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物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7105545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物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X年物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X年物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X年物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X年物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物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物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导语:物流业被称作是 21 世纪的第三利润源泉,是企 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 家整理的物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发出了关于发展现代物流的若干 意见,文件指出: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近年来虽有较大改 善,但仍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继续加强物流基础 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 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 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应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特 别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和口岸地区大型 物流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另外,发展配送中心对我国

2、具有 重要意义。发展配送中心是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流通领 域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途径,建立高效低耗、通畅可调 控的配送体系,正是构筑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 流通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通过发展配送中心,加快流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可以 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促进工业项目的开发,促进国家资源 的开发,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扩大各方面的社会就业;同 时也为大量闲置设备设施投人生产提供了市场需求。当前,物资企业要想尽快摆脱困境,唯一的途径就采取 国际通行的流通方式,积极发展配送中心。通过发展配送中 心,改善企业的运行机制、组织化程度、营销方式,使企业 在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

3、中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 辐射范围广的综合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 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物流园区是物流配送中心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物流园区是整个物流配送中心的缩影, 也是整个地区物流活动的心脏。在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史中, 日本、德国是物流园区发展较快的国家,出现了像不来梅、 东京等物流园区典范。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国家的物流园 区的发展与经验。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 又称物流团地 )的国家,1965 年至今已在全国 22 个城市中建成了 20 多个大规模 的物流园区,同时也形成了多个物流配送中心。在日本的东 京、阪神和京都

4、三大经济圈中,其物流总量占日本全国物流 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 44% 以上,其中东京为疏解市区的交通 压力,由政府组织在城市外环路旁规划建设了 4 个以公路运 输为主的物流园区,形成了这个经济发展地带中的一个最重 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各级物流园区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 不仅对日本经济发挥了支持作用,使日本能够充当东亚经济 的生产总值中枢,还优化了该地区的物流结构,繁荣和完善 了市场体系,提高城市经济档次,并带动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税收在欧洲物流园区的发展只有十几年,但是却极大促进了 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而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尤其具有代表 性。德国政府从1980年开始建设物流园区,规划

5、到 XX年在 全国建立 30-40 个物流园区,如今己有 20 多个投入使用, 其中不来梅港口物流配送中心占 200 万平方米,也是德国第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国外有关 资料, 1 998年德国物流市场总值近 400亿美元, 占全欧洲物 流市场总值的 28% 。在 1999 年度的欧洲大物流服务供应商 排名中,德国占近半数。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具有典型的欧洲特色,即较为注重 物流运作组织与管理的合理性与先进性,重视物流服务企业 与接受服务的目标企业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较为注重 系统效率。德国物流园区建设由联邦政府统一规划,由州政 府负责按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

6、,物流园区的场 地向物流企业出租,承租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建设相应 的库、场,配置相关的设施设备。德国政府将物流园区的规 划建设与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等统筹考虑,在广泛调 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 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 与未来发展。和日本一样,德国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的现 代化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各种信息化、自动化、电子 化的设施和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在促 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和加强了物流园区的 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 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导致社

7、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 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 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 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 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 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 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配送明 显滞后。商流与物流分割,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 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 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 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

8、和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 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 施,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 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发展有中国特 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中国的 物流配送业一定会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根据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 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 我国的 3PL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 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 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 XX年的248人上升到XX

9、 年的 395 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 147 人。对 3PL 的认可程 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 3PL 的工业企业比例由 XX年的16%上升到XX年的37% 上升了 21个百分比。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 进入我国的 著名外资3PL有UPS DHL等,而国内的一些物资、商储企 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根据国内外配送中心的发展现 状进行对比后,找出制约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具体差距,分析 产生差距的具体原因以及制约我国配送中心物流发展的各 种因素,进而提出促进我国配送中心发展的策略及思路。本课题要从物流的相关理论出发,论述现代物流的现状

10、和发展趋势,指出配送中心的相关内涵,分析配送中心产生 的理论基础,提出配送中心运作的要点,对配送中心基本类 型进行划分并且阐述。通过对配送中心发展现状的分析,要 揭示我国配送中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需要学习的经验,探 讨我国配送中心发展的根本和成功的关键点,再对配送中心的经营战略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本课题中会试着对我国发展配送中心过程中所遇到的 障碍进行盘点,分析我国配送中心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 物流观念比较落后、物流人才缺乏、物流增值服务薄弱、信 息化标准化水平低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配送中心 发展中问题的对策,如实行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同盟关系, 实施人才战略等对策,以促进

11、我国配送中心健康、快速地发 展。文献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 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 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就是搜集、鉴别、 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课题的科学认识。从 收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信息资料,对所获资料做一 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分类编排加工。帮助了 解课题的意义和地位,了解此前别人已做了哪些工作,达到 了什么水平,从别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中获得启示,帮助自 己开展研究,并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提供论据和支持,或者 根据已被公认是正确的结论修正自己的认识。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

12、 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 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 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本报告是把国内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情况比较,对比其 异同,以把握课题,探索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方向。吸取国 外先进管理经验,并提出改进意见。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 材料的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以及谈话、问卷、 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所调查现象进行有计划的、 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 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本课题利用网上资源,对某些省市及企业的第三方物流 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中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将结果进 行系统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