:没有。师:那说明我们人体是不是导体?生:不是。若干个生:是的。5师:为什么是的,说说你们的理由?生 1:人会触电。师:对呀,人如果不是导体就不会触电了。生 2:有人触电了,其他人去拉他,也会

11、跟着触电。师:人能够使电流通过,看来人是导体。那我们刚才在做的时候,为什么测不出来呢?生 3:我们做实验的电池电量比较小。师:电池里的电量小,我们教室里有一个插座,我把塑料盒拆了,这里面的电流够大了吧?生:够大了。师:我们家庭用点一般是多少伏?生:220 伏。师:现在我把手指放进去,该测得出来了吧?生:不可以,会触电的!师:对,大家注意了,你家里的电千万不要去做实验。220 伏的交流电是不可以做实验的。师:那我们怎样证明人体是导体呢?朱老师借来了一样东西。 (师出示万能表)师:这个东西称为万能表,它里面有一枚指针,如果有电流通过,这枚指针会偏向一边;如果没有电流通过,指针不会动。我们先来看一下

12、,这东西管不管用。大家刚才测过木头是绝缘体,对不对?生:对!师:(师拿万能表的两端与讲台接触)测一下,指针有没有偏?生:没有。师:再碰一下老师的衣服,有没有偏?(师拿万能表两端与自己的衣服接触)生:没有。师:现在我们来测一下人体,那位同学愿意上来测一下?(学生大都不敢,一男生上来测试。 )师:好样的,真不愧是男子汉!(师递给这位男生万能表的其中一端)师:只须拿一端,还是两只手各拿一端?生:两只手都要拿的。6师:请大家看仔细喽!(师把另一端也递给这位男生,指针马上偏向了右边)生:哇!师:指针有没有偏过去? 生:有,有(学生兴奋地喊)师:我们再换一个同学来试试,应该检测两次的。(生纷纷举手,喊着“

13、我来,我来!”师请了一位女生。 )师:两只手捏着。 (师把万能表的两端教给这位女生。 )生:动了,动了!师:又动了,是不是?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两个同学上来,指针偏向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生:是的,刚才那位同学捏着时偏离的角度大。师:看来,每一个人的导电性能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朱老师和她两个人连起来测可不可以?生:可以/不可以师:试试看,来,手拉起来。有没有动? 生:有,这样也可以呀!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生:人也是导体。师:因为人可以使电流(通过)师:刚才有同学说水也是导体,我们来试一下。(师从教师内的自来水笼头里现场灌一杯水)师:现在我把万能表的两端放进去,大家注意看。生:哇,又偏了!师:所以水

14、也是(导体) 。平时在家里搞卫生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湿的抹布去擦家用电器。布本身是不导电的,但带了水之后,就会(导电) 。我的观点这是浙江萧山瓜沥一小朱玲爱老师执教的课堂实录。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课例很多。在我进行“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教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时就遇到过很多问题。诸如“湿木根儿是不是导体” “水导不导电”等问题,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争论得很激烈,谁也很难说服对方。因此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探究实验结果问题,而是如何使学生在科学7的、安全的、主动的、真实的环境下深入探究的原则性问题。有的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多采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得出金属和碳是导体后,就不再对诸如水、湿木根、人体、大

15、地等学生争议较大的物体进行探究,而是采用直接传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的老师为了解决像“湿木根是不是导体”的问题,不惜带领学生进行 220V 的验证实验。以上这两种做法不是抹煞了学生的深入探究积极性,就是使学生处于科学探究的危险之中而不顾。而从朱老师执教的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的实录中,我们不难发现解决这个体矛盾的方法:由人体触电这一常识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是导体,但坚持人体不是导体观点的学生从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这也是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起点,但在探究的道路遇到了难题,这时就需要教师这个全局的导演来剧本改编,在强调不应采用 220V 电验证的同时,提出放弃灵敏度较低的验电器,采用灵敏度较高的万用表(阻

16、值档) 。经过这样的改编,不仅使学生看到了验证结果,更保证了学生深入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然,这节课如果把一些探究任务留给学生一些,如对大地、湿树枝等材料的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探究,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不仅节约了有限的教学时间,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物体的导电性的探究欲望。总之,教师应充分发挥的主导作用,要注意教师语言的导向性,以确保学生明确科学探究方向;要进行巧妙的环节转换预设,以确保学生科学探究思维的连续性;要根据需要大胆地“改编剧本” ,以确保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深入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执教者导演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让演员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充分体现他们个人才能,为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台大戏增添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