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3硫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化学(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4102425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5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3硫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化学(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点15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3硫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化学(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点15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3硫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化学(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点15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3硫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化学(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点15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3硫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化学(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15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3硫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化学(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5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3硫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一轮复习化学(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15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3硫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SO2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色无味B难溶于水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不具有氧化性【答案】C【解析】A. 二氧化硫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故A错误;B. 1体积的水能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所以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故B错误;C. 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正确;D. 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显示为还原性,+4价的S被氧化为+6价;但是也会有氧化性,如:2H2S+SO2=3S(沉淀)+2H2O,故D错误;故选C。2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S

2、SO3 H2SO4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O2O22CO22CaSO4D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滴加硝酸,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溶液必含SO42【答案】C【解析】A. S燃烧产生SO2,不能产生SO3,A错误;B. 酸雨中主要含有H2SO3、H2SO4,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硫酸盐、亚硫酸盐的形式进入土壤中,B错误;C. 煅烧石灰石会产生CaO,CaO是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产生盐,使硫进入到炉渣中,从而减少了SO2的排放,C正确;D. 溶液中含有Ag+、SO

3、42-都会产生上述现象,因此不能确定一定含有SO42-,D错误;故选C。3将SO2分别通入下列4种溶液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a中实验可以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试管b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强氧化性C试管c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具有还原性D试管d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完全溶于稀硝酸【答案】C【解析】A、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表现了还原性,选项A错误;B、品红褪色,说明二氧化硫有漂白性,选项B错误;C、二氧化硫被硝酸根氧化成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说明二氧化硫有还原性,选项C正确;D、二氧化硫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亚硫酸钡,与硝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钡沉淀,沉淀不溶解,选项D错误;

4、故选C。4向蔗糖固体中滴加浓硫酸,观察到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放出气体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过程中温度升高B体积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固体碳受热膨胀所致C蔗糖生成碳,再生成二氧化碳D放出的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可能得到5种盐【答案】B【解析】A蔗糖的脱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后温度升高,故A正确;B体积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生成了气体,使得生成的固体碳疏松多孔,体积膨胀,故B错误;C蔗糖脱水时先碳化,生成碳,生成的碳再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D放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用NaOH溶液吸收,可能得到碳酸钠、碳酸氢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比较容易被氧化,因此溶液中可能

5、存在硫酸钠,因此可能出现5种盐,故D正确;故选B。5下列反应,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肯定无关的是ASO2+2H2S=3S+2H2OBSO2+H2O=H2SO3C2SO2+O2=2SO3DSO3+H2O=H2SO4【答案】A【解析】A. SO2+2H2S=3S+2H2O,反应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硫生成单质硫,不能生成硫酸,不是酸雨形成的反应,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肯定无关,故A符合;B. 酸雨形成过程可以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与酸雨形成有关,故B不符合;C.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在粉尘做催化剂的条件下2SO2+O2=2SO3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与雨水反应SO3+H2O=

6、H2SO4形成酸雨,故C不符合;D. 三氧化硫与雨水反应SO3+H2O=H2SO4形成酸雨,故D不符合;故选A。6家用消毒柜常用臭氧(O3)消毒,在消毒过程中通过放电发生反应:3O2(g)=2O3(g)H144.8 kJmol1;下列关于臭氧说法不正确的是A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B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CO2比O3稳定D植物油等食物为防止细菌污染,可放入消毒柜中消毒【答案】D【解析】O2和O3由氧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正确;O3能量高,很容易分解,具有较强的氧化性,B项正确;O2比O3具有的能量低,稳定,C项正确;植物油等食物含有不饱和键,放入消毒柜中消毒,易被氧化而变

7、质,D项错误。7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D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答案】B【解析】A. 浓硫酸使蔗糖炭化,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不选A;B.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故选B;C. 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一般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选C;D. 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在常温下不反应,故不选D。8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

8、C收集SO2D尾气处理【答案】B【解析】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稀H2SO4与铜片不反应,故A错误;B.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故B正确;C.SO2密度比空气大,应“长进短出”,故C错误;D.SO2不与NaHSO3反应,所以无法用NaHSO3溶液吸收SO2,故D错误。答案:B。9CO2气体中含有少量的SO2,欲用如图所示装置得到干燥纯净的CO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先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B先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C先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2CO3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H

9、2SO4的洗气瓶D先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答案】D【解析】A由题给装置图可知,气流方向应从右向左,且NaOH溶液能吸收CO2和SO2气体,故A错误;B由题给装置图可知,气流方向应从右向左,故B错误;CNa2CO3溶液既与SO2反应,又与CO2反应,故C错误;DNaHCO3与SO2发生反应:2NaHCO3SO2=Na2SO32CO2H2O,将SO2除去,再通过浓硫酸得到干燥纯净的CO2,故D正确;故选D。10研究表明,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雾霾及其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10、与燃料燃烧有关B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雾霾中含有 NH4NO3和(NH4)2SO4DNH3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答案】D【解析】A. 有图可知,与燃料有关,故A正确;B. 由图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 由图示可知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故C正确;D. 由图示可知氨气参与反应生成铵盐,为反应物,不是催化剂,故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11如图所示是酸雨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气体容易形成酸雨的是_。ACO2 BSO2 CN2 DNO2(2)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测试时间/h0

11、1234与水的pH4.734.634.564.554.55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变_,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下列措施中,可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的是_(填字母)。少用煤作燃料 把工厂烟囱造高 燃料脱硫 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开发新能源A B C D【答案】(1)BD (2)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变小 Cl22H2OSO2H2SO42HCl(或H2SO3Cl2H2OH2SO42HCl) (3)C 【解析】(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酸雨分为硫酸型酸雨

12、和硝酸型酸雨,分别是由SO2和NOx引起,而N2和CO2是空气组成成分,不能引起酸雨,故选项BD正确;答案选BD;(2)空气中SO2与水生成H2SO3,NOx的氧化物与水生成HNO3,酸雨放置一段时间后,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H2SO4,酸性增强,其反应方程式为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自来水常用Cl2消毒,用上述雨水与自来水混合,SO2与Cl2反应:Cl22H2OSO2H2SO42HCl或H2SO3Cl2H2OH2SO42HCl,因此溶液的pH将变小;(3)要减少酸雨的产生,需减少SO2的排放,大气中SO2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

13、造纸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煤中含有硫,燃烧过程中生成大量SO2,因此少用煤作燃料或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故符合题意;把烟囱造高,不能减少酸雨的生成,故不符合题意;燃料脱硫,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故符合题意;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是为了中和酸,不是为了减少酸雨,故不符合题意;开发新能源能从根本上杜绝SO2的产生,故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答案选C。12某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了浓硫酸和SO2的性质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螺旋状的铜丝伸入浓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中,试管中的品红溶液_(填现象)。(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

14、填字母代号)A反应后,将试管I中的液体逐滴加入水中,溶液呈蓝色 B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C试管中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试管V中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尾气(4)若反应中有0.02 mol H2SO4被还原,则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mL(标准状况下)。【答案】 品红溶液褪色 B 448 【解析】(1)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试管中的现象为品红溶液褪色;(3) A. 试管I中有CuSO4生成,将反应后的溶液滴入水中,溶液呈蓝色,故A正确;B. 试管中SO2不会和BaCl2反应,所以不会出现白色浑浊,故B错误;C. 试管中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故C正确;D. 试管V中的NaOH溶液可以和SO2反应,所以可以用于吸收尾气,故D正确;故答案为:B;(4) ,反应中生成1mol SO2被还原的H2SO4为1mol,若反应中有0.02 mol H2SO4被还原,则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