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31546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阳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德阳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德阳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德阳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德阳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阳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阳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研究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阳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小学生错别字字源分析及纠正策略探究”研究报告摘要:德阳市级科研课题基于小学生错别字字源分析及纠正策略探究,源于2009 年我校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常规检查,发现学生的各项作业中,出现错别字的频率越来越高,而这一现象也一直困扰着众多一线语文教师。大家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认真分析了当前学生作业中出现错别字的现状及出现的原因,由此确定了我校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本课题自 2010 年秋正式开始研究工作,历时三年多,其间历经课题的生成、论证、实验实践等过程,现已完成了相应的实验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选题研究的背景1.小学生书写汉字的现状小学是学生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而

2、其间又以小学 13 年级为核心。大量的生字,繁多的笔画,面临听写时常见到学生苦不堪言。学生写出的生字、词语、句子和段落随处可见错别字的痕迹。更严重的是不少学生干脆连错别字也省了,直接用音节代替不会写的字。小学生生字书写目前呈现三多趋势:书写马虎,加笔漏笔,多错字。字义混淆,同音相替,多别字。张冠李戴,词不达意,多错词。从身边的事实看写字教学现状。小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学生在二、三年级,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试想,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答出来的卷面题错别字连篇,那么他的阅读、写作水平亦高不了多

3、少。尽管新课程如火如荼地实施了许多年,但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写字教育理念,依然滞后。教学方法不科学,家长不重视。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小学生错别字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已经成为一个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面对当前极为复杂的语言环境,强化学校在学生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从小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规范义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写字教学的规范教育。正是在次背景下,确立了此课题。2.归因分析(1)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汉字是较难掌握的一类文字,它有以下特点: A、难写:汉字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笔画繁多。B、难读:汉字字形类似者多,差别细微。C、难记:

4、汉字字型的记忆主要靠机械重复,记忆强化,导致识字过程枯燥无味,影响识字效果。(2)学生自身的因素A、浮躁好动,注意分散。现在的孩子生活好,身体健壮,活泼好动,坐不住,心不稳,注意力就特别容易转移,观察、感知事物浮光掠影,粗枝大叶,不求准确,这对于学习那些区别细微的汉字十分不利,一不小心就会出错。B、惰性心理,随意而为。“识字与写字”是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各学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懒惰,遇到不会的字词不查字典辞书,不问老师同学,随意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结果成了错别字。调查发现,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碰到不认识或不会读的字,主动查字典的同学仅占27.3%,绝大多数同学要么读半边

5、字,要么用形声字、同音字代替,都是由于惰性心理,随意而为造成的。C、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农村,有的小学生经常处在一些嘈杂的环境中,有很多家长都不在家,也没有人监管,长期养成了不专心或东张西望等不良习惯。他们写字时往往是手中在抄,脑中却在想其他的事。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同一作业中,以不同的写法来写同一个字,前面一个写得很好,后面却冒出一个错别字来。甚至有些学生,即使是抄写,也会出错,由此可见他们学习习惯之差。(3)环境因素A、媒体影响。社会由一元文化向多元文化的转变,使学生成长受到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学校教育控制力的圈子。影视、网络、流行歌曲、卡通漫画等娱乐媒体

6、的强势包围与熏染,对喜欢新潮的青少年的诱惑力甚至超过课本,语言文字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于是媒体中的大量错别字就不可避免的混进学生的大脑中。B、网络语言的误导。常常见到有人在网络聊天室里的人们手指翻飞,只管音对,至于字是否正确毫不在乎,学生们以为,用这种别字代替正字显得自己更有个性、更酷、更时尚,所以在自己的作文、日记、作业中也应用了这种文字,并不觉得不妥。并且,电视字幕错字频出,农村的集市、街道上的宣传广告也常常让学生搞不清谁对谁错,莫名其妙。看起来这是小事,但是却容易对学生们构成严重影响,很可能被这些错别字误导,也可能在潜意识里形成对自己乃至对社会的不认真的态度。(4)教材教法因素 在教材

7、的编排方面,13 年级识字量大,仍然是学习生字的重要阶段。农村学生留守儿童特别多,父母能辅助听写的甚少。加之应试教育及教学功利思想的影响,不少的教师因循守旧,依然坚信“好记性比不过烂笔头”,依然采用抄写,再抄写的固定化、陈旧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不注重在课堂上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绕有兴趣的识字,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识字效率。大量的识字量、教师程式化的教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留下的仅是枯燥乏味。二、课题研究依据1.课题理论依据:(1)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总目标中对小学生识字写字提出如下要求:“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

8、2)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情绪状态都成为产生错别字的很重要的因素。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知觉最初还带有随意性,即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知觉,对感知的对象分化水平很差,对事物只能作笼统的感知,而难于对相似结构的事物进行有效辨认。知觉的分化水平低,感知事物的特征就不够精细,比较笼统。对学习抽象的文字又缺乏感性材料。因此,在识记生字时,往往只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对于字体精细部分却忽略了,写出了形近别字。2.现实教学依据 ?3.研究基础湔氐龙居小学现有 12 个教学班,教师三十余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近十人,大专学历二十余人,小学高级教师

9、十余人,近年来有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学校历来重视教研科研工作,教师教研教改意识增强,校级教研教改教师的参与,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研科研意识与能力,开创教研教改的局面,使我校教师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三、课题构思1.课题的界说“错别字”界定于错字和别字的合称。所谓错字是因为笔画的错误,写出了本无其字的字。所谓别字,是因为受了形、音、义的影响,把一个字写成了另外一个与之形近或音近的字,也就是把字用错了地方。 “字源分析”的确定是为了表明本课题研究的立足点在于追根溯源,分析小学生错别字出现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依托诱因分析,探寻研究、预防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有

10、效途径。造成学生书写错别字的诱因很多,探寻、研究错别字形成的原因是预防、纠正错别字的前提条件。“纠正策略”的界定是凸显本课题主旨在于力求找到让小学生对错别字有主动辨别和预防能力的方法,并对已经形成的错别字起到纠正作用的有效措施。2.研究内容(1)研究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主要原因。 (2)研究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策略方法。(3)探索有效的识字写字课堂教学方法。3.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1)创新教育的理论(2)素质教育关于人的个性发展的思想(3)改革旧模式,优化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以达到创新识字写字教学,提高学生正确书写汉字、运用汉字的能力。基本原则(1)坚持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

11、则;(2)坚持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发展原则;(3)坚持教学过程的创造性原则;(4)坚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原则;4.课题研究的目标(1)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外在环境因素,分析归结书写错别字的内因及外因。(2)研究纠正错别字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汉字的能力。(4)构建高效的“识写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识字写字教学水平。5.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提高学生书写能力。(2)构建高效的“识写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效,大面积提

12、高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正确运用汉字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辨析能力等基本素养与素质。6.课题研究的对象、范围 根据我校学生作业中错别字现状,课题组把我校 16 年级共 12 个班均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以往同年级学生为实验对比对象。四、课题研究实施过程1.步骤2010 年 3 月2010 年 6 月,课题准备。进行课题的前期调查,明确研究方向,并进行理论培训学习。2010 年 9 月,课题立项。完成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并申请立项,并完成课题的论证报告。 2011 年 3 月12 月,调查研究。调查学生对书写错别字的重视度,调查学生书写的错别字的类型及出错率并从

13、多方面分析其出错的原因。2012 年 3 月2013 年 12 月,实验实施。开展错别字讲座提高重视度,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指导学生建错别字字库,利用错别字对照表强化识字,开展“啄木鸟在行动”争当错别字医生。进行识字写字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总结课堂教学经验,逐步形成“识写并重”的教学模式。2014 年 6 月,结题推广。进行课题的结题工作,并推广实验研究成果。2.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实验经验总结法,同时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跟踪法。3.主要措施调查分析学生现状,确立课题,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与相互交流,营造科研氛围。重视实验、加强研究,强化管理,强调实践,开展竞赛等措施来有效地

14、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五、组织机构及分工2010 年春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实施小组,主研:张素芳小学一级教师 参研:青红玉 刘华 宣茂修小学一级教师 徐开波 吴朝华小学高级教师六、课题研究成果(一)理论成果1.较系统地了解小学生作业中错别字的现状与归因(1)现状:农村小学生汉字书写目前呈现三多趋势:书写马虎,加笔漏笔,多错字;字义混淆,同音相替,多别字;张冠李戴,词不达意,多错词。(2)归因分析:A、错别字的出现与新课标要求的识字量的增加有关。新课标课本将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编排在中、低年级。新课程提倡的“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带来的是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明显增加,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也带来了不

15、利的一面,增加了字词混淆的机会。B、错别字的出现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感知的精确度低,识字过程中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往往会忽略。C、错别字的出现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小学生自控力不强意志较薄弱,写作业时浮躁,做完不检查,作业中存在“三求,三不求”现象: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速度,不求正确;只求形似,不求神似。D、错别字的出现与教师的指导方法有关。错别字的产生,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原因,但若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正确的指导错别字的出现就可以防止或减少。E、错别字的出现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有关。汉

16、字的结构特点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小学生识记汉字存在“三难”:难写;难读;难记F、错别字的出现与当前的社会语言环境有关。周围环不规范用字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学生如果经常与这些字接触,潜移默化,也会发生错误。2.初探适合小学生识字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体系,撰写相关文章参照当代有关识字教学的新理念,对农村小学生在书写汉字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找到了提高小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切实有效途径、方法。对从“音、形、义“三个方面掌握生字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 消灭错别字预防重于纠正 、 识字教学 乐在其中等多篇论文荣获德阳市市级论文评比二等奖。 (见附件:教师教学论文汇编)为了有效提高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正确运用汉字的能力,减少错别字的出现,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有以下方法:(1)探究汉字特点,纠正错别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