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7140.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856872 上传时间:2020-08-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101714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101714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101714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1017140.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记承天寺夜游一、目标导学 1借助书下注释和有关资料,了解文章大致内容;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藻荇() 竹柏() 解剖()( )起解() 解数() 姓解()(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 ),字子瞻,号(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 )、弟弟( )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写于他被

2、贬在湖北黄州之时。在文中我们看不到一般人被贬官的挫折、苦痛和郁闷,我们却只看到夜晚游历快乐和闲适。似乎是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我们不妨来一起耐心寻味。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词语。欣然起行: ( ) 念无与乐者: ( )月色入户: ( )遂至承天寺: ( )怀民亦未寝: (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示例:念无与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

3、字词。(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层: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描写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六)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学生默读课文,先思考,后分组讨论,再抢答。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品析语言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和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添一添,品意境;删一删,品修辞) 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 (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4. 对作者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

4、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的? (七) 与作者对话面对此景此情,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 (八)拓展、积累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怀。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 四、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记叙一次 的经历,用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 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 的特殊心情。五、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选择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乐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盖竹

5、柏影也 D庭下如积水空明(2)下列各句中有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C月色入户(窗户) D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2按要求写句子:(1)“,。”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2) “ ”一句看似平淡,意在点睛,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又自我派遣的心理活动。 (二)课内阅读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对文章的分

6、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拓展阅读绍圣六年

7、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爱可畏。水崖有巨大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文题:游白水,作者:苏轼)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可熟物( )(2)循山而东( )(3)折处辄为潭( ) (4)俯仰度数谷(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雪溅雷怒,可爱可畏 (2)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3本文写于绍圣元年(1094年),是苏轼贬官惠州时所作。记叙了作者和儿子苏过从白天出游到晚上归家这一天的活动,着重写了_、_等几个片断。4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中都写到了月亮,且都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前文是以_喻月,后文是以_喻月,形象生动;两文共同的写作特点是 (抓住两文中的比喻句揣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