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6.29).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6602261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6.2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6.2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6.2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6.2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6.2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6.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6.29).pdf(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00007 课程性质:公共课 学 分:2.0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 1前言 1.1 课程定位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院各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 文化,传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 的课程。本课程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 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丰富校园文化,发 挥文化传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 力, 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 从

2、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 自 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通过初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该课程开设 于第一学期,为后续课程沟通与口才 、 应用文写作 、 实用美学的学习,打下坚 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 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不 2 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1 课程设置的依据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

3、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 新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 1.2.2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及项目编排的思路 本课程将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相结合。 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实际 情况,将职业教育特色和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职业能 力。 1.2.3 活动设计及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教学中遵循 “注重传承、充实底蕴”的原则,精讲多读,采用

4、多种教学方法, 将教与学融为一体。 根据传统文化不同的类别, 将教学内容由 12 个教学单元组成, 采用“教与学一体化” 的教学模式,总计 32 学时。 2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 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 优秀要素和传统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 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 自尊心、 自豪感,启迪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为总体目标。 2.2 具体目标 2.2.1 知识目标 (1)熟知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领会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宗 3 教、科技等方面文化精髓。 (2)熟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和传统美德。 (3)熟知中国古代

5、科学、技术、艺术等文化成果。 (4)熟知中国传统服饰、饮食、民居、婚丧嫁娶、节庆等文化特点及习俗。 2.2.2 能力目标 (1)能诵读传统文化中的名篇佳句。 (2)能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能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3)能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4)能从文化的视野分析、解读当代社会的种种现象。 2.2.3 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崇敬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 自豪感。 (2)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 精神世界。 (3)培养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

6、系。 (4)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 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2.3 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传统哲学、 文学、 艺术、科技、宗教与民俗等知识, 以传递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拓展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陶冶学生 情感,丰富学生人文知识。具体安排见下表: 4 序号 学习章节 课程内容 学习要求 活动设计 参 考 学时 1 课程说课 课程说课 使学生对本课程有整体的 认识。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 2.简要介绍本课程的相关情况及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2 第一章 绪论 1.熟知中华传统文

7、化的特 点; 2.能掌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的方法; 3. 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热爱崇敬之情。 1.举例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中华传统文化的 类型; 3.举例说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 方法; 4.学生分组讨论“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的含义。 2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 思想 1.熟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2. 能领会遵循天道, 追求天 人和谐的传统哲学思想; 3.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1.举例说明如何作到“人道”与“天 道”相统一;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天人和 谐”。 2 中国传统哲学 思想 1.熟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2.能领会以和为贵、和而不 同等传统哲学思想; 3.

8、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1.举例说明和而不同的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以和为贵的“和”的 哲学思想。 2 3 第三章 中华传统美德 1.熟知中华传统美德内涵; 2.能做到勤劳节俭、明礼诚 信孝为人本、义在利先; 3.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 人格。 1.以节俭皇帝刘裕引入课程; 2.结合案例讲授“一诺千金”的由 来; 3.学生分组讨论浩然之气的含义; 4.举例说明“忠、孝、仁、义”四类 人际关系; 5.结合“孝”字的古今演变, 学习“孝 为人本”的含义。 2 中华传统美德 1.熟知中华传统美德内涵; 2.能做到隐忍、知耻、无私; 3.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 人格。 1.以孔子集语.杂事为例, 讲

9、授知耻的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外举不避仇,内 举不避亲”体现的精神。 2 5 4 第四章 中华传统宗教 思想 1. 熟知佛教对中国文化的 影响; 2.能领会佛教文化思想; 3. 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 养。 1.从白马寺的由来引入课程; 2.案例分析,讲授佛教发展史。 2 中华传统宗教 思想 1. 熟知中国的本土宗教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能领会道教文化思想; 3. 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 养。 1.举例说明道教在中国土生土长 的发展史; 2.学生分组讨论道教对中国文化 的影响; 3.学生分组讨论“三教九流”的含 义。 2 5 第五章 语言文字 1.熟知中国语言文字发展知 识; 2.能对

10、古今语言的差别、姓 名称谓等具体知识进行分 析; 3. 开阔视野, 提高传统文化 素养。 1.举例说明汉字六书的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汉字如何引发想 象和联想; 3.举例说明姓氏、名字、别号、谥 号; 4.学生自创对联。 2 6 第六章 文学典籍 1.熟知古典诗歌发展历程; 2.能背诵古诗名篇; 3.提升古诗词欣赏水平。 1.举例说明诗歌的发展历程; 2.学生背诵著名诗篇。 2 文学典籍 1.熟知小说发展历程; 2.能阅读、赏析小说名篇; 3.提升小说欣赏水平。 1.举例说明小说的发展历程; 2.学生欣赏著名小说片段。 2 7 第七章 书法绘画 1.熟知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知 识; 2.能欣赏传

11、统书画作品; 3.开阔视野,提高传统文化 素养。 1.以毛笔的结构引入课程; 2.结合实例和师生互动讲授书法 的产生与发展; 3.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书法的特点; 4.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画的造型法 则。 2 6 8 第八章 乐舞戏曲 1.熟知中国传统乐舞戏曲知 识; 2.能欣赏传统戏曲作品; 3.开阔视野,提高传统文化 素养。 1.以论语.述而“三月不知肉味” 引入课程; 2.举例说明古代乐器和传统乐理; 3.展示中国戏曲的脸谱; 4.举例说明中国典型剧种; 5.学生分组讨论对中国戏曲的兴 趣。 2 9 第九章 中医养生 1.熟知中医养生知识; 2.能实践中医养生知识; 3. 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12、 养生兼养心。 1.以明朝医学家张景岳的十问 歌引入课程; 2.举例说明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 系; 3.学生分组讨论望闻问切的各自 特点; 4.举例说明养心的具体做法。 2 10 第十章 传统科技 1.熟知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 的贡献;熟知梦溪笔谈 、 天工开物等科技名著; 2.能找到与专业相关的传统 科技文化知识; 3. 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热爱崇敬之情。 1.以四大发明引入课程; 2.举例说明传统科技方面我国对 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3.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知道的传统 科技知识。 2 11 第十三章 节日民俗 1.熟知传统节日民俗; 2.能遵循传统节日民俗习 惯; 3.开阔视野,提高传统文化

13、 素养。 1.引“重阳节”的传说引入课程; 2.举例说明汉族传统节日和少数 民族的传统节日; 3.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节日与 贵和尚美的关系; 4.举例说明中国传统节日所体现 的凝聚力; 5.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节日对 社会发展的影响。 2 12 第十四章 美食名饮 1.熟知中国悠久的美食名饮 知识; 2.能实践美食名饮知识; 3. 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1.以五谷引入课程; 2.举例说明地方风味流派; 3.学生分组讨论“钟鸣鼎食”的含 义; 4.举例说明茶的种类; 5.学生分组讨论饮茶仪式中的“五 境之美”。 2 7 13 合计 32 4.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建议 4.1.1 教材的

14、选择 本课程拟选用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 (周臻黎莉华雪春编著)作 为教材。该教材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需求,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 性,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有一定帮助的中国传统思想、 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节日风俗等内容进行了阐述。通过阐述,深入分析和揭示其所蕴 涵的人文内涵,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和魅力。教材内容通俗易懂,知识性、趣 味性、可读性较强。 4.1.2 教材编写建议 4.1.3 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选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 体的格局(修订本)作为教参,该书基础知识介绍详细,与

15、所选教材互为补充。 教材选取教学内容与学生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所使用的相适应,与学 生实际传统文化水平相衔接。多选用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接受的教学内容。为了使授 课内容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将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删掉中华武术、建筑园林、衣冠服 饰等内容,这些内容将在实用美学课上讲授。 4.2 教学建议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与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和创造性,可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比较法等 8 多种教学方法,采取以下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1)思想引领。从文化史、哲学史、思想史的高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领略中国祖先、古圣先贤聪明智慧,感悟古人对宇宙规律的认识,感悟古人对人类心灵 与道德的体悟,领略古人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欣赏古人在文化、 艺术上的高妙神韵,感悟古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感悟中国祖先创造的伟大文明,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生活链接,激发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怀。 (2)专题讲解。专题讲解是本课程采用的主要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 可能一一涉猎,主要采取专题讲座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哲学与宗教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