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685748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握手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是人际关系中最常见的礼仪。握手的次数也许数也数不清,但印象深刻的可能只有几次:第一次见面时的激动,离别之际的不舍,久别重逢时的欣喜,恩怨化解时的释然,等等。握手往往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示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贺、鼓励,但也能传达出一些人的淡漠、敷衍、逢迎、虚假和傲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美文论友谊友谊如美酒,经时愈醇,历久弥香。古往今来,多少君子之交成为千古绝唱,让人们口口相传: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廉颇蔺相如刎颈之交,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欧阳修说:“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志同

2、道合,只有真诚,才会建立根深蒂固的友谊。“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现在的人们,也许不必到桃园里结盟兄弟,也无须在春秋亭上赠锁麟囊。当夜不成寐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真朋友。岁月如歌,友谊最美。莫说山高水长,莫负真情厚望。鸟语花香春暖,幸福快乐飞扬。春不常存情永驻,一路旖旎一路歌,友谊,与君共享!【课内挖掘】莱亨特说,“我倒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热情友善应当被奉为至理”。诚如所言:“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古代著名诗人陈子昂说得没错,人与人之间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做到和睦相处。唯有这样,家庭才能幸福,社会才能和谐,世界和平才不会遥不可及。因此,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紧握

3、在一起,让一双双紧握的手连成友谊的长链,结成力量的钢索,去迎击困难,战胜厄运,托起希望的太阳。运用方向友善热情和谐握手真诚精彩运用握手是一种礼仪,不用说话就能显示出热情、友好的待人之道,如果应用得当,它能进一步增添别人对你的信赖感。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所以在比较正规的场合,谁先伸手是有标准做法的。两个人同时伸手在操作上概率不高,总有一个发起者。当然,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别和人家太较真,如果有人并不知道规范的礼仪而先伸手了,你也没必要端架子,握下手表示一下热情、友善也并无大碍。真正懂得社交礼仪的人还是强调平等和尊重的基本原则的。在礼仪之上,平等和尊重要比规范更加重要。(高考作文礼仪,交际的

4、桥梁)【课外运用】举手投足之间我本风雅。 题记爷爷是个老党员,祖辈是清朝遗老。他一手将我拉扯大,管教却很严厉。小时不懂事,一直很恨他:出门、回家要和家里人一一道别、问候;吃饭时,家里人没到齐时不许动筷子,夹菜要就近,夹到什么吃什么,不许在碗里碟里翻挑;更不许吃饭说话;睡姿要规矩,两腿并拢,侧卧;坐姿要端正,站立行走要抬头挺胸;他人讲话不许插嘴,打喷嚏时捂嘴转脸低头这么多规矩,悉数如枷锁般缚在我身上,虽然知道大人的教育是为我好,却发现同龄的孩子鲜有遭受与我相似待遇。更由于爷爷的强硬教导,我不得不从小学会自我克制和恪守纪律,这对于一个淘气爱玩的孩子来说,其实是相当痛苦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条条框

5、框赋予我的,叫作素质和教养。举手投足之间展现的点滴细节,闪耀着人格的光辉。于是我总将“请、对不起、谢谢”挂在嘴边,并由衷地说出口;于是我从不任意打断他人的话而耐心地等对方说完;于是我担任三年的劳动委员,干活时总是心情愉快地哼着歌;于是当老师布置许多作业,同学们唏嘘哀叹时,我默默地记下作业举手投足是一把尺,它是衡量人的内在含金量的标准。含金量高的人,必然是一个伟大的人。屠格涅夫为了施舍路边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钱包,却找不到一分钱,只得握住乞丐的双手说“我很抱歉,朋友”;雷锋在战友们不在时,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净晒了;周恩来总理仪容整洁,谈吐大方,岂是朝夕而成的?或如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

6、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愣是日积月累地修成了一条路举手是小事,投足是小事,细节更是小事;吃饭是小事,说话是小事;出门上街是小事,回到家也是小事;和一个朋友交往是小事,和一个陌生人交往也是小事。其实生活就是由一件件这样的小事组成的,需要我们点点滴滴去做;即使是民族振兴这样的大事,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十三亿分之一认认真真去做。我愈发地明白爷爷的良苦用心,也愈发地感谢他,他用严厉的教育告诉我,要做一个秉承中华传统的人,做一个含金量高的人。 我多么希望像爷爷一样的人多些,再多些,让本就风雅高贵的中华礼节代代传下去!赏析:由小见大是本文的特点。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个人体验推而广之,想

7、到了名人、伟人的成功经验,并感悟到:细节成就伟大的人。由于把爷爷的言传身教和名人、伟人的典型生活细节结合在一起写,避免了抽象说理。语言有特色,流畅之中也有华彩展现。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敷手(f) 矜持(jn)气氛(fn) 处世(ch)B挚友(zh) 模样(m)逻辑(j) 姿态(z)C泾渭分明(jn) 谦卑(bi)殷勤(yn) 妄言(wn)D尴尬() 溃烂(ku)就座(zu) 履行(l)解析:B项“模”读“m”,“辑”读j。C项“泾”读jn。D项“尬”读。答案:A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食品安全方面一系列_的事件接连发生,人

8、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2)在离地球300公里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_,为6 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3)中国不差钱,只要能激活民间资本让银行资本难以_的灵活运作方式与潜能,“钱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A耸人听闻娓娓而谈望尘莫及B骇人听闻娓娓而谈望其项背C耸人听闻振振有词望尘莫及D骇人听闻振振有词望其项背解析: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应用“骇人听闻”。娓娓而谈:很动听地不知疲倦地连续说话。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此处应用“娓娓而谈”。望尘莫及:只望见

9、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望其项背:看到别人的颈项和后背,指可以赶得上或能相比的。此处应用“望其项背”。答案:B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B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地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C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图书馆运行机制的变革,其结果将会出现一个全新图书信息交流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

10、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解析:A项搭配不当,“推行”与“服务忌语”不搭配。B项语序不当,将“起飞前”移至“进行了”之后。D项句式杂糅,删去“组成”。答案:C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_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热爱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据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2%。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这种

11、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ABC D解析:解说首句“不容否认的事实”;“这种竞争”指中的“综合国力竞争”;转折关系的复句,指出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进一步具体说明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引出后文“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答案:D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不灭的街灯长笑一个小镇,一个老人。小镇很小,小得只有一条主要街道。老人也已经够老,年轻些的甚至已经记不起他的名字。“七爷”,这是大家对他的官

12、称。近些年来小镇很兴旺,不仅人丁越来越多,各家各户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所以一到过年,小镇上就非常热闹。小镇的灯在七里五乡是出了名的,哪个年夜也会招来许多的人看灯。有人说这是因为小镇的风水好,而这风水就是每当过年那条主要的街道上就挂满了街灯。街灯是小镇的一景,一到腊月二十九,这街灯就高高地挂了起来,一行行,一串串,把这条街道照得彻夜通明。七爷自己都记不清管这街灯管了多少年,小镇上年轻的人更说不清,就知道管灯的是七爷,仿佛七爷管灯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生产队的时候有人给记个工分,有队里给出做灯的材料,后来生产队没了,七爷就在街上挂了个箱子,谁往里放点钱就放点,七爷收了都是拿来做灯。所以这灯都是大家的

13、,大家也都爱护这灯。七爷越来越老了,小镇过年时街上的灯花样却越来越多:荷花灯,西瓜灯,各种动物灯,七彩百鸟灯,吉祥宫灯,走马灯,粉红映着碧绿,水蓝托着金红。没有人知道七爷弄出过多少种花样的灯,也没有人知道七爷凭着什么给大家做了这么多年的灯。七爷不是个爱说话的人,除了指挥人们挂灯,他都很少说话,人们只知道挂好灯后他就一趟趟地在街上来回走,对着每一盏灯端详了又端详,看着来来往往看灯的人,对着那一街的流光溢彩。他也偶尔蹲下来,裹紧了身上的棉袄,掏出两毛钱一盒的红塔山抽上一根,只要街上还有一个人,就会有七爷的身影。突然有一年,县里有人知道了小镇的灯,过年的时候来了几个人,用拍电视的机器拍下了七爷挂的所

14、有灯,还说要采访七爷,再拍拍他如何制作这些灯。镇上的干部告诉县里来的人,说七爷的家太乱,因为他一辈子都是打光棍,他那个家只有他一个人能住,就把七爷叫到镇长办公的地方。县里的人在七爷这里没有问出什么东西,因为七爷本就不喜欢多说话,说了怕是也没用。后来,听说七爷上了县里的电视台,连同他的灯,也连同那许多看灯的人。第二年镇上一个发了的财主找到了七爷,叫七爷把街上收钱的箱子摘了,说所有做灯的费用他一个人出,只要求七爷在所有的灯上加上他的姓。七爷想了想,但竟把这么好的事给拒绝了,最后,气的那个财主说到了过年那天叫那条街道所有的灯停电。固执的七爷还是照样做他的灯,照样在大街上指挥年轻的人挂灯。村里有人知道

15、了那件事,就有人来劝七爷,也有人去给那财主说好话。但是,没有人能说得动那财主,也没有人能说得动七爷,于是,在小镇人的心里就暗暗地多了一层担忧。但七爷还是照样用村里人集起来的钱去买做灯所用的东西。年终于到了,小镇的表面上依旧是充满了祥瑞,街道上也满都是七爷挂的灯,人们看到,已经佝偻了腰的七爷,在街道上来回走着,他脸上那些沟渠显得更深,眉头也锁得更紧。没有人议论这件事,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担忧。看灯的人越来越多,但刚点着一会儿的灯却突然灭了,于是人群里爆发出一片骂声。也不知道是谁提的主意,人们自发地集中在一起,大家凑钱买来了蜡烛,年轻人帮着把蜡烛点着放进灯里,于是,小镇的街道上一片欢呼,人们又开始在街道上观灯。但是,这是小镇的人们最后一次看灯,因为七爷走了,是过了年后重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