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141)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697327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14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旅游行业)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14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旅游行业)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14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旅游行业)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14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旅游行业)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14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1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14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摘要 多年来,云南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明显成效。乡村旅游不仅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在丰富旅游产品和扩大旅游容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增加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重要。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规划、狠抓落实,突出优势、发挥特色,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培育人才、加强宣传,注重保护、加强管理,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建

2、设发展 对策措施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云南的探索和实践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探索和实践 乡村旅游,是指依托于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以农业生产活动、农村乡野风光、村寨文化特色、地方民族习俗等为吸引物,以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

3、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及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创新策划、规划设计、开发组合成旅游产品,提供城市居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学习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活动。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云南省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胜地,尤其是乡野风光、村寨文化、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在20多年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全省旅游的快速增长与发展,云南积极探索和实践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大体上走过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自发发展乡村旅游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云南旅游

4、的起步发展,云南乡村旅游也开始起步,首先在旅游发达的地区产生。如昆明石林旅游风景区旁边的五棵树村,大理蝴蝶泉边的周村,西双版纳的曼景兰村,德宏瑞丽的大等喊村等,农民依托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自发地开展领略民族风情,体验农家生活,提供乡村民居旅馆,销售民族工艺品等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活动,既丰富了这些旅游景区的旅游活动内容,又促进了旅游景区周边农民的脱贫致富。但是,由于这些乡村旅游活动属于农民的自发行为,因此旅游活动单一、发展规模较小、组织比较松散,尚处于自发发展的状态。 (二)倡导发展乡村旅游阶段 进入90年代后,云南旅游进入培育支柱产业的发展阶段,在政府的倡导和指导之下,云南乡村旅游进入了快速

5、发展时期。1992年,省政府在西双版纳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提出积极发展边境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1994年,省政府又在滇西北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提出依托自然景观、民族文化、村寨特色,加快发展以体验自然风光、领略民族风情、感受乡村民俗为内容的观光旅游;1995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决策之后,又于1997年召开全省五大旅游区规划会议,并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旅游产品,提出要积极开发和发展。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之下,全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到90年代末期涌现出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点。如昆明西山团结乡的农家乐,香格里拉县的藏民家访,丽江泸沽湖落水村的民族文化体验旅游,西双版纳的傣民居观

6、光,曲靖罗平县的油菜花田园风光游等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活动,丰富了这些地区的旅游内涵,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旅游不仅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拓展,为乡村旅游的大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针对新世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旅游者需求多样性变化的新特点,云南省于2000年召开了全省乡村(民居)旅游发展大会,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民居)旅游,丰富云南旅游内容,拓展旅游市场,在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快速

7、发展的同时,带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几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省逐渐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类型。如以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风光为代表的田园风光旅游型,以腾冲县和顺镇、丽江市束河镇为代表的古镇休闲度假型,以昆明市团结乡、丽江市黄山乡为代表的农家乐休闲度假型,以香格里拉县下给村、宁蒗县泸沽湖落水村、瑞丽市大等喊村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体验型,以昆明市团结乡、福保文化村、玉溪市大营街为代表的现代新农村休闲型,以呈贡县斗南花卉基地、寻甸县钟灵山生态农业园为代表的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型,以鹤庆县新华村为代表的旅游工艺品购物观光型等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乡

8、村旅游类型,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地区和全省旅游的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和特点 云南是一个集边境、民族、山区为一体的省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交通设施薄弱、开发资金短缺、旅游人才稀少,一直是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各地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实践,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促进了云南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景区带动型模式 景区带动型模式,是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如石林县的五棵树村、宁蒗县泸沽湖的落水村、梅里雪山下的明永村、

9、罗平县多依河景区的周边乡村均属这种模式。 景区带动型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通过开发建设旅游景区,带动景区周边乡村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服务,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促进乡村旅游及社区经济发展;二是减少旅游景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压力,迅速扩大和提升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功能,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配套服务;三是带动旅游景区周边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互动发展。 (二)乡村组织型模式 乡村组织型模式,是以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交通通达条件较好,又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乡村为依托,通过乡政府、办事处有组织地引导农民经营户,按照统一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发展旅游接待

10、设施和配套服务,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如昆明市团结乡、丽江市黄山乡的农家乐旅游,瑞丽市大等喊村的傣乡风情游,昆明市福保文化村、玉溪市大营街的休闲度假游等。 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又毗邻旅游市场,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二是乡政府、办事处统一规划、开发和建设主要旅游吸引物,引导和组织农民户建设接待设施,开展旅游接待服务;三是推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乡村环境改善,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带动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等。 (三)公司+农户型模式 公司+农户型模式,是对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

11、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指导村镇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和招徕国内外旅游者。如丽江市引进昆明鼎业集团对束河古镇进行保护、开发和经营,腾冲县引进柏联集团对和顺镇进行整体保护、改造和经营,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投资对五个傣族村寨进行整体开发、包装和经营等。 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通过以公司为主导进行整体开发和经营,解决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短缺问题;二是发挥公司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核心旅游资源,配套服务接待设施,加强对外宣传促销,促进乡村旅游迅速健康发展;三是引导和帮助村民改

12、善环境条件,开展配套接待服务活动,促进村民收入的增加;四是提高村民的旅游服务素质,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四)综合开发型模式 综合开发型模式,是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建设和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引导城乡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如罗平县发挥数万亩油菜花的田园风光优势,通过开发九龙瀑布、多依河景区景点和鲁布革电站旅游,带动城乡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迅速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胜地;元阳县以壮观的梯田风光特色为内容,融合当地乡村民族风情,成为具有强烈吸

13、引力的乡村生态旅游区;香格里拉县以宁静的森林、洁净的湖泊、辽阔的牧场、独特的藏族风情为特色,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当地村民产业旅游开发和接待服务,形成了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香格里拉乡村生态旅游胜地。 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通过整体规划设计,政府引导性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和村民投入开发,加快了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步伐;二是区分公共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公共性基础设施,吸引社会资金和村民投入建设经营项目,尽快形成旅游的配套服务接待设施;三是引导和指导农民,积极参与和开展相应的旅游接待服务,带动地方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四是依托绚丽的民族文化,组织惠及广大城乡居民的旅游节庆活

14、动,在吸引和招徕大量游客的同时,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三、发展乡村旅游对三农的带动作用 云南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不仅探索和创造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模式,丰富了旅游产品内容,合理引导消费,推动假日旅游的发展;而且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促进假日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是一种集农业、农村旅游和农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具有乡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大、旅游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及经营方式有较大灵活性等特点。因此,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一是促进云南旅

15、游产品结构的调整,推动云南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尤其是乡村旅游通常价格较低,适合于目前城市一般居民和已脱贫致富农民的消费水平,为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开辟了新的途径;二是乡村旅游符合现代旅游者追求回归自然和个性需求多样化变化的新趋势,有利于刺激内需,合理引导消费,满足城市居民双休日、黄金周休闲度假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三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引导农民家庭旅馆、餐馆、娱乐、购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旅游饭店日常住宿率低,假日高峰期不够的供求矛盾,较好地缓解旅游热点地区假日游客爆满、食宿困难的突出问题,促进云南旅游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吸引农民参与接待服务,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云南旅游资源独特的地区,大多数是贫困落后或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在交通条件较好、游客较多的旅游线路或旅游景区周边带动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引导和吸引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成为为市场经营主体,既可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为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新途径;又能够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昆明西山区团结彝族白族乡,过去是一个典型的生产靠救济、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补助的贫困山区乡,通过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参加旅游接待服务的农户占全乡总农户数的18%,从事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