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684773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古人颇得竹的灵气,“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酒醉竹林,其意也融融。几枝劲竹,势冲霄汉,傲立风霜,似恬隐君子、逍遥书生。一丛竹,婀娜多姿,清丽映日,也像风雨丽人、江南才女。古人喜依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朝夕相处,风雨沧桑,自然陶冶了一股竹的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竹文化堪称源远流长。故画竹,必得先成竹于胸中赏美文竹之韵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毕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雨雪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

2、喜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更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性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以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她都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雨雪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

3、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像个活泼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雨雪。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

4、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的神韵在华夏文明史上飞扬。【课内挖掘】课内素材苏轼曾在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诗中描写他在友人家喝酒后作画的过程,“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龟壁。”意思是说喝下一点酒后,情绪兴奋起来,引起了作画的兴致,好像肚子里生长了竹子、石头,横七竖八地往外冒,非表现出来不可,于是就把它们画在友人雪白的墙壁上。这是在讲“胸有成竹”,而且有创作冲动,灵感所至,不能自已。适用话题可用于“胸有成竹”“善于抓住时机”“灵感”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精彩

5、运用苏轼说过“作诗火急迫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认为写诗要像追赶逃犯那样紧急,迅速把眼前景色描绘下来,略有迟缓,景色一消失,就没法描画了。这如同画竹的“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一样,必须善于捕捉形象,并且及时加以表现。其实绘画作诗,原理本来相同,都讲求形象的气韵生动,而不追求外在体貌的形似。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他指出绘画上注重外形相似,这就等于小孩子一般的见识。如果写诗也这么要求,那么,这个人就一定不懂得诗。画竹的勾勒法,“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就是力求形似,而水墨画法的主张“胸有成竹”,抓住灵感,然后一挥而就,则

6、是力求神似,通过竹子的完整形象表现出竹子的神态来。【课外应用】飘逝的灵感灵感一点一点地飞走,慢慢升上天空,成为了流浪的快乐灵魂。而我,却很哀伤,缺少了他,我如同行尸走肉,手中的笔也如同丢了魂。题记别说我,就是作家,也是靠灵感吃饭的。只有灵感来临时,他们才有资格成为作家,而灵感一旦消逝,他们都是普通人,一个个没有语言天赋的家伙,只能愁闷地在家坐着,俗称“坐家”。以前我总是希望能驾驭我的笔,而现在,我更希望能够驾驭我的灵感。他就是我的最忠诚最知心的朋友,随时随刻陪伴我,使我快乐地表达一切可是,他现在在哪里?灵感啊!你为什么飘浮不定呢?你为什么淘气得像个小孩子,随去随来,什么都依着自己的性子?你为什

7、么总是偷偷溜走,把我一个人扔在惨白的日光下、可怕的黑暗中?你为什么那么顽皮,那么顽皮灵感,你是个快乐的孩子,当你快乐时,一切都是快乐的不管别人快不快乐,你都要给他们以快乐的微笑。你漫步过的地方,河水叮咚快乐“叮咚”小鸟叽喳快乐“叽喳”,青蛙咕呱快乐“咕呱”,蜜蜂嘤嗡快乐“嘤嗡”在你飞过的地方,开心的笑在天空荡漾。白浪云儿飘悠飘悠,红血日儿闪光闪光,蓝镜天儿清净清净在你游梭过的地方,快乐如天堂。人鱼儿在唱着快乐的歌,蝌蚪们在水中快乐地游戏,蜻蜓们电起水花烂漫,牙鲆变换身体的色彩灵感,你是个忧伤的孩子。当你忧伤时,一切都是忧伤的不管别人忧不忧伤,你都会落泪。你记得人鱼儿在湖畔哀怜的唱婉,你记得枯花

8、伤逝落地的孤寂,你记得飞鸟被雨珠打伤翅膀的无助,你记得乌云遮日时田地的混沌无光在云端看日出,你会想起日落的哀伤,看到一个朝代的繁荣强盛,你会想起它有一天必定会衰落灭亡,听到新生命诞生的啼哭,带给你的却是死亡的愁苦你是一个快乐又忧愁的幽魂,游荡在生死之间,穿梭在阴阳界的罅隙中,徘徊在梦境与现实的时光隧道里。你的化身是蝶,也只有你才会化为蝶,因为你拥有蝶的魅力。当我还是幼童的时候时常追逐蝴蝶,那美丽的小生灵给了我无尽的遐想。蝶拍动翅膀,起舞在空中,幼小的我奔跑,捕捉那娇小的倩影。蝶,如梦,如魂,如歌,如画现如今,十七岁的我又要重复四岁时所做的事。我追寻的是一只更大的蝴蝶。我又抬起手,抓蝶,触到的不

9、是华丽的翅膀,而是悬在空中的忧伤蝶,如梦,如影,如酒,如茶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略:简略,与“详”相对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解析:B项,略:大概,大致。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B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C与可无以答,则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窥父不在,窃发盆解析:B项,“蹑”“踩”,“跟踪,追随”。A项,“与”都是“赞同,同意”

10、的意思;C项,“无以”都是“没有用来”的意思;D项,“发”都是“打开”的意思。答案:B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ABC D解析:是“胸有成竹”;是“心手相应”;是“尺幅千里”。答案:A4下列对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11、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素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

12、意,作者意与法兼得。解析:子由没有跟文与可学画竹,原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依据。答案:D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8题。超然台记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则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

13、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有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糟啜醨:食酒糟、饮淡酒。卢

14、敖:燕国隐士。师尚父、齐威公:分别指姜太公和齐桓公。淮阴:指韩信,曾封淮阴侯。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苟:如果B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守:把守C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服:承受D岁比不登,盗贼满野 登:丰收解析:B项,守:任职。答案: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介词,因为/连词,用来。B项,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D项,与“者”构成“所”字结构,表原因/“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译为“的东西”。答案:C7下列各句中,全都能体现作者“超然物外”思想的一组是()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斋厨索然,日食杞菊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ABCD解析:总说有超然物外的思想就能随遇而安。是说明条件的艰苦,是客观事实。是“超然物外”的结果。句是“超然物外”思想指导下的具体行动。答案:D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