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4132545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7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09年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09年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09年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09年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毕业升学古诗复习资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26 页2009 年中考古诗“赏析”资料(共 38首)诗歌的知识积累1、诗歌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诗歌的常见艺术手法:衬托、用典、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抑扬结合、修辞方法(比兴、拟人、夸张等)3、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委婉华丽、飘逸、雄奇、含蓄隽永。 (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等。 )4、诗歌的形象(即传统含义):如:柳:惜别;月、霜:思乡;松、竹、梅、莲:表人的品质;流水、落花、夕阳:感时伤事;大漠、孤烟、羌笛:保家为国;红叶:相思等等。1.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

2、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有什么妙处?(1)诗人通过“生” 和“入”写出时序更替,蕴含了淡淡的思乡愁绪。(2)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 “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暗含新事物的诞生,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七年级上册内部保

3、密资料第 2 页 共 26 页2.赤壁经典回放:(08 四川成都)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不平)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虽然意思一样,但原句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代) ,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改句显得直白,缺乏诗意。)3、就诗的最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从假设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或

4、(2)末句用典兼以借代,将没有偶然因素历史可能改写的抽象道理表现得形象生动。3.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 浣溪沙 苏轼 的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词前小序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的地点以及门前流水的奇特现象,从而引发了作者的深思.2、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体现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是什么?全词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哲理是:人生不要总回首于过去,更要明白自己的实力,去积极的面对未来。3、请说说上阕的意境和景的特点:山下溪水潺

5、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4、词中“黄鸡”代表光阴流逝,请你再说一句代表时光流逝的词语,并解释其意义。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缝隙。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第 3 页 共 26 页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4.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今 夜 月 明 人 尽 望 , 不 知 秋 思 落 谁 家 ?注 释 : 1.中 庭 : 即 庭 中 , 庭 院 中 。 2.地 白 : 指 月 光 满 地 。

6、3.栖 : 鸟 停 在 树上 。 4.秋 思 : 秋 天 的 情 思 , 这 里 指 怀 念 人 的 思 绪 。1、用自己的话解释“今 夜 月 明 人 尽 望 , 不 知 秋 思 落 谁 家 ? ”明媚的月在这一天格外的美,人们都在欣赏它的同时,不由得想念远方的亲友,都在盼望着亲情的团圆。然而今年的这一天,不知道谁家的亲人没有归来,深深的思念亲人的思绪会在哪一家落脚。2、 “落”字能否改成“在”?请作简要分析。“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换作“在”字就平淡寡味,相形见绌。5、水调歌头丙 辰 中 秋 , 欢 饮 达 旦 , 大 醉

7、, 作 此 篇 , 兼 怀 子 由 。明 月 几 时 有 , 把 酒 问 青 天 。 不 知 天 上 宫 阙 , 今 夕 是 何 年 。 我 欲 乘 风 归 去 , 又 恐 琼 楼 玉 宇, 高 处 不 胜 寒 。 起 舞 弄 清 影 , 何 似 在 人 间 。转 朱 阁 , 低 绮 户 , 照 无 眠 。 不 应 有 恨 , 何 事 长 向 别 时 圆 ? 人 有 悲 欢 离 合 , 月 有 阴 晴 圆缺 , 此 事 古 难 全 。 但 愿 人 长 久 , 千 里 共 婵 娟 。1、 词 前 小 序 的 作 用 是 什 么 ?交 代 时 间 、 地 点 及 缘 由 , 领 起 全 篇 。2、

8、 “但 愿 人 长 久 , 千 里 共 婵 娟 。 ”是 什 么 意 思 ? 表 达 了 怎 样 的 感 情 ?这 两 句 是 说 , 惟 愿 ( 兄 弟 ) 彼 此 珍 重 , 在 远 别 的 时 光 中 共 赏 中 秋 美 好 的 月 色 。 表 达 了作 者 对 亲 人 的 良 好 祝 愿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第 4 页 共 26 页1、这首诗是是怎样抓住早春特点写景的?早春的雨,是如酥油般的小雨;早春的草,是若隐若无的。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其作用是什么时候?议论,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

9、赞美。3、赏析诗中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 ,体会作者描绘早春景色的巧妙之处。诗人从远和近这两个角度来描写若隐若现的草色,显示早春的新奇与恬淡之美。4、诗人认为:早晨春“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盛春。你同意诗人的看法吗?为什么?不完全同意。诗人认为早春“绝胜”盛春,他礼赞生命之晨,追求新奇之美,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各个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不同,对于盛春旺盛的生命力同样值得赞美。7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三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1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答: 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2、词人为什么

10、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答:“蝉鸣”可见天酷热,所以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从天气的变可以看出: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又从诗人找避雨地可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1、请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上阕所写的景色。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在夏夜里用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给人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2、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青蛙也似懂得叙说丰年,以此渲染夜景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蛙声一第 5 页 共 2

11、6 页片,稻花飘香,不仅诉诸读者的听觉,并且诉诸读者的嗅觉,加之前两句的视觉形象,构成一幅立体的生活图景。给予读者多方面的审美享受。3、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我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8.秋词1、这首诗与古代传统写秋的诗文有什么不同的感情基调?“悲秋”是古代诗文中传统的基调,这首诗一反前人悲秋

12、的感慨,抒写了奋发进取的豪情。2、有人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中“一鹤”不如改成“群鹤” ,说说你的理解?因为诗人是在被贬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一只孤鹤直冲云霄,搏击长空,是诗人自己理想的化身,表现诗人奋进豪迈的精神。所以“一鹤”更富有特殊的意境。1、历代文人写秋多悲秋之作,这首诗可贵在何处?在于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抒写了奋发进取的豪情,表达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2、这首诗是怎么将情与景巧妙融合的?晴朗的天空,鹤群排云而上,一飞冲天,这样的景更能激发诗人的豪情,创造出美妙的诗情画意,发出了“秋日胜春朝”的感慨。9、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1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此诗写景的句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 句 是 描 写 。 作 用 是 写 出 两 星 相 对 的 清 冷 环 境 , 渲染 了 离 愁 的 气 氛 ; 同 时 “两 星 ”引 发 联 想 , 引 出 下 文 。第 6 页 共 26 页2、 诗 中 有 六 处 运 用 了 叠 词 , 有 何 妙 处 ?使 诗 歌 具 有 很 强 的 音 乐 节 奏 美 感 , 读 起 来 琅 琅 上 口 , 并 且 对 写 景 写 人 起 到 “景 情 并生 ”的 作 用 , 增 强 了 全 诗 缠 绵 的

14、 情 调 。10 闻王常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经典回放:(08 扬州中考题)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 故人西辞黄 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 、 “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 “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 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 情景。 (2 分)( 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 (3 分)(明确:( l) (2 分)要点: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 “澡泊流离” “漂泊”

15、“不幸遭遇” “被贬”等,1 分) ;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 “春光烂漫” “柳絮弥漫” ,烟雾迷蒙”等,l 分). (2 ) ( 3 分) 甲诗:(要点):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 (1 分) ,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 (1 分) ;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 (1 分)乙诗:(要点): 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 (l 分)寄托( 1 分)依依不舍的留别(1 分)深情。 )3、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晚春 季节的一种 哀伤、惆怅 的气氛。4、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

16、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诗人自己。这是诗人神奇的想像。第 7 页 共 26 页5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1、赏析“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四句的写法。(明确: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2、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幽邃。 )3、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明确:山光”山中的景色。 “悦” ,用作动词,使欢悦。 “空人心” ,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