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86815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180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课件(1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9/24,1,第一章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胡 军 教授 北京大学 哲学系,2020/9/24,2,本讲提纲,一 新文化运动的终极目标 二 “打孔家店” 三 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四 新文化运动的反思,2020/9/24,3,一 新文化运动的终极目标,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新文化运动包括着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这两大内容。文学革命是以白话文运动为主,具有工具性的价值和意义。而思想革命的内容则是积极地提倡一种新的人生论,可以说它是新文化运动的终极目标。而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这种新人生论最着力,也最有影响力的两位领袖人物便是陈独秀和李大钊。,2020/9/24,4,他们认为,新文

2、化运动的宗旨在于以转变人的基本思想来促进文化改革,特别是道德改革。如果没有牢固的文化基础,社会和政治改革便不能成功,也不能持久。这就是所谓的思想文化改革必须优先的信念。因此新文化运动最迫切、最根本的变化乃是“根本思想”的转变,而根本思想是指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论。从知识分子着眼,要振兴腐败没落的中国,只能从彻底转变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全面重建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着手。如果没有能适应现代生活的新的世界观和新的思想意识,以前所实行的全部改革终将徒劳无益,无济于事。他们的基本信念是,思想改革为其它一切必要改革的基础。而实现思想变革的最好途经是改变人的思想,改变人对宇宙和人生现实所持的整个观念,即改变人

3、的世界观,提倡一种新的人生论。,2020/9/24,5,陈独秀和李大钊的这一看法是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 他们认为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的中心问题,是由于西方文化与哲学的引进之后,东西方文化与哲学的交叉与矛盾。这一过程是从明朝中叶开始的,其后所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广,新旧的矛盾和斗争也越来越激烈,对西学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细看去,这一过程可分为以下六期。,2020/9/24,6,第一期在明朝中叶,西教西著初入中国,知之者乃极少数之人,信之者仅一二人而已。 第二期为清初,火器历法,见纳于清帝,朝野旧儒,群起非之,是为中国新旧相争之始。 第三期在清朝中叶,鸦片战争以后,西洋武力震惊中土,于是

4、提倡西洋机械练兵之术,于是“洋务”、“西学”为当时人所热衷的新名词。 第四期在清末,甲午之战,军破国削,康梁乘势变法,变法虽不成功,但是新思想拓宽了领地,于是由行政问题折入政治根本问题。 第五期在民国初年,当时新旧之所争,康梁提倡,只在行政制度优良否,尚未涉及政治根本问题。但在民国初年,一部分有识之士有了政治为根本问题的觉悟,于是进而有了民主共和和君主立宪的讨论,辛亥革命后,共和告成。,2020/9/24,7,第六期即辛亥之后的四五年,由于备受专制政治的痛苦,于是人们渐渐厌恶专制,而倾向共和民主。 (一)陈独秀论人生 在这六期中西文化冲突中,中国人最初的觉悟是西洋的器物,其次是政治,中国人对于

5、西方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中国人的觉悟,越来越提高,但是中国的问题并未在这六期中得到解决。于是陈独秀指出:“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不得不待诸第七期吾人最后之觉悟。”他所谓的“最后之觉悟”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的觉悟”和“伦理的觉悟”。,2020/9/24,8,所谓的“政治觉悟”有这样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要知国家为人们公产,人类为政治动物,而中国人当时尚没有这样的觉悟。 第二步觉悟是,抉择优良政体,现在的潮流是,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他说:“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第三步觉悟

6、是,“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2020/9/24,9,而他尤重“伦理的觉悟”。他说:“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所说的伦理觉悟就是要确立自由平等的思想与原则,他认为共和立宪,要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只有多数国民确立起了独立平等自由的原则,共和立宪才能实现。因此,可以说:“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又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

7、,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可见,陈把伦理看得比政治、经济更为根本。陈独秀所说的“伦理的觉悟”实质所指的就是一种新的人生论。,2020/9/24,10,他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1915年9月15日)的第一篇文章敬告青年中便提出了这种新人生论纲要。其内容有这样的六点: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每人各有自主权,他说:“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 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2020/9/24,11,他认为,儒家的忠孝节义是奴隶的道德

8、。尼采说,道德有两类,一是贵族的道德,一是奴隶的道德。所谓贵族的道德是听命于自己,以自己来取舍。而奴隶的道德则相反,唯他命是从。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化为宇宙之根本大法,不进则退。陈认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不适用于今世,他说:“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2020/9/24,12,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陈认为,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守退安隐之余地。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他指出,退隐为弱者不适竞争之现象,而不是什么高人出世之行。所以,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

9、兵,而不可逃遁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立国于今之世,其兴废存亡,视其国之内政者半,影响于国外者恒亦半焉。”万邦并立,动辄相关。,2020/9/24,13,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一切虚文空想之无裨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陈认为,“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但是“周礼崇尚虚文”。周以后,名教流行,与现实社会生活背道而驰。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于他族者,在于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我们要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2020/9/24,14,“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像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

10、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 陈又说:“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 ?“我敢说道: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将能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但要幸福,莫怕痛苦,现在个人的痛苦,有时又会造成未来个人的幸福。,2020/9/24,15,陈的这种新人生论显然是与中国传统社会人生论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在上述的六点中,他都竭力将中国的或在他看来是旧的人生论拿来与西洋的或在他看来是新的人生论进行比较。这种新人生论在上世纪初对于广大青年有着十分巨大的启蒙作用。特别是他在其中提出的“科学”、“人权”(后改为民主)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两个目标。,20

11、20/9/24,16,应该看到,敬告青年中所提出的这种新人生论还只是一个大纲或框架,还没有得到系统深入的阐发。在新青年四卷二号(1918年2月15日)上陈独秀发表了一篇题为人生真义文章,比较集中地论述了他关于人生意义的看法。顾名思义,人生真义是要讨论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样重大而根本的问题。关于人生意义的理论相当繁多,所以在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前,陈独秀也清楚地意识到,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种种人生论。他指出,佛教的、基督教的、孔孟的、墨子的、杨朱的、老庄的人生思想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批评上述几家的人生理论之后,他提出了自己关于人生理论的大纲。,2020/9/24,17,他说道: 照这样看起来,我

12、们现在时代的人所见人生真义,可以明白了;今略举如下: 一、人生在世,个人是生灭无常的,社会是真实存在的。 二、社会的文明幸福,是个人造成的,也是个人应该享受的。 三、社会是个人集成的,除去个人,便没有社会;所以个人的意志和快乐,是应该尊重的。 四、社会是个人的总寿命,社会解散,个人死后便没有联续的记忆和知觉;所以社会的组织和秩序,是应该尊重的。 五、执行意志,满足欲望,自食色以至道德的名誉,都是欲望。是个人生存的根本的理由,始终不变的。此处可以说“天不变,道也不变”。,2020/9/24,18,六、一切宗教、法律、道德、政治,不过是维持社会不得已的方法,非个人所以乐生的原意,可以随着时势变更的

13、。 七、人生幸福,是人自身出力造成的,非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的。若是上帝所赐,何以厚于今人而薄于古人?若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何以世界各民族的幸福不能一样呢? 八、个人之在社会,好象细胞之在人身;生灭无常,新陈代谢,本是理所当然,丝毫不足恐怖; 九、要享幸福,莫怕痛苦。现在个人的痛苦,有时可以造成未来个人的幸福。比如有主义的战争所流的血,往往洗去人类或民族的污点。极大的瘟疫,往往促成科学的发达。 总而言之: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我敢说道: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2020/9/24,19,

14、陈的这种人生论应该肯定,大体上是正确的。此种人生思想是以个人为基础的。在他看来,所谓的幸福是个人的幸福,痛苦也是个人的痛苦。但个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个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所以社会的组织和秩序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但社会是个人集成的,即便是国家也是“国人共谋安宁幸福之团体”,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爱国心与自觉心)。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陈独秀思想中,个人是社会和国家的本位,或基础。他的人生论是个人主义的,但不是利己主义的。,2020/9/24,20,他的人生论也是一种积极奋斗、拼搏的,他曾经说过青年生活的历程就是从“实验室到监狱,从监狱到实验室”。他本人作为

15、政治家、革命活动家的生涯就是他此种人生观的最好的注脚。 陈陈独秀的人生论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和科学的。陈独秀这一新人生论虽然还未成一系统的理论,但其人生论的框架已经形成,其实质内容就是自由、平等、科学,是理性、乐观的人生观。,2020/9/24,21,(二)李大钊的“青春人生论” 李大钊与陈独秀一样,将改造中国社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因此他的新人生论便可称之为青春人生论。 李大钊由自然的春天思考着人生的青春之意义。 春天“春日载阳,东风解冻”,春日有“清和明媚之象”,“百卉昭苏”,春天给人们带来“无限之希望,无限之兴趣”。 人生的青春则体现了“高尚之理想,圣神之使命,远

16、大之事业,艰巨之责任”。,2020/9/24,22,青春的使命或责任就是要“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实现自我与民族拯救就必须发扬青春的精神。 李大钊认为,青春有两重含义: 一是指个体的青春进程, 一是指宇宙的无尽青春。 在这两个含义中,李尤重后者。,2020/9/24,23,个体的青春只有通过与宇宙无尽之青春相结合才有意义。 李大钊认为,个体的青春是有限的,“块然一躯,渺乎微矣,于此广大悠久之宇宙,殆犹沧海之一粟耳。”所以个体青春能否“永享青春之幸福与否,当问宇宙自然之青春是否为无尽。”如宇宙自然青春是有尽的,那么它就不能给个体的青春以“永享青春之幸福”,但是,“如其无尽,吾人奋其悲壮之精神,以与无尽之宇宙竞进,又何不能之有?” 这样在他看来,个体青春之有无意义即在于宇宙自己的青春是否是无尽的。 李大钊认为,宇宙是否微无尽的问题,取决于宇宙有无起点和终点。,2020/9/24,24,他认为,宇宙是无尽的。但宇宙中之具体物则是“万象万殊”的,而且对于个体而言,“有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