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2发展简史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576408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学2发展简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旅游地理学2发展简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旅游地理学2发展简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旅游地理学2发展简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旅游地理学2发展简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学2发展简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学2发展简史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本章提要,旅游地理学在国外的发展 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化,3,第一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20世纪30年代初期,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西方国家旅游地理研究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20的美国。纵观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80年的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萌芽阶段和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19201960) 这一阶段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方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这一时期

2、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如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 J T) ,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 H G)。,4,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喷气式民航客机在国际交通中的广泛应用,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开始在发达的工业国家出现。后来,这种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扩展到全世界,于是被称之为“大众旅游(Mass tourism)”的现象开始出现,这标志着世界旅游进入了现代时期。与此相适应,随着更多的国家开始出现现代旅游现象,从60年代开始,大部分的欧洲国家也开始了旅游地理学方面的研究。,5,二、发展阶段(1970至今) 70年代以后,各国出现了大量的旅

3、游地理文献,标志着旅游地理学开始进入发展和壮大时期。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研究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各种旅游地理学研究组织开始成立。 萌芽阶段和发展阶段在论文数量上的反映也十分明显。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19621982年间有关旅游地理学会议论文数量的统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621968年仅有10篇有关论文,而19691982年则急增至95篇。,6,从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出现的现代旅游,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真正引起地理学家的充分重视,学术研究大大滞后于旅游现象的出现。西方学者将这种现象解释为以下原因: 学术界长期忽视对于非生产过程的研究,认为旅游现象不是

4、严肃的研究话题,从而不屑于此; “大众旅游”现象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因此,它的影响在各种景观中被反映出来以及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对象都需要时间; 旅游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十分缺乏,研究起来困难重重;最后,旅游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使旅游研究从一开始便出现种种概念性的争论。,7,第二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归纳 1.概念 可被广泛接受的、标准的“旅游”概念的定义的缺乏,是导致上述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准确地定义和区分旅游(tourism)、游憩(recreation)和闲暇(leisure)这一组相关概念向来是旅游研究争论的焦点,旅游地理学家也不可避免地参与了这种讨论。对于这几

5、个概念的外延及内涵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应将旅游置于游憩概念之下,有的学者则认为相反。但大部分学者一般都认为,闲暇的外延比旅游和游憩要大。现在,这些概念的讨论正朝着更加实用性和技术性方向发展。,8,2.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国内称之为旅游资源,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地理学家进行旅游研究最具特色的方面。旅游吸引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适宜性及评价方面。早期的旅游地理学者对各种旅游吸引物的适宜性进行了研究,如法国学者对山地、海岸的研究,英国学者对森林的研究等等。旅游吸引物评价从开始的定性评价到后来的定量评价,评价技术越来越复杂,但评价技术和评价目的清晰度却受

6、到质疑。到了80年代以后,因为无法有更大的技术上或理论上的突破,已经很少有学者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9,3. 游客空间行为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皮尔斯(Pearce)在今日旅游:地理学分析1995年第二版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旅游模型、游客空间行为动机到国际、国内游客流研究,皮尔斯都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和重点内容论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新西兰官方旅游统计的便利,在国际及国内游客流研究方面,新西兰旅游地理学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处于领先地位。另外,皮尔斯等人在研究环线旅游(circuit tour)中所用的旅行指数(trip index),是量度环线旅行中在某一目的地的相对停留时间以及区分日旅行目的地和

7、过夜目的地的重要指标。,10,4.旅游影响 从人类学、社会学,到地理学、经济学,以及生态学、生物学,旅游影响研究涉及的学科十分广泛,这种状况反映了旅游影响涉及面的广泛性。旅游地理学家由于地理学的研究传统综合性和以人地关系为中心的缘故,在均衡处理旅游所带来的利与弊方面处在领先地位。地理学者早期的有关研究也是从单方面影响着手的,如经济影响、生态影响、社会影响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者们开始认识到,单一的影响研究不足以全面认识旅游影响,开始转向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即使是这种综合性的研究,人们发现旅游发展的影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研究到另一个研究,也有很大不同。伴随旅游影响研究,

8、始终有一个数量度量指标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的研究。它最初也是单一指标,随着影响研究的发展,演变成多重指标系统,现已经作为旅游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其进一步的发展还有赖于旅游影响研究的深入。,11,5.旅游空间分布 这方面的研究继承了地理学区域研究传统,主要集中在国际、国内旅游空间结构,以及某一地区旅游空间结构。但由于数据获得的困难性及各国统计口径的出入较大,这方面的研究多为区域性的,如:一国以内的某一地区、较小的国家或岛国。有关这方面的具体研究内容见皮尔斯的今日旅游:地理学分析。 6.旅游地发展研究 80年代初,加拿大地理学者巴特勒(Butler)提出了著名的旅游地生

9、命周期理论假说(tourist real life cycle)。此后,众多学者对这个假说进行了大量的实例验证和改进,它是旅游地理学有限的几个理论模型之一。旅游规划研究也是旅游地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为旅游规划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12,旅游地理学在国外,大众旅游时期 时段 二战前 二战后至60年代初 60年代至70年代末 人物 McMurry, K Clement, H G Coppock, J K Rodgers, H B 主要领域 旅游与土地利用 旅游地开发研究 旅游资源调查 旅游客流调查与分析,后大众旅游时期 时段 80年代初以来 人物 Butler

10、, R Wall, G Smith, S L J Hall, C M Pearce, D 还从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这个角度来探讨了宾馆选址的问题,山岳风景区的旅游者空间行为、感知行为和动机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等。预计旅游行为和市场的分析今后将成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22,4.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这是我国旅游地理学界研究最多、成绩也最大的领域。 (1)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归纳了旅游开发的基本原理,即“旅游区内部结构对应变换理论”,揭示了旅游区的风景资源结构、旅游行为层次结构、旅游市场结构及旅游项目投资结构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总结了旅游开发的模式。 (2)从规划思路、旅游市场需求

11、研究、旅游产品(包括项目开发、利用、组合)和旅游规划程序这四个方面来实现优化。并认为要在做好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再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旅游区的建设规划,才能真正做到优化旅游规划。 (3)以三维空间、时间、心理、行为、经济、社会等多维度的旅游研究开发途径,总结出“点、线、网、面”的开发规律。回顾国内外旅游规划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国内旅游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把旅游系统作为规划对象,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引入系统科学理论的动态的旅游系统规划新思路,23,5.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在分析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性因子和最低量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数学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旅游人数的评价方

12、法;构建了旅游承载力指数(TBCI)及运算模式,利用游客密度、旅游用地强度和旅游收益强度三个基本分项指数进行了比较实用的测度;针对传统的最大、最优化途径和最小、最大约束途径对规划指导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持续规划途径-生态安全格局方法,以寻求规划过程具有可辩护性和可操作性。 6.旅游区划 一些学者依照不同的目的和指标,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全国旅游区划方案。,24,7.生态旅游研究 生态旅游研究是旅游地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内容,国内生态旅游始于90年代,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提出在2000年以前设置中国生态旅游主题年的建议。在这之后,生态旅游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25

13、,8.技术方法的革新 随着旅游地理学的大步发展,研究技术方法也不甘落后。除了传统的综合考察法、实地勘查、描述、归纳、演绎和类比外,广泛应用了计量方法(包括一般统计法、统计预测法、线性规划与投入产出模型等)、抽样调查法(在旅馆、机场、口岸请旅游者和旅行商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以及计算机应用、遥感技术分析、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现代化手段。使旅游地理学研究视野扩大、周期缩短、科学性提高,更适合旅游业发展需要。在旅游地图编制方面,我国已开始对多媒体旅游电子地图进行研究和设计,促使电子地图、GPS、Internet

14、相结合为旅游提供综合服务。,26,我国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起步 时间:1978/9 人物:陈传康 事件: 1)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 2)陈传康做“地理学的新理论和实践方向”报告 初期 时间: 80年代末以前 人物:陈传康、郭来喜、杨冠雄、卢云亭、尹泽生、 中期 时间:80年代末 人物:楚义芳、保继刚、吴必虎、陆林、马耀峰、,27,国内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总趋势: 逐渐走向“范式”阶段 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学科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意识 概念体系的建立 迈向资源、市场、环境(广义)的系统研究 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理论研究的薄弱 应用研究的大量重复 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