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65180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6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06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06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06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06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6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6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经管导学部2006年12月修订第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能。2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3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和期末复习指导。4考试要求这次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指标、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了解是要求考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掌握是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仅要知道是什

2、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重点掌握是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5考试题型及结构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判断题(占10%左右)、单项选择题(占10%左右)、多项选择题(占10%左右)、填空题(占10%左右)、简答题(占10%左右)、计算题(占50%左右)6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成人教育专科经济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以及电子商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物流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黄良文、陈仁恩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学原理(修订本);辅教材是由刘建萍等主编,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书。7其它说明考试时,

3、要求考生携带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第二部份 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总 论 一、重点掌握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2简述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区别。3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者有何关系?4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标志表现、变量、指标等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种类及相互关系。二、一般掌握1统计的研究对象。2统计的涵义及其关系。3统计的研究方法。4国家统计的职能。第二章:统 计 调 查一、重点掌握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及应用条件。二、一般掌握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2统计调查的种类。3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特点及应用条件。4统计调查的基本

4、任务和统计调查资料的检查。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重点掌握1简述变量分组的目的和种类。2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3统计分布的概念、组成要素、分类及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二、一般掌握1统计表的构成和种类。2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重点掌握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2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及作用;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3简述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和应用。二、一般掌握1总量指标的概念及种类。2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特点及其区别;强度相对指标的特点及与其他指标的区别;3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众数和中

5、位数的概念。第五章:抽样估计 一、重点掌握1抽样推断有哪些基本特点?2抽样误差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及应用。3区间估计的方法。二、一般掌握1抽样的几个基本概念。2点估计的特点与方法。3抽样单位数的计算。4常见的抽样组织设计的概念和特点。第六章:假设检验 本章内容一般了解。第七章:相关分析 一、重点掌握1相关系数的概念、计算及应用。2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应用。二、一般掌握1相关的概念及种类。2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关系。3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和作用。第八章:指数分析 一、重点掌握1同度量因素的确定方法;综合指数的编制及应用。2平均指数的计算及应用;平均指数与综合

6、指数的关系。3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二、一般掌握1指数的概念和种类。2综合指数的概念及特点。3平均指数的概念。4常见的指数体系。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 一、重点掌握1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区别。2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计算。3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关系用其计算。(平均速度的计算只要求掌握几何平均法)二、一般掌握1动态数列的概念及种类。2现象发展的长期趋势分析。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题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3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是统计总体,每个工

7、业企业是总体单位。4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5全面调查包括统计报表和普查。 6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7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9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10离散变量只适合于单项式分组。11组距分组只适合连续变量。12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配数列。 13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可以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1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4%,实际降低了3%,则成本降低计划的超额1%完成。 15变异系

8、数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16抽样估计的置信度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17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减少,说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18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于+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19计算相关系数时,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关系。 20若直线回归方程,则变量x与y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21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22如果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5%,销售价格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不变。23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24在计算综合指数时

9、,指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25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26时间数列中,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总的定基发展速度。 27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下降的。 28增长1%的绝对值表示的是:速度指标增长1%而增加的水平值。29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年年相等。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A)产量B)人口数C)销售额D)出勤率3某城市进行工业

10、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数量指标5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状况进行了解,统计总体是( )。 A) 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 B) 每个工业企业 C) 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 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6五位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60、74、79、85、91,则“数学成绩”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7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

11、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 )。 A)不连续性典型调查 B)连续性重点调查C)连续性全面调查 D)抽样调查8填报单位是( ) A)调查标志的承担者 B)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C)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 D)重点单位9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 A) 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 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 确定调查单位 D) 确定调查时限10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 全国人口普查 B) 工业设备普查 C) 全国工业普查 D) 农村耕畜调查11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的区别在于( )。 A)分组的任务和作用不同 B)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12、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组数的多少不同12变量数列是( ) A)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B)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D)按组距式分组的数列13某企业对某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 A) 80_89%B)80%以下C)90%以下D)85%以下9099% 80.1_90% 90_100% 85_95% 100_109% 90.1_100% 100_110% 95_105% 110%以上 100.1_110% 110%以上 105_115%1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15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6%,这个指标是( )。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16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