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 山-枫-长》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330727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 山-枫-长》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 山-枫-长》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 山-枫-长》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 山-枫-长》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 山-枫-长》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 山-枫-长》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 山-枫-长》教案(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2.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感知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词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知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师: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词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历代流传的古诗词用最为精炼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感受相逢的欢喜,离别的哀愁今天,我们就学习三首古诗词。一起来感受一下每首诗或词的意境吧。(王维

2、、张继、纳兰性德简介)二、自读感悟学生放声朗读古诗词,初步体会诗词大意。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这几首诗词(注意节奏和韵律)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自读自查: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正确,注意节奏和韵律。三、字词揭秘1.会认字:(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2)出示课件,重点认读课件上的字词。(注意“暝”字左边是“日”,与“瞑”一定要区分清楚。)2.会写字: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自学生字。个别字讲解书写注意事项。3.多音字:出示课件,学习文中两个多音字“泊”“更”。理解这两个字不同的读音所代表的不同的字义。4.词语学习:师:古诗词中的词语不同于现代文,有些词语的意义要结合诗歌的语意来理解,对词语的

3、理解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接下来,我们就结合诗句,来学习一下诗歌中的词语。出示课件,结合诗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山居秋暝暝:指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空旷的山野 新:刚刚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归:归来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下:顺流而下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枫桥夜泊枫桥:现位于江苏苏州西郊泊: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对:陪伴眠:睡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到:传到长相思山一程长相思:在这里是词牌名,又名“吴山青”“相思令”等。山一程:一般把

4、词的第一句作为词的标题。(给学生简单说明诗和词在题目上的区别:诗是可以自由命题的,而词必须有词牌名。在本节课中,长相思其实是词牌名而不是词的题目。有的词有词牌名,有标题,如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词的标题。而有的词,只有词牌名而没有标题,像本篇课文中的长相思。但是,相同的词牌名有许多不同的词作,怎么区分?人们一般就把词的第一句作为标题。举例李煜写长相思一重山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程:道路,路程。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千帐:这里指军营帐篷之多。风一更,雪一更,

5、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大约两个小时。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乡心:思乡之心。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联系诗句,理解了诗中词语的意思,初步感受了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初读感受:山居秋暝描绘了一场秋雨过后,小山村傍晚的美景。枫桥夜泊感受到作者深深的哀愁。长相思山一程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五、课堂练习1.看拼音,写词语。tng b xing chu shu min s mio ( 停 泊 ) ( 乡 愁) ( 睡 眠 ) ( 寺 庙)y un h pn( 榆 关 ) ( 湖 畔)2. 比一比,再组词泊( 停 泊 ) 榆( 榆 树 ) 帐( 帐 篷 )伯

6、( 大 伯 ) 愉( 愉 快 ) 账( 账 本 )3. 将下列诗人与作品连线王维 长相思山一程张继 山居秋暝纳兰性德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结合诗句的意境学生理解了诗词中一些词语的意思。本次活动中,对纳兰性德的词题目做了一点改动,并向学生说明改动的道理,让学生初步了解诗与词在题目上是有所区别的。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4.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背诵、默写三首古诗词。2.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准确把握诗词节奏韵律。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句

7、,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三位诗人的诗词作品? (王维、张继、纳兰性德)二、课文精讲分别详细讲解三首古诗词。山居秋暝课文精讲1. 按课件划分的节拍朗读古诗,尽量读出感情。2.师:这首诗的题目是山居秋暝,你能说一下诗题的意思吗?诗意:秋天傍晚在山居(看到的景色) “山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点明了具体时间傍晚。 师: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傍晚秋景图,那么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这幅美景图呢?下面大家默读诗歌,找出文中所描绘

8、的景物。小结:诗中描绘了山、雨、月、松、泉、浣女、渔舟几种景物。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师:诗的首联写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雨后山林之感受品味空旷清新的韵味。总结诗意: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和季节。师:诗的颔联写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林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下闪着银色的光辉。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总结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师:诗的颈联写了什么?学生讨论总结诗意:竹林里传来阵

9、阵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莲叶纷披响动,那是捕鱼的小船在顺流而下。 师:颔联写了哪些景物?颈联写了哪些景物?分别表现了什么?总结:颔联写了明月、松、泉水,写的是山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山村的自然美。颈联写了浣女,渔舟,写的是人的活动,表现了山村的生活美。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诗中明明写了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还在首联下笔说是“空山”呢?小结:空山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山。而是山中树木茂盛,遮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空山不见人”,更体现出这里的寂静,清新,幽雅。(2)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意境是否和谐?小结: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

10、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托出山林的“空”和“静”。师: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文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出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人热爱,希望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的愿望。3.课堂小结: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秋日傍晚幽静、明净而清新的自然风景,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借景抒情。4.板书设计:明月松林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山 清泉岩石居秋 清幽 留(隐居)暝 浣衣之女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5.山居秋暝课后延伸你还知道诗人王维的哪几首诗特使用了“空山”意境?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

11、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枫桥夜泊课文精讲1. 按课件划分的节拍朗读古诗,尽量读出感情。2.师:这首诗的题目是枫桥夜泊,你能说一下诗题的意思吗?诗意:夜晚在枫桥停泊。“枫桥”点明了地点,“夜”点明了时间,“泊”点出了活动。师:读这首诗的前两句,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师:“霜满天”,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小结:“霜满天”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是一种感受,说明周围的环境透着浸肌蚀骨的寒意。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的枫树伴着江上的渔火忧愁而眠。 师:诗的后两句写了什么? 诗意: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2、 师:默读这首诗,联想画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愁)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愁?教师可提示:思乡、孤独、寂寞等。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师:作者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小结:借景抒情。诗的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后两句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全诗勾勒出一种清幽、寂远的意境,与诗人的“愁”达到高度契合。3.课堂小结: 此诗精确而

13、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4.板书设计:月落、霜 所见 枫 江枫、渔火桥 秋夜幽美夜 泊 孤寂忧伤 乌啼 所闻 钟声 5.枫桥夜泊课后延伸师:还有另外的诗人也写过“孤舟客子”的 “愁”,你知道吗?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长相思山一程课文精讲1.根据划分的节拍朗读这首词。2.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长相思”是词牌名,有没有具体的意义?(没有)。接下来我们学习这首词。学生齐读词的上篇,说一说这句词写了什么。诗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