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3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培训讲学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064782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3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chap3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chap3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chap3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chap3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ap3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3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培训讲学(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3.1 概述 理想反应器 长直流管式反应器PFR,无返混 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完全返混,实际反应器 流体元流体流动时独立存在的最小单元 流体流动:流速分布;扩散;对流等 设备设计:短路;死区;(沟流) 停留时间分布:r 部分返混,2,(一)基本概念,年龄:物料(质点)从进入反应器开始,目前已经在反应器内逗留的时间(仍旧未离开反应器) 停留时间:物料(质点)从进入反应器开始,到离开反应器为止,在反应器中总共逗留的时间。这个时间也就是质点的寿命 混合、返混(Back mixing)及其区别 停留时间分布研究的主要应用 诊断型; 设计型,3,(二)返混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2、停留时间分别为t1和t2物料混合的反应速率不等于两者反应速率的平均值,即:,5,定量描述引例: 假设有一个如图所示的连续流动反应器,考察一个小的流体团A,流入反应器后如何流出,6,7, 如果将所有t时间中流出的nA全部叠加,得到的就是nA0,因此有:, 而将截止到t时刻之前所流出的A的分率表示为F(t),称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反过来说:,8,3.2.1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1)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概率函数) 物理意义:在定态和不发生化学反应时,流过反应器的物料中,停留时间小于t的物料占总流出物的分率,9,(2)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概率密度函数) 物理意义:在定态和不发生化学反应时,

3、流过反应器的物料中,停留时间介于t和t+dt之间的物料占总流出物的分率,10,(3)平均停留时间(数学期望),(4)离散度(方差) 物理意义:表示随机变量与其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11,3.2.2 以对比时间作自变量的停留时间分布, 以对比时间为自变量表示的停留时间分布规律, 对比时间的定义:,12,两种停留时间分布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13,3.2.3 停留时间(RTD)的实验测定,输入示踪物为激励输出示踪物为响应,回忆:雷诺数与流体流动类型的相互关系(红墨水实验) 停留时间实验测定目的:判定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状态 方法:示踪应答技术(激励响应),对示踪物的要求: 与被测流体互溶,且无化学反应

4、; 示踪剂不易发生相转移; 加入示踪剂不影响流型; 易于检测; 无害且价廉。,14,示踪物加入方法 阶跃注入法 脉冲注入法 周期注入法,15,(1)阶跃示踪法,瞬间突然改变示踪剂的浓度并保持下去。,16,应答(响应): t时刻流出的物料中的示踪剂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t=0时刻之前进入的,另一部分是t=0时刻之后进入的,17,如果阶跃输入前物料中不含示踪物时,则,18,例题3-1,测定某一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规律,采用阶跃示踪法,输入的示踪剂浓度c0=7.7kgm-3,在出口处测定响应曲线如表所示。求在此条件下F(t),E(t)及 与 值。,19,20,21,22,(2)脉冲示踪法,23,示踪物

5、衡算: 在t0时间间隔内向流量为V的流体中加入总量为m的示踪物,则,24,例题 3-2,在稳定操作的连续搅拌式形反应器的进料中脉冲注入染料液(m=50g),测出出口液中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表所示。请确定系统的F(t),E(t)曲线及 , 值。,25,解:本实验采用脉冲示踪法,测定的时间间隔相同(t=120s),计算式为:,26,计算结果:,27,28,3.2.4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规律,PFR激励与响应过程的物理描述:,29,CSTR激励与响应过程的物理描述:,30,激励过程的数学描述:,31,CSTR以阶跃示踪法为例,32,PFR和CSTR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的对比,33,34,3.

6、3 非理想流动模型,用来描述介于两种理想状况之间的流型,并通过对流型的描述,预计在非理想流动状态下的反应结果。 将流型与化学反应联系起来,预计反应体积、处理量、转化率等之间的关系。 介绍三种模型:凝集流模型、多级串联槽模型和轴向扩散模型。,35,3.3.1 凝集流模型,基础物理模型:间歇反应器 基本假定: 流体以流体团的方式流过反应器,且彼此之间不发生混合; 每个流体团相当于一个小反应器; 由于返混的作用,每个流体团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不同,达到的转化率因而不同,在反应器出口处的宏观转化率,就是各不同停留时间的流体团达到的转化率的平均值。,36,3.3.1 凝集流模型,实际反应器与B.R.的关

7、联:每个流体团都作为一个间歇反应器,它的反应时间由停留时间分布决定。而流体团在停留时间内达到的转化率由反应动力学决定。最后,将二者结合起来,在出口处加权平均,得到最终转化率 模型实质:相当于若干间歇反应器的并联,将非理想流动对反应的影响明显化了。,37, 凝集流模型的数学描述,38,39,40,3.3.2 多级串联混合槽模型,基础物理模型:CSTR 基本假定: 反应器是由若干大小相等的全混流反应器串联而成; 各全混流反应器之间不存在返混,输送管道内不发生化学反应; 定常态操作。 模型实质:以停留时间分布为纽带,通过若干个串联CSTR反应器的行为分析逼近非理想反应器。,41,多级串联混合槽模型计

8、算:,42, 各级CSTR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的计算,1 基础衡算方程: 2 以阶跃输入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则在时间t时对第i个反应器的示踪物进行物料衡算可得:,3 设每个CSTR的容积均为VRi,则N个CSTR的总容积为NVRi,43,4 对第一级CSTR,5 对第二级CSTR,44,6 对第三级CSTR,N 以此类推,对N级CSTR出口流体中的示踪物浓度为:,45, 各级CSTR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的计算,46,47,1 N=1,全混流 2 N=,平推流 3 N等于某一值,意味着该反应器的返混程度相当于N个理想混合反应器的串联-等效关联。 4 N只是一个虚拟值,因此,N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9、。 5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散度为槽数的倒数。,48, 多级混合槽模型的应用,49,3.3.3 轴向扩散模型,基础物理模型:PFR 基本假定: 主体流动为平推流,但叠加一涡流扩散; 涡流扩散遵循费克扩散定律且在整个反应器内扩散系数为常数; 定常态操作。 费克扩散定律(Ficks law),50,在有化学反应时对反应物做物料衡算:,PFR+轴向扩散,51,整理得:,52,53,开式边条:边界处与反应器内流动型态没有突变 闭式边条:边界处与反应器内流动型态存在突变, 开开,开闭,闭开,闭闭。 反应器内有返混,如边界处有返混,则为开式边界条件,若边界处没有返混,则为闭式边界条件,54,开开式边界条

10、件下的解,55,56,57,通过扩散模型求转化率,定常态下,由基础方程,简化得,58,59,对一级不可逆反应,有解析解,60,解题步骤:,61,试用轴向扩散模型中的开-开式边值条件及闭-闭式边值条件计算例3-3中反应器出口物料的转化率。 解:本题中:,例3-6,62,按开-开式边值条件: 计算值,63,计算出口转化率,64,按闭-闭式边值条件,65,本例题若按平推流反应器计算,其出口转化率将是: 按全混釜式反应器计算其出口转化率,将是:,66,67,3.4 均相反应过程的模型法计算小结,实验室试验,小型试验,中间试验,化学模型,物理模型,工厂设计,化学反应器模型的建立程序,68,均相反应过程模

11、型法研究步骤,3.4.1 小试研究反应规律 反应类型、产物分布、化学计量关系、动力学规律等。奠定合理选择反应器类型及反应器设计计算基础 3.4.2 根据化学反应规律合理选择反应器类型 从反应类型(单一、自催化、可逆、平行和连串反应)和动力学出发初步确定反应器类型 3.4.3 大型冷模试验研究传递过程规律 均相反应:以停留时间分布规律归纳描述,69,3.4.4 反应器设计计算 综合反应规律和传递规律定量计算 BR or PFR 散度值为零2=0不存在返混 CSTR 散度值为12=1完全返混 实际反应器散度值 021非理想反应器模型:凝聚流、多级混合槽和轴向返混 3.4.5 热模试验验证模型的等效性 模型法属于近似解,需试验验证。以实际工况校验/验证模型结果(步骤4结果),70,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及其特征值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实验测定 阶跃法,脉冲法原理及其应用。 非理想流动模型 凝集流模型,多级串联槽模型,扩散模型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Chap 3 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