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十三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5147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十三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十三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十三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十三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十三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十三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十三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件 新人教版(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第七单元,抓基础,破难点,明考向,第十三讲,提能力,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 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课标 要求,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生产工具 (1)创制农具:传说神农氏创制 。 (2)刀耕火种: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用石犁翻 土播种。 (3)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 ,但很少使用。,耒耜,青铜农具,(4)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 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发明了播种工 具耧车。 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 。 隋唐:江东地

2、区出现 ,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 耕的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铁农具,珠江流域,曲辕犁,走出误区 中国传统的铁犁牛耕技术的基本定型的标志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出现,而是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2耕作技术 (1)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出现了 ,商周时期懂 得了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等技术。 (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 。,刀耕火种,治虫灭害,垄作法,(3)汉朝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西汉时期出现了 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 (4)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 形成,南方水 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二人一牛,耕耙耱技术,3耕作制度 两汉以 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 ,汉朝出现了漕渠、 白渠、龙首渠著名水利工程。,一年一熟,都江堰,高转筒车,5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 原因:工具简陋, 很低。 表现: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原因: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 确立。 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力水平,土地私有制,走出误区 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只以家庭为生产、生

4、活单位,而自然经济则可包括多个家庭组成的经济单位(庄园)。,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官营手工业 (1)冶金业: 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两汉出现 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 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南北朝出现 。,高炉炼铁,原始社会,灌钢法,(2)制瓷业: 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 。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远销欧非。 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明清:青花瓷、彩瓷、 争奇斗艳。,白瓷,珐琅彩,(3)丝织业: 先秦时期: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有丝织品,商朝的织机能织多种

5、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 织物。 西汉时期:在长安设东西织室,中国丝绸远销亚欧,中国获得“ ”誉称。 唐宋时期:唐代吸收 ,宋朝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明清时期:官府在苏杭设织造局,技艺超过前代。,斜纹提花,丝国,波斯风格,形象理解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 中国古代手工业,世界闻名,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手工业和农业存在着密切关系:,2民间手工业 (1)春秋战国和 时期不断发展,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2)隋唐得以恢复和发展, 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3)元朝黄道婆推去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朝中后期, 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清朝前期, 萌芽缓慢发展。,

6、秦汉,两宋以后,民营手工业,资本主义,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2)丝绸远销亚洲、欧洲,形成“ ”,赢得 “丝国”誉称。 (3)瓷器远销欧洲、非洲,中国被称为“瓷器大国”。,丝绸之路,轻巧识记 中国古代的三张名片,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比较,要点一全面认识小农经济,1形成原因 (1)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地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3基本特点 (1)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 (

7、3)主要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经营方式: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4影响 (1)积极影响: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了中国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 弱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然经济是封建,制度存在的基础,它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学会分析,要点二我国古代手工业

8、的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 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 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 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共存。主要有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 业和民间手工业三种形式。 (5)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间手工业到明中叶以 后才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主导地位。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 的制约。,(7)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相应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的 转移,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

9、、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8)明中叶后民间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学会分析,研一题 例1(2011山东高考)右图描绘 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我国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故A、C错误;图片无法体现雇佣关系盛行的特征,故D错误;图片反映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体现我国古代农民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10、选B。 答案 B,通一类 农耕文明与“三农”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今后的发展,就必须对迄今为止仍然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作为我国发展的薄弱环节的农村、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的发展付出更大努力。三农问题的解决迎来了历史新机遇。以三农问题为命题切入点,联系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闯一关 1

11、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 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悯农二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农民终日劳作,生活仍然艰难 B农民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高 C农民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 D说明封建剥削沉重,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在中国古代,虽然实行精耕细作,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粮食产量并不高。 答案: B,2阅读下列材料: 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下图表现了中国传统农业工具的改进,也是中国农业不断发展、进步的例证。,请回答: (1)列举春秋战国以来农业代表性生产工具。 (

12、2)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中国传统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精耕细作技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你认为精耕细作技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2)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属开放性题目,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隋唐时期的曲辕犁等。 (2)工具先进:如铁犁、牛耕、铁锄等;耕作方法多样、先进:如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等;耕作制度适宜:如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提高了土地的

13、利用效率;单位面积投入的劳动量多。 (3)一方面,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提高,使中国以相对较少的土地资源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另一方面,它造成了中国小农经济发达,不利于机械化、大规模集约经营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工业化进程。,研一题 例2(2011浙江高考)瓷器是中国 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右图是宋代部分 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 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 AB C 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以及古今地名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这四处名窑的所属省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钧窑在河南省禹州市,定窑在河北省定州境内,景德镇窑位于江西省,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因此

14、本题选D。 答案 D,通一类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地位 (1)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 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2)明中叶以后,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孕育出了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闯一关 3(2012临沂模拟)有一种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 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对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长期存在 B纺织业是农业的补充 C男尊女卑思想盛行 D官营手工业垄断纺织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A、B、C三项分别从经济、思想因素分析女性劳

15、动成果遭到排除的原因;D项与这一现象无关。 答案: D,4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 “(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不良民也。”该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解析:由“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等信息可知明朝时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正确;A、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可以直接排除;明朝中后期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尚未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D错误。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