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生物 第34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44238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生物 第34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2011高考生物 第34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2011高考生物 第34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2011高考生物 第34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2011高考生物 第34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生物 第34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生物 第34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4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走进高考第一关:教材关,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的集合,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_度群落中_数目的多少,种间关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_、彼此有利,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_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_和空间等,争夺资源,种群,丰富,物种,依存,寄主,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特点:_,成因:光照等植物分层栖所、食物_分层水平结构特点:不同种群呈_分布,成因:地形变化、湿度、盐碱度、光照、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群落的演替概念

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_被另一个_代替的过程,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_,,分层,动物,镶嵌性,群落,群落,植物,植被, 但被_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_阶段次生演替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_或其他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干扰了群落的正常演替导致生态破坏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改善环境,彻底消灭,森林,土壤,种子,繁殖体,解读高考第二关:考点关考点1种群与群落的关系及比较,1种群与群落的

3、关系生物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各种生物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其关系可表示为: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 群落,2种群与群落的比较(1)种群专指这个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和,而群落则泛指生活在此区域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因此群落囊括了该区域的所有种群。(2)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群落的研究范围则是种间关系。(3)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群落是生物种群组合成的更高层次的群体,具有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例析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

4、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B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共同构成群落C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D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都与生态因素密切相关,解析: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群落的单位。种群具有的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以及群落具有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与各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选项A、B、D叙述均正确。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和动物,还有大量的微生物,所以C项错误。,答案:C,互动探究1: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

5、的红树林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解析: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都是由多种生物组成的,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并不只有一个红树物种,还包括与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而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是由单一的物种红松组成的,不能构成群落而是一个种群。,答案:D,考点2群落的特征,1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群落的性质。(2)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越丰富,反之则减少;丰富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增加,物种的丰富

6、度逐渐减少;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丰富度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2群落的种间关系,特别提醒:竞争关系可致使劣势物种灭绝,以利于优势物种得到更多的资源与空间。,捕食关系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制约双方种群数量的种间关系,而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灭绝。,深化拓展: 1.同一物种之间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应叫种内斗争,因为捕食必须是两物种之间的关系。2.互利共生与寄生都是种间关系,且共同生活在一起,但互利共生是双方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寄生是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

7、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4.捕食是一种弱肉强食现象,广义捕食主要指大型肉食动物捕食小型动物的食肉行为以及草食动物的食草行为。而寄生是弱者依附于强者的现象,寄生物(寄生者)主要从宿主(被寄生者,也叫寄主)的体表或体内吸取体液营养,寄生物一般能给宿主造成慢性伤害,但不会立即杀死宿主。,5.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而生存斗争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之一。很明显,生存斗争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

8、间斗争、D代表竞争。,例析21(2009全国理综,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解析:A项属于共生;B项中,菜粉蝶幼虫以油菜叶为食, 而蜜蜂以油菜花上的花蜜为食,两者不是竞争关系;C项 中噬菌体寄生在活的细菌中,不能直接利用培养基中的氨 基酸,而是利用细菌体内的氨基酸,细菌与噬菌体属于寄 生关系;D项中属于竞争关系。,答案:D,例析2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

9、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考查了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浮游动物鱼。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此时,鱼由于食物缺乏,其数量也随之

10、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排除B、D选项后,只要比较A、C选项的前面半句话即可。A选项的表述“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肯定是错误的,因为鱼类是专食浮游动物的。,答案:C,互动探究21: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解析:从曲线上看出,两曲线发生周期性变化。分析曲线的每一周期,发现总是N1种群数量增长以后,N2种群数

11、量也随之增长,说明两者是捕食关系,N2以N1为食。两种群存在竞争关系,一种群的增长可导致另一种群的减少,形成一死一活的差异性变化曲线,或者两种群生存能力相当,形成此起彼伏的曲线。如果两种群存在共生关系,两曲线呈平行关系。,答案:B,互动探究22: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解析:考查种间关系及识图能力。由图可知,三种生物种群有共同的食物源(中等颗粒大小的食物),而且种群数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多少关系,因此它

12、们之间应是竞争关系,它们之间不存在能量流动问题。另外,它们种群的峰值数量所对应的食物颗粒大小不同,因此它们的食性又不完全一样。,答案:B,考点3群落的空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1)植物的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图所示)。乔木层接受全光照灌木层利用全光照的10%草本层仅利用1%5%的光照苔藓地衣层仅利用微弱的光照,(2)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的制约(如图所示)。,(3)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可以说,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

13、落叶层和土壤,2群落的水平结构镶嵌分布(或地带性分布)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归纳总结:对群落垂直结构及水平结构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因此,由于森林的植物层次比草原植物层次多,所以森林群落一般比草原群落的动物种类多。,例

14、析3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有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解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15、。,答案:A,例析32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考查了对曲线图的分析综合能力。从曲线上看这三种 鱼的食物存在重叠,即它们之间存在食物竞争,在浮游生物 区,丙在种群数量上占了优势,说明在这一区域,丙的竞争 力强于乙,甲在这一区域的竞争力最弱;在底栖生物区,乙 在种群数量上远远大于甲和丙的种群数量,说明乙在此区域 竞争力强;在最下方一区域,甲的种群数量最大,从种群数 量上来说这三种鱼

16、类在空间上存在分层现象,分层现象的出 现主要是与食物有关。,答案:D,互动探究31: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植物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解析:池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植物的垂直分层而导致以不同植物为食的鱼类也出现分层;因而从岸边到中心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必然导致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有水平结构。,答案:C,互动探究32:(2009临汾市模拟)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