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货币133教学提纲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187225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0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货币133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二章货币133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二章货币133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二章货币133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二章货币133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货币133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货币133教学提纲(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货币定义 货币的形式 货币的层次划分 货币制度,第二章 货币,1,一个周末,在集体餐厅的大厅里,餐厅负责人玛丽把洗碗工兰迪叫到一边,把装有她薪水的信封交给她。信封里本应该有 50 美元,但兰迪打开信封,发现里面装的竟是5张下周六大学春季演出的门票,每张价值10美元。兰迪不高兴了,尤其她已看过这场表演,她告诉玛丽她要钱而不是这些门票。玛丽试图说服兰迪收下门票代替薪水但没成功,只得给兰迪开了一张面值50美元的学校支票。,案 例 1,2,兰迪为什么想要货币而不是门票? 她为什么收下了那张支票? 门票为什么不像货币那么好用?,4,需要找到需求的双向对应(交换双方都有对方需要的物品); 物物交换的高

2、成本如何导致交易量的降低? 低交易量如何“把人们困在农场里”? 交易者很难遇到需求双向对应的情况; 几乎所有人都生产食品和其他生存必需品,交换必然很少。,关于物物交换(1),5,如果一些人进行专业化生产和交换,他们会生产最方便交换而不是最擅长生产的产品。 为了提高效率,人们应该专门生产他们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这正是货币在经济中所鼓励的。 货币交易消除了双向需求一致的必要性,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换的发展。,关于物物交换(2),6,与物物交换有关的成本,货币的发展,交换或贸易,劳动的专业化和分工,经济发展,货币、交换和经济发展,从原始的物物交换到高级货币体系的过程,7,物物交换的高成本为人们设计

3、一种货币经济提供了动机。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的雏形(收据); 金块和银块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 政府发行和担保纸币和硬币作为货币。 货币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交易量。,讨论(1),8,随着交易机会的增加,每个经济参与者不再需要生产相同的生存必需品。 由于交易变得更迅速和便利,劳动时间不必浪费在交易过程中,人们能更容易的进行适合自己的专业化生产,用这些产品交换货币,再用货币购买其他生产者的产品。 货币体系的发展和以此为基础的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讨论(2),9,货币定义,交易媒介 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计算单位 用来报价,表示价值的计算单位或标准手段,价值贮藏(货币购

4、买力) 保存其所得的事物的价值,货币在金融体系的功能,10,货币的首要功能,也是它区别于金融领域其他事物的功能,就是它是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交易媒介); 价值贮藏功能,也就是能贮藏购买力。由于人们收入和支出货币的时间存在差异,所以,希望货币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交换相同价值的商品; 计算单位是确定交换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需要多少货币的方法,它使人们比较不同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值,为记录价格和债务更加便利。,小结,11,货币形式,货币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发展,其形态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从自发状态演变到人为掌握的过程。,古代实物货币:牲畜、盐、茶叶、皮革、酒、贝壳等; 近代金属货币:金、银、铜、铁;

5、 现代信用货币:纸币、辅币、银行存款等。,12,货币形式,商品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货币符号 实物收据,纸币 铸币(辅币) 银行支票,无形货币,货币的形式不断地演变,但货币的本质不变,名实相符名实不符名实脱离,实物形态,替代物,信用货币,线索:,足值货币,象征性货币,13,实物货币: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 缺点 笨重 携带运送不方便 不能分割 质地不一 易遭损害,14,普遍接受性,轻便和易携带性,均质可分性,价值稳定,金属货币,笨重、运送困难、风险大,分割困难且有争议,15,印制纸币的成本较低,避免流通中磨损和有意削割,克服运送的

6、成本和风险,实物货币的替代物,一般形态是纸制的凭证,称纸币。 有十足的金银作保证,可自由兑换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优点,缺点:易伪造和损坏,被历史遗弃的理由,典型代表:可兑换的银行券,16,信用货币,纸币与黄金脱钩。纸币的发行彻底从制度上、名义上摆脱黄金的束缚,是从197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是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开始的。,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当今世界各国基本都采用这一货币形式。,从理论上讲,信用货币作为一般交换媒介有两个条件: 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人们对此货币抱有信心。,17,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本身价值远远低于货币价值,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 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

7、,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 主要以银行券、汇票、支票、存款货币等形式存在。,信用货币,18,信用货币的特点,货币的价值符号,本身几乎没有价值,债务货币,代表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具有强制性,由国家控制和管理,19,信用卡 储值卡 借记卡,电子货币:利用电脑来进行金融交易和支付活动。,特点:,转移迅速 安全 节约费用,20,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失业减少,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快速增长,增长率下降,增加,减少,货币的量,货币量的规定性,解决货币是什么,即货币包括的范围问题。,21,货币的范围,根据货币的定义,其首要功能是支付手段(交易媒介),反过来,凡充当交易媒介的就是货币?为什么? 这在

8、金属货币流通阶段不存在问题,但由金属货币过渡到银行券、纸币等货币代用品,再过渡到汇票、支票等,争议就产生了。 由于这些信用工具充当支付手段,具有一定货币性,就引起了争议。到底哪些信用工具是货币?哪些不是?,22,银行金融机构以外,短期流动资产L,专业银行存款Dn,金融机构存款Dn,储蓄存款Ds,定期存款Dt,M4,通货C 活期存款Dd M1,M2,M3,西方学者关于货币范围的说法,23,货币主要用于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价值贮藏毕竟是次要职能; 作为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M1的交易成本最低; 不论货币的定义如何扩大,M1始终是货币定义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M1作为货币基本定义的原因,24,涵义 把

9、流通中的货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划分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货币的层次划分,25,划分原因 (1)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需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有科学的口径; (2)处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不同; (3)由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不同,特性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划分货币供给层次有利于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26,相关资料:美国对货币量的监控(1),美联储时刻关注着货币各层次数据的变化,分析哪个层次对经济影响最大,以便采取措施给予调整。 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M1是联储关注的最重要的货币指标。联

10、储为M1增长率设定了目标,然后监控这些指标,把它看做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如果M1的增长率超过了目标值,联储就会采取行动减缓它的增长,反之,如果低于目标值,就会加快M1的增长速度。,27,相关资料:美国对货币量的监控(2),80年代末,M2逐渐在联储的货币政策实施中变得重要并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时期,M2的变化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似乎比M1更加稳定,联储开始以M2的增长率作为观察经济状况变动的讯号。 90年代初,M2数量的变化与经济活动变化之间的稳定关系似乎也被打破。M2的增长率开始以一种无规则、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动。,28,于是联储不再把M2作为关键的货币政策指标了,而是使用国内非金融信用(度量现在

11、和过去几年中累计下来的未清偿贷款和债务)的增长率作为经济走向的指示器,当信用增长加速时,消费一般也在上升,当信用扩张放慢时,经济增长率也会下降。 90年代末,联储运用许多其他经济变量作为货币总量和国内非金融信用的补充反映经济状况。,相关资料:美国对货币量的监控(3),29,各国货币层次划分的异同点,相同点,不同点,都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划分依据,各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均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30,中国现行货币层次的划分 M0= 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农业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临时信用卡存款 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信托类存款临时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

12、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同业存放,31,1994-2011年货币供应量(年底余额),32,M4,1银行承兑汇票,2商业票据,3储蓄债券,4短期国库券,M3,1存款机构的大额定期存款,3存款机构的定期回购协议,4居民持有的定期欧洲美元,2货币市场互助份额(机构所有),1商业银行隔夜回购协议,2美国居民在海外的美国分支行的隔夜欧洲美元,3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份额(非机构所有),4储蓄存款,5在存款机构的货币市场存款,M2,6在存款机构的小额定期存款,1通货,2旅行支票,3活期存款,4支票存款,M1,美国货币层次划分,33,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货币制

13、度,34,货币制度的形成,金属货币,铸,金属货币(李记),币,前资本主义社会流通的是金属货币; 最早的金属货币以条块状流通,交易需鉴定成色、权衡重量、按交易额大小分割; 携带不便; 分割困难,易起纠纷。,富商凭借自己信誉,在货币上加盖戳,标明重量、成色。,国家铸造铸币。,35,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叫铸币。,铸币的流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铸币的国家之一,战国时期出现了圆形有孔的铜铸币。,铸,币,36,铸币不断变质,铸币材料价值较低,铸造分散,流通具有地方性,铸币流通的特点,货币流通是分散、紊乱的; 不是集中、定型、制度化的。 这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4、,37,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 建立以中央银行为唯一发行机构的统一和集中的货币发行体系,垄断货币发行; 就相对稳定的货币单位作出相应的规定; 就贵金属充当币材并能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作出规定。,货币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后形成的; 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是统一的市场,需要有统一、稳定、规范的货币流通制度。,38,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货币金属,2,货币单位,3,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4,准备制度,39,1.货币金属: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币材,就构成不同的货币制度,(如银本位制、金本位制)。 货币金属的确定需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不能随心所欲

15、的制定币材。,40,2.货币单位:规定单位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即价格标准。,1圆,6钱4分8厘 (23.977克),银,如美国货币单位为美元,1934年的法令规定,1美元含金量为0.888671克。,41,(1)本位币: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特点: 足值铸币,即其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一致 自由铸造 公民有权把金属货币送到国家造币厂请求铸成本位币; 造币厂不收费用或只收很低的造币费,如美国和英国不收费,沙俄收2,旧中国收6 铸币费。,3.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42,自由铸造的经济意义 可以使铸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保持一致; 可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使流通中的货币

16、量与货币需求量保持一致。,43,无限法偿 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论每次支付额多大,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如购买商品、支付劳务,清偿债券、缴纳税款等,收款人都不能拒绝接受。 规定每枚铸币的实际重量低于法定重量的最大限度,即铸币的磨损公差。 (2)辅币 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44,辅币的特点 用较贱金属铸造 不足值铸币 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实行限制铸造 有限法偿货币 如美国规定,10分以上的银辅币每次支付限额为10美元;铜镍所铸造的分币,每次支付限额为25分。,45,4.准备制度,目的 为稳定货币,各国货币制度中都包含有准备制度的内容。 内容 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 用途 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扩大和收缩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 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