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卫生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8173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卫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卫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卫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卫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卫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卫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卫生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卫生,良好家庭教育的特征与原则,教误区对小学生心理卫生的影响,家教误区对小学生心理卫生的影响,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的偏颇,利己主义教育观的后果,良好家庭教育的特征与原则,良好家庭教育的特征,家庭教育的一般原则,良好家庭教育的特征,从心理卫生的角度看,良好的家庭教育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家长自身素质较好,心理健康,家长具有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家长的教育行为符合教育科学规律,家庭教育的一般原则,宽严适度原则,正面教育原则,养成教育原则,教育一致原则,全面教育原则,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持这种观念的家长把教育视为学校的天职,认为家长的义务就是解

2、决孩子的吃穿住用。这样家长往往用孩子物质需求的满足与否衡量自己对孩子所尽 的责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 需求和心理发展。,利己主义教育观的后果,有些家长在内心深处把孩子看作自己的 私有财产,培养、教育子女的出发点不 是对下一代负责而是出于个人虚荣心 的满足或其他私利。而其结果往往导致 家教态度和行为的偏差,影响小学生的 心理健康。,“智育中心论”的偏颇,以智育为中心,是目前众多家长教育的主旨。多数家长把“知识渊博”、“有技术的专长”视为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这种“智育中心论”的家教误区,人为地造成孩子身心发展的障碍,使得许多小学生围着分数转,在道德品质和人格成长方面出现明显的问题。这是与全面发展教育

3、的宗旨不相符合的,对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家长自身素质较好,心理健康,家长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个性修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具有健全的意志品质。除此之外,家长还能很好地组织家庭生活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努力创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这是成功地进行家庭教育纳基本条件。,家长具有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家长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不仅能从感情上而且能从道义和法律上认识家长的责任,自觉担当起教育子女的义务,这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动力特征。,家长的教育行为符合教育科学规律,家长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能够依据一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家教行为,并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教

4、育子女,既遵循共性又把握个性,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努力促使子女沿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这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宽严适度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恰当把握分寸而不宠,严而有度。要使自己对孩子的爱有分寸,有原则,有远见,有深度;对孩子的要求有诚意,有尊重,有余地,有个性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宽严适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正面教育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摆事实引导,启发自觉。它体现在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在教育内容上,要善于用正面的事实和道理,优良的行为和榜样来教育孩子;在教育方法上,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在行为评价上,要以表扬为主,批评

5、为辅。,相关资料阅读,养成教育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具体指导,并通过训练和重复使良好的行为得以巩固,逐步养成好的习惯。做到养成教育有目标,日常教育有重点,布置任务有检查,行为改变有鼓励。,教育一致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家庭的各种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并与学校教育的目标合拍并进,对孩子施加统一、连贯的教育影响。她不但在家庭内部要意见一致,而且在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方面也要彼此默契,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全面教育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和专长培养,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生理与心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使孩子在家庭获得身心成长的最佳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