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琵琶行(分段讲解)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16773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3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_琵琶行(分段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_琵琶行(分段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_琵琶行(分段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_琵琶行(分段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_琵琶行(分段讲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 教学目的: 1、学习诗歌,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惨遭遇,从中体会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 2、诵读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3、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教学重点: 分析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教学难点: 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贝多芬说: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音乐,被人誉为“精神食粮”,它能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

2、意识使人养成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 庄严、肃穆的音乐可以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活泼、热情的音乐可以启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万众齐 唱一支歌曲的时候,便会使演唱者在瞬息间沟通彼此的心灵,凝聚成一股坚如钢铁般的意志力量。 琵琶行这首诗歌中,音乐便成了一个沦落为封建社会最地层的琵琶女和一个被压抑的正直的知 识分子思想感情沟通的桥梁! 二、作者简介 1、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 主义诗人。中唐诗坛代表人物,与诗人元稹合称“元白”,与诗人刘禹锡合称“刘白”。青年时家境贫困, 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

3、官至左拾遗 ( 谏官 ) 。有 兼济天下 的理想, 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 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 ,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 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 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 义优良传统,反对 嘲风月,弄花草 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 他的作品卖炭翁 。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二是以长恨歌、

4、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 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 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当时号称“千字律诗”。 2、创作历程: (1) 前期(从入仕到被贬江州司马)“兼济天下” 白居易少年得志,官至左拾遗。写下了大量政治讽喻诗,针砭时弊。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 俗流丽著称。卖炭翁观刈麦等 (2) 后期(从被贬到死)“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儒家的“乐天知命”

5、、道家的“知足不辱”和佛家的“四大皆空”来作为自己明 哲保身的法宝,悔恨自己“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力求做到“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以闲适感伤为主。有长恨歌、琵琶行。 三、解题 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 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 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

6、居易情急之 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 诗“甚伤名教” ,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 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 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3、 诗歌主张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 言、华声、实义。 ” ( 与元九书)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 与元九书)反映时事,为现实而

7、作。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反映人发疾苦。 4、诗作白氏长庆集71卷,存诗 2806首。 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分类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心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题 四、诵读琵琶行 1、听课文朗读 2、品读诗词 (1)概括诗词每部分的内容 (2)用现代语言描述白居易介绍的这段琵琶曲,并给予评述。 五、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 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1、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明确:叙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

8、巧遇琵琶女之事。诗中主要塑造了两个形象:琵琶女和诗人 自己。前者为主,后者为宾。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表达了诗人的凄凉心境,通过琴声 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2、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 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学生快速默读诗序文和全诗,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 明确:序文的第二句(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四、五句(“问其人 转徙于江湖间” )同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 ” )跟第四段

9、对应。 3、分析结构: 这首诗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幅:江头夜送客图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物,渲染了一种悲凉情景。 (开头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写遇到琵琶女的经过:江边送客,正苦于没有音乐的时候,偶然遇到了她。 第二幅:夜听琵琶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况,详 细描写了她的演奏技巧。是全诗描写的重点,也是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第三幅:自诉身世苦( “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身世。 “沉吟”两句是过渡,写由弹奏结束到自叙身世的动作和神情。“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述了琵琶女两 个阶段的不同遭遇。

10、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自言”两句介绍籍贯和住处,接下四 句写自己才貌双全、色艺出众,后面六句极力渲染歌伎生活的“欢乐奢华”,为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秋 月春风等闲度”一顺过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 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接下两句写琵琶女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后面六句写 嫁作商人妇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第四幅:自叹谪居苦,重闻琵琶声( “我闻琵琶已叹息”至篇终)写作者的感慨:对琵琶女的同 情,并借此抒发了自己迁谪后的郁闷心情。前四句写作者的感慨。头两句承上启下,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 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后

11、两句写产生共鸣,点明题旨。中间十二句是诗人自述,着重写谪居江州后的郁闷 心情,揭示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感慨的原因。后四句,诗人对琵琶女的赞扬和请 求。 写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感我此言良久立”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着 非常复杂的感情, 有对诗人的遭遇的同情,也有对知遇之恩的感激。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 就是琵琶女满腔激情的自然流露。最后,用设问句从侧面表现自己感伤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 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回味的余地。 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诗,背诵 1、2两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背诵引入 二、课文鉴赏分析

12、1、诗歌首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首句交待地点、时间、事件,次句以景物描写渲染人物心境(悲凉、凄楚、孤寂)以下几句皆 承此而来,“醉不成欢惨将别” ,直接表述了友人相别的凄凉情景,“茫茫江浸月” 更是一片迷茫、 一片冰凉、 一片愁绪,把别时之情伤托于眼前。“忽闻水上琵琶声” ,在沉寂之中飘来了渺渺之音,令人忘忧而喜。“主 人忘归客不发” ,可见技高曲佳。诗人由述别情,写凄景引出思管弦之情。又由“无管弦”、 “惨将别”衬托 琵琶曲佳,琵琶女技高。 第一层 :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 分析 : 主人下马 与 客在船 是互文,即主客都下马登船。 在远离

13、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 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 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 惨 字,直抒胸臆, 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 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 黯然神伤的心情,形象说明诗人此时的哀愁就象那茫茫江水一样无边无际,此时的心绪就象江中破碎动荡 的月影一样零乱。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 :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分析 : 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 结构上来说

14、,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第三层 : 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 小结:第一诗段 : 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 诗的引子 ) 2、分析诗歌第二段主要内容 (1) 、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 志。”这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 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 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

15、的高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 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这两句写出 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别入神。 第二部分是“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 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 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 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的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 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大珠小珠落玉盘”更

16、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 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 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优美动听。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 第三部分“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润,诉说着琵琶女 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 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啊。是啊,琵 琶女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 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 第四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 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 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