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模具设计}模具设计5拉深工艺与模具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0775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9.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模具设计}模具设计5拉深工艺与模具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数控模具设计}模具设计5拉深工艺与模具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数控模具设计}模具设计5拉深工艺与模具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数控模具设计}模具设计5拉深工艺与模具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数控模具设计}模具设计5拉深工艺与模具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控模具设计}模具设计5拉深工艺与模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模具设计}模具设计5拉深工艺与模具(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拉深过程分析 第二节 筒形件拉深的工艺计算 第三节 筒形件的以后各次拉深 第四节 拉深力与压边力的计算 第五节 拉深模工作部分结构参数 第六节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第七节 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特点,第五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1,概述,拉深是将平面板料变成各种开口空心件的冲压工序。,圆筒形零件 曲面形零件 盒形零件 复杂形零件,拉深件的分类:,拉深件特点:,拉深压力机:,效率高,精度高,材料消耗少,强度刚度高。,单动、双动、三动压力机和液压压力机。,2,第一节 拉深过程分析,一、拉深变形过程,拉深模与冲裁模的区别:,凸、凹模有一定的圆角 单面间隙稍大于板料厚度,3,拉深件的网格试验,试验表

2、明:,1、拉深过程实质是将毛坯凸缘部分材料逐渐转移到筒壁部分的过程 2、凸缘部分材料,在径向产生拉应力1,切向产生压应力3,筒壁上,同心圆水平圆周线,间距增大 辐射线垂直平行线,间距相同,结论:,筒底网格基本不变,4,二、拉深过程中毛坯的应力、应变分析,(凸缘部分) 变厚 (凹模圆角)和(筒壁部分) 变薄 (凸模圆角部分) 严重变薄 (筒底部分) 变薄甚微,可忽略。,5,三、拉深变形的力学分析,(一)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布,R0Rt,(R = r0),(R = Rt),凸缘变形: 压缩类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6,(二)整个拉深过程中1max和3max的变化规律,1、1max的变化规律,2、3m

3、ax的变化规律,当 Rt = r0 时,当Rt = R0 时,变形度 3max,拉深结束时, 3max最大,7,四、拉深时的质量问题起皱与拉裂,(一)起皱,起皱原因:,凸缘主要变形切向压缩变形,切向压应力3愈大, 凸缘相对厚度t/(D t d)愈小, 则愈易起皱。,拉深过程中,3起皱 t/(D t d)起皱,当Rt = (0.80.9) R0 时,起皱趋势最大。,防止起皱采用压边圈,8,(二)拉裂,1、拉深件筒壁部的“危险断面”,2、筒壁所受的拉应力,(拉深效率=0.650.75),3、拉裂,筒壁危险断面上的有效抗拉强度,9,拉深起皱,10,拉 裂,11,正 常 拉 深,12,一、旋转体拉深件

4、毛坯尺寸的计算,第二节 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1、旋转体毛坯直径的计算方法?,2、对上述计算的毛坯进行拉深会出现问题?,体积法,重量法,面积法,毛坯尺寸中,应包括修边余量(见表6-2,表6-3),13,简单形状的旋转体拉深件,14,二、拉深系数,(一)拉深系数的概念,拉深系数 m 每次拉深后,筒形件直径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 直径的比值。,m 越小,拉深变形程度越大,拉深次数越少。( m 1 ),15,(二)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材料的机械性能,板料的相对厚度t/D,拉深条件,材料的屈强比s/b愈小,延伸率愈大,对拉深愈有利,m。,相对厚度t/D愈大,抗失稳起皱的能力愈大,压边力,摩擦力,m。,

5、模具工作部分的结构参数(合适的R 凸、R 凹和Z ) 压边条件(合理的压边力) 摩擦与润滑条件(凹模与压边圈工作表面应润滑),16,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极限拉深系数,都是在一定的拉深条件下用实验方法求出。表6-6、6-7和6-8为不同情况下的拉深系数。,首次拉深系数最小,以后得各次拉深系数愈来愈大;不用压边圈的拉深系数比用压边圈的大;一般不采用极限拉深系数。,(三)极限拉深系数的确定,17,三、拉深次数的确定,计算法,推算法,查表法,(取整数),根据t/D查出m 1、m 2、m 3,然后进行推算。,直到d n 工件直径d 拉深次数为n,表6-9 拉深件相对高度h/d愈拉深次数的关系(无凸缘) 表6

6、-10 总拉深系数m总与拉深次数的关系,18,四、筒形件各次拉深件的半成品尺寸计算,1、各次半成品直径,2、各次半成品高度,根据半成品零件的面积与毛坯面积相等的原则求得:,19,例 计算图示筒形件的毛坯直径、拉深次数及半成品尺寸。材料为08钢,料厚t=1mm。,解题步骤:,1、确定修边余量h 2、计算毛坯直径D 3、确定拉深次数(判断能否一次拉出) 4、确定各次拉深半成品尺寸 5、画出工序图,20,一、以后各次拉深的特点,第三节 筒形件在以后各次拉深时的特点及其方法,机械性能,拉深力,危险断面,起皱倾向,首次拉深毛坯性能均匀 以后拉深加工硬化,m,首次拉深最大拉深力出现在初始阶段 以后拉深最大

7、拉深力出现在最后阶段,首次拉深破裂出现在初始阶段 以后拉深破裂出现在最后阶段,破裂位置相同,以后各次拉深不易起皱,只是在最后阶段可能起皱,21,二、以后各次拉深的方法,拉深方法:正拉深和反拉深,反拉深特点:,1、抵消拉深时形成的残余应力 2、弯曲次数少,加工硬化少 3、不易起皱(不用压边圈) 4、拉深力较大(20%) 5、拉深系数m不能太大,反拉深零件:,反拉深应用:,板料较薄的大件和中等尺寸零件。,22,第四节 拉深力与压边力计算,一、拉深力计算,二、压边力计算,与拉深系数有关的修正系数,表6-11,筒形件有压边圈时拉深力:,拉深模是否一定采用压边圈?,采用或不采用压边圈的条件,表6-12,

8、压边力: 第一次拉深: 以后各次拉深,23,三、拉深时压力机吨位选择,四、拉深功与拉深功率计算,采用单动压力机时:,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时:,压力机过载损坏,浅拉深时: 深拉深时:,拉深功:,拉深功率:,电机功率:,24,一、拉深凹模和凸模的圆角半径,第五节 拉深模工作部分结构参数的确定,1、凹模圆角半径R凹,2、凸模圆角半径R凸,第一次拉深:,以后各次拉深:,最后一次拉深:,中间各次拉深:,(R 凸应逐渐减小),25,二、拉深模的间隙Z,单边间隙:,间隙太大摩擦,易破裂,表面易擦伤,模具寿命 间隙太小校直作用,尺寸精度,间隙的确定:,1、不用压边圈,2、用压边圈,按表6-15选,3、对精度要求

9、高的拉深件,负间隙拉深,26,三、拉深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及其制造公差,1、最后一道工序:,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应按工件要求确定。,工件要求外形尺寸时:,工件要求内形尺寸时:,2、中间各道工序:,凸凹模尺寸取毛坯过渡尺寸,若以凹模为基准:,27,四、拉深凸模和凹模的结构,1、不用压边圈的拉深凸、凹模,a)平端面带圆弧凹模 b)带锥形凹模 c)带渐开线形凹模,浅拉深件,大件平端面带圆弧凹模 小件带锥形、渐开线形凹模,抗失稳能力 摩擦,弯曲,m,28,29,2、用压边圈的拉深凸、凹模,用于拉深尺寸较小的工件(d100),减轻变形程度,用于拉深尺寸较大的工件(d100),注意,前后工序的凸、凹模

10、圆角半径、压边圈圆角半径之间的关系; 前道工序制成的中间毛坯形状有利于在后续工序中成形。,30,3、带限制型腔的拉深凹模,a)不带限制型腔 b)带限制型腔,加工硬化严重的金属,多次拉深后,出现龟裂,限制型腔的高度:,限制型腔的直径:略小于前道工序的凹模直径(约0.10.2),31,第六节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一、首次拉深模,(一)无压边圈装置的简单拉深模,32,(二)有压边圈装置的简单拉深模,正装拉深模 凸模较长,行程不大。,倒装拉深模 锥形压边圈将毛坯压成锥形有利于拉深变形。,33,(三)压边圈装置分析,1、弹性压边装置(用于普通单动压力机),a)橡皮压边装置 b)弹簧压边装置 c)气垫压边装

11、置,34,弹性压边装置的压力曲线:,a)橡皮压边装置 b)弹簧压边装置 c)气垫压边装置,应用:,结构、制造、使用与维修复杂,使用广泛,深拉深时,选软弹簧、橡皮;薄板或宽凸缘,用带限位装置的压边圈。,35,2、刚性压边装置(用于双动压力机),36,二、以后各次拉深模,无压边装置的拉深模,有压边装置的拉深模,37,三、落料拉深复合模,38,再次拉深、冲孔、切边复合模,39,筒形件的切边原理,40,四、带料连续拉深的特点及其模具,无切口 m,n,省料,有切口 m,n,废料,41,带料连续拉深模,42,第七节 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特点,一、带凸缘筒形件的拉深特点,1、判断能否一次拉出,许可变形程度可用

12、相应于dt/d1不同比值的最大相对高度h1/d1(表6-18)来表示,并考虑毛坯厚度的影响。,当工件的相对拉深高度 h/d h1/d1时,不能一次拉出。,43,2、带凸缘筒形件多次拉深时的拉深方法,窄凸缘筒形件(dt/d1=1.11.4) 宽凸缘筒形件(dt/d11.4),宽凸缘件拉深方法,窄凸缘件拉深方法,44,3、宽凸缘筒形件多次拉深工艺特点,拉深系数,毛坯面积,第一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表6-19) 以后各次拉深系数可相应取圆筒形件拉深系数(表6-6),首次拉深成筒形部分材料表面积比实际需要的多35%,45,二、阶梯形件的拉深特点,1、判断能否一次拉出,当阶梯零件的相对厚度较大(t/D1

13、001),而阶梯之间直径之差和零件的高度较小时,可一次拉出。,判断条件:,上式中h/d是表6-9中拉深次数为1时的值,46,2、多次拉深时的拉深方法,由大到小每次拉一个阶梯,拉深次数为阶梯数目,当,当,时,时,该阶梯成形应采用带凸缘零件的拉深方法,对浅阶梯零件,先拉成球面形或大圆角的筒形件,在校形,47,三、曲面、锥形零件的拉深特点 (一)拉深时的变形特点,变形区,凸缘部分 毛坯中间部分,凸模顶点附近双向拉应力(变薄) 凸模外缘部分切向压缩变形(内皱),主要变形区,48,(二)球形件的拉深方法,半球形件的拉深系数:,其拉深系数与零件直径无关,是常数,只要一次拉深,拉深方法,t/D3%时,不用压

14、边圈,行程末要整形。 t/D=0.53%时,采用压边圈,防止起皱。 t/D0.5时,采用反拉深或带有拉深筋。,a)带整形 b)反拉深 c)带拉深筋,49,(三)抛物面形零件的拉深方法,1、浅的抛物面形零件(h/d0.50.6),拉深特点与方法和半球形件相似。,汽车灯罩的拉深采用具有两道拉深筋的压边装置在双动压力机上拉成。,50,2、深的抛物面形零件(h/d0.6),汽车灯的拉深程序: (h/D0.9多次拉深),51,(四)锥形零件的拉深方法,1、浅锥形零件(h/d2=0.10.25) 采用压边装置一次拉成。 2、中等深度锥形零件(h/d2=0.30.7) 一般一次拉成(防止起皱),毛坯相对厚度较小 或带较宽凸缘时须经二、三次拉深。 3、深锥形零件(h/d20.8) 需要进行多次拉深 (锥面逐步成形或一次成形),52,浅拉深零件落料、拉深、卷缘复合模,53,采用组合凸模的深锥形件拉深模,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