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园林建筑个体设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212442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园林建筑个体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第四章园林建筑个体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第四章园林建筑个体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第四章园林建筑个体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第四章园林建筑个体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园林建筑个体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园林建筑个体设计(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园林建筑个体设计第一节 亭一、亭的运用亭子在我国园林中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建筑形式。无论是在传统的古典园林中,或是在解放后新建的公园及风景游览区,都可以看到有各种各样的亭子。或伫立于山岗之上;或依附在建筑之旁;或漂浮在水池之畔。以玲珑美丽、丰富多彩的形象与园林中的其他建筑、山水、绿化等相结合,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亭子成了为满足人们“观景”与“点景”的要求而通常选用的一种建筑类型。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亭子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在造型上,亭子一般小而集中,有其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建筑形象。亭的立面一般可划分为屋顶、柱身、台基三个部分。柱身部分一般作得很空灵;屋顶形式变化丰富;台基随环境而异。它的

2、立面造型、比例关系比其他建筑能更自由地按设计者的意图来确定。因此,从四面八方各个角度去看它,都显得独立而完整,玲珑而轻巧,很适合园林布局的要求。2亭子的结构与构造,虽繁简不一,但大多都比较简单,施工上也比较方便。过去筑亭,通常以木构瓦顶为主,亭体不大,用料较小,建造方便。现在多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用预制构件及竹、石等地方性材料的,也都经济便利。亭子所占地盘不大,小的仅几平方米,因此建造起来比较自由灵活。3亭子在功能上,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在游赏活动的过程中,驻足休息、纳凉避雨、纵目眺望的需要,在使用功能上没有严格的要求。单体式亭与其他建筑物之间也没有什么必须的内在的联系。因此,就可以主要从园林

3、建筑的空间构图的需要出发,自由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园林艺术特色。在我国传统的园林中,建筑的份量比较大,其中亭子在建筑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在北京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这类大型的皇家园林中亭子不占突出的地位但在一些重要的观景点及风景点上却少不了它。在江浙一带的私家园林及广东的岭南园林等规模较小的园林中,亭子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有些亭子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或构图的中心。在杭州、桂林、黄山、武夷山、青岛这类风景游览胜地,亭子就成了为自然山水“增美”的重要点缀品,应用得更为自由、活泼。我国园林中亭子的运用,最早的史料开始于南朝和隋唐时代。距今已有约一千五百年的历史。据大业杂记载:隋炀帝广辟地周二百

4、里为西苑(即今洛阳),“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今古。 ”又长安志载唐大内的三苑中皆筑有观赏用的园亭,其中“禁苑在宫城之北,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 ”从敦煌莫高窟唐代修建的洞窟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亭子的一些形象的史料:那时亭的形式已相当丰富,有四方亭、六角亭、八角亭、圆亭;有攒尖顶、歇山顶、重檐顶;有独立式的,也有与廊结合的角亭等。但多为佛寺建筑,顶上有刹。此外,西安碑林中现存宋代摹刻的唐兴庆宫中,有沉香事是面阔三间的重檐攒尖顶方亭,相当宏丽壮观。这些资料都说明:唐代的亭子,已经基本上和沿习至明清时代的亭是相同的。唐代园林中及游宴场所,亭是很普遍使用的一种建筑,官僚士大夫的

5、邸宅、衙署、别业中筑亭甚多。据史书记载,唐代的统治阶级到了炎热的季节,建有凉殿或“自雨亭子” ,这种自动下雨的亭子,每当暑热的夏天,雨水从屋檐上往四外飞流,形成一道水帘,在亭子里就会感到凉快。到了宋代,从绘画及文字记载中所看到的亭子的资料就更多了。宋史地理志记载徽宗“叠石为山、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升山亭,筑山岗以植杏林。 ”著名的汴梁艮漱,是利用景龙江水在平地上挖湖堆山,人工造园。其中亭子很多,形式也很丰富,并开始运用对景、借景等设计手法,把亭子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共同组景,从北宋王希孟所绘千里江山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那时的江南水乡在村宅之旁,江湖之畔建有各种形式的亭、榭,与自然环境非常融洽。明、

6、清以后还在陵墓、庙宇、祠堂等处设亭。此外,还有路亭、井亭、碑亭等,现存实物很多。园林中的亭式在造型、形制、使用各方面都比以前大为发展。今天在古典园林中看到的亭子,绝大部分是这一时期的遗物。 园冶一书中,还辟有专门的篇幅论述亭子的形式、构造及选址等。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解放后,随着新园林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古典园林的保护与重建,园林建筑中的亭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在建筑的造型风格上,既继承和发扬了祖国建筑的优良传统,又致力于革新的尝试,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环境,结合山石、绿化,作到灵活多变,形式丰富。同时,还根据我国各地区的气候特点与传统作法,运用各种地方性材料,用水泥塑制成竹、木

7、等模仿自然的造型,很富地方特色。在使用功能上,还利用亭子作为小卖、图书、展览、摄影、儿童游戏等用途,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二、亭的造型与类型亭子的体量不大,但造型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多样、灵活的。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其平面形状、平面上的组合及屋顶形式等。我国古代亭子起初的形式是不大的四方亭,木构草顶,结构简易,施工方便。以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发展成为多角形、圆形、十字形等较复杂的形体。在单体建筑平面上寻求多变的同时,又在亭与亭的组合;亭与廊、墙、房屋、石壁的结合;以及在立体造型上(如出现了重檐、三重檐、二层的亭式等)进行创造,产生了极为绚丽多彩的形体,达到了园林建筑创作上的一个高峰(图 4 l

8、44)。中收集近九十个不同形式亭的实例,这仅是我国园林中亭式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在世界园林建筑中,我国园林中的亭、廊、墙等这些园林建筑类型是最为丰富多样,也最富民族的特色,这是我国人民群众在长期实践中的创造,是我国艺术中一份可贵的遗产。下面,按亭子的平面形状和立体造型分别进行一些分析和研究。从亭子的平面形状上,大致可分为:单体式、组合式、与廊墙相结合的形式三类。最常见的有下列几种:1正多边形亭:如正三角形亭、正方形亭、正五角形亭、正六角形亭、正八角形亭、正十字形亭等(图 4 一 l 独立式亭2、圆亭、磨菇亭、伞亭等(图 4-1(21)(22))3长方形亭、圭角形亭、扁八角形亭、扇面形亭等(图

9、 4 一 l 独立式亭)。4组合式亭:如双三角形亭、双方形亭、双圆形亭、双六角形亭。以及其他各种形体、亭的互相组合等(图 42) 。5平顶式亭。6与墙、廊、屋、石壁等结合起来的亭式。如半亭等(图 43)。 事的立体造型,从层数上看,有单层和两层。中国古代的亭本为单层,两层以上应算作楼阁。但后来人们把一些二层或三层类似亭的阁也称之为亭,并创作了一些新的二层的亭式。亭的立面有单檐和重檐之分,也有三重檐的,如北京景山上正中的万春亭。屋顶的形式则多采用攒尖顶、歇山顶,也有用屋顶式的,解放后用钢筋混凝土作平顶式亭较多,也作了不少仿攒尖顶、歇山顶等形式的(图 4 4)。从建筑材料的选用上讲,中国传统的亭子

10、以木构瓦顶的居多,也有木构草顶及全部是石构的。用竹子作亭不耐久。解放后各地用水泥、钢木等多种材料,制成仿竹、仿松木的亭,有些山地名胜地,用当地随手可得的树干、树皮、条石构亭,亲切自然,与环境融为一体,更具地方特色,造型丰富,性格多样,是值得推广的。亭子的屋顶形式,以攒尖顶为多,结构构造上比较特殊。攒尖顶一般应用于正多边形(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等) 和圆形平面的亭子上。攒尖顶的各戗脊由各柱中向中心上方逐渐集中成一尖顶,用“顶饰”来结束,成伞状。屋顶的檐角一般反翘,北方起翘比较轻微,显得平缓、持重;南方戗角兜转耸起,如半月形翘得很高,显得轻巧雅逸。攒尖顶的结构作法,是木结构的梁架系统。按清

11、式作法,方形的亭子,先在四角安抹角梁以构成梁架,在抹角梁的正中立童柱或木墩,然后在其上安檩枋,叠落至顶安“雷公柱” 。雷公柱的上端伸出屋面作顶饰,称为“室顶” 、 “宝瓶”等,瓦制或琉璃制,下端隐在天花内,或露出雕成旋纹,莲瓣之类。六角亭、八角亭最重要的是先将檩子的步架定好,两根平行的长扒梁搁在两头的柱子上,在其上搭短扒梁,然后在放射形角梁与扒梁的水平交点处承以童柱或木墩。这种用长扒梁及短扒梁互相叠落的作法,在长扒梁过长时显然是不经济的。圆形的攒尖顶亭子,基本作法同上不过,因为额枋等全需作成亭形的,比较费、工费料,因此较少采用(图 45)。根据承德市文物局古建队在修复避暑山庄园林建筑工程过程中

12、所统计的材料,象亭子这类建筑,大约每平方米需木材 l 立方米上下,造价 400 多元。江浙一带的攒尖顶亭的梁架构造,按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一书总结的经验为以下三种形式(图 46):1用老戗支撑灯心木。这种做法可在灯心木下做轩,加强装饰性。但由于刚性较差,只适用于较小的亭。2用大梁支承灯心木。一般大梁仅一根,如亭较大,可架二根大梁,或平行,或垂直,但因梁架较零乱,须做天花遮蔽。3用搭角梁的做法。如为方亭,结构较为简易,只在下层搭角梁上立童柱,柱上再架成四方形的搭角梁与下层相错 45。即可。如为六角或八角亭,则上层搭角梁也相应地须成六角形或八角形,以便架老戗。梁架下可做轩或天花,也可开敞。翼角的作法

13、,北方的官式建筑,从宋到清都是不高翘的。一般是仔角梁贴伏在老角背上,前段稍稍昂起,翼角的出椽也是 斜出并逐渐向角梁处抬高,以构成平面 上及立面上的曲势,它和屋面的曲线一 起形成了中国建筑所特有的造型美(图 4 7)。江南的屋角反翘式样通常分为嫩戗 发戗与水戗发戗两种。嫩能发戗的构造 比较复杂,老戗的下端伸出于檐柱之外, 在它的尽头上向外斜向镶合嫩戗,用菱 角木、箴木、扁檐木等把嫩戗与老戗固 牢,这样就使屋檐两端升起较大,形成展翅欲飞的趋势。水戗发戗没有嫩戗,木构件本身不起翘,仅戗脊端部利用铁件及泥灰形成翘角,屋檐也基本上是平直的,因此构造比较简便(图 48)。岭南园林中的建筑,体型一般轻快,通

14、透开敞、体量较小。出檐翼角,没有北方用老角梁仔角梁的沉重,也不如江南戗出的纤巧,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做法,构造简易,造型轮廓柔和稳定,比较朴实。屋面构造,除桁椽等外一般为铺瓦作脊。南方一般用小青瓦,考究的或官式建筑则多用筒瓦及琉璃瓦。瓦底于檐口处置下垂的尖圆形的滴水瓦,它们使亭子的檐口部位形成了细致的花边,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了生动的影界。解放以后,利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或预制结构,作成几块薄壳组成亭子的屋面,用水泥作成瓦垅,各种局部构件按传统形象作简化处理,大大方便了施工,也很简洁、生动(图 49)。但通常感到不足的地方是屋檐底面过分光、平,缺少细部处理。歇山顶亭与平屋顶亭的构造作法与一般建筑相同,就不

15、在此叙述了。以下,对亭子的造型按通常所见的几种形式分别作简要介绍;1三角攒尖亭,不多见。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三角亭,兰州白塔山上的三角亭及绍兴“鹅池”三角亭、广州烈士陵园中三角休息亭都是实例(图 41)( 图 4 一)(图 410)、( 图 4 一儿)。三角亭因为只有三根支柱,因而显得最为轻巧。 “三潭印月”的三角亭是个桥亭,它位于一组折桥的拐角上,与东南面的一个正方形攒尖顶亭在构图上收到了不对称均衡的效果,从北部的船码头上岸经折桥走过来,两个驾水凌空、玲珑透漏、形状各异的桥亭漂浮在开阔的水面之上,在折桥的转折处,又从水中立起一座造型生动爬满藤萝的山石。亭与石都成了水中之景,给初登这个湖中之

16、园的游客以意料不到的感觉(图 4 一 12)。兰州白塔山上的三角亭,是利用民间收集的各种零散材料巧妙地组合拼装设计而成,它矗立于山坡陡立的突出部位,俯视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与市区,亭顶平缓,层层挑出的斗棋把檐角挑出得特别深远,看上去好象是三角攒尖的屋顶扣在三组倒立的斗拱群上,再传力到三根支柱上。因此,浑厚中见秀丽;稳重中见轻巧(图 4 一 13)。2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单檐攒尖顶亭是最常见的形式,形态端庄,结构简易。图 4 一 14 为杭州文澜阁前院一组大假山上西部的攒尖顶方亭,它与东部另一方亭对称布置,相互呼应,登高置身亭中可远眺西湖景色。它姿态挺秀,局部和细部都很精致。建在假山的东南角最高处,与西北角入口处倚墙而筑的大角形攒尖顶亭,一禹一低,形态各异地布置于庭院两翼,与山石水池一起增加了立体构图的生动性。图 4 16 是广州白云宾馆前庭院中,利用山势在一个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