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精准复习综合测试必修1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1151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精准复习综合测试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精准复习综合测试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精准复习综合测试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精准复习综合测试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精准复习综合测试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精准复习综合测试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精准复习综合测试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测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共44分)一年中,晨昏线和纬线的切点是移动的。回答12题。1下面能正确表示晨昏线和纬线的切点在一年中移动规律的示意图是(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晨昏线在二分日时垂直于纬线,切点为两极点;在冬至和夏至日与纬线的切点为极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晨昏线和纬线的切点所在位置(C)A一定是一年中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B一定是一天中该地太阳高度最大值C该地太阳高度一定为0D该地地方时一定是0点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太阳高度一定为0,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B项,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值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

2、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之中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之中最小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之中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之中最小值,故A项、B项均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下图为“南半球某地区图”,插图为L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3图示时刻(A)A甲地降水概率大于乙地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甲地吹偏东风D乙地吹偏北风解析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及弯曲方向判断:等压线向高气压方向凸出,说明此处受低压槽控制,低压槽处冷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甲地位于锋面过境前后,受冷锋影响出现阴雨天气,气温降低;乙地位于冷锋锋

3、前(南半球锋面气旋顺时针方向运动),受暖气团控制,多晴天,气温高,A正确、B错;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判断甲地吹东南风,乙地吹偏西风,C、D错。4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D)AL地为“向斜成谷”BR1可自流输水C近地面气流辐散DR2西流补给R3解析L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长期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A错。图中R1向西海拔先升高,后降低,不能自流输水,B错。受低压槽影响,当地气流辐合上升,C错。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分布,R2河河水向西注入R3河,D正确。受到“大湖效应”的影响,当地时间2014年11月19日,美国纽约州遭遇致命暴风雪天气袭击,部分地区降雪达1.5米,纽约州西部部分城镇已基本

4、处于瘫痪状态,部分高速公路关闭。“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读“美国五大湖区多年平均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5运用“大湖效应”原理,据图分析推断美国五大湖沿岸在11月主导风向是(A)A西风、西北风B东风、东南风C东南风、东北风D西南风、东南风解析根据题干“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从中获得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湖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再读图1,根据等积雪厚度线主要在湖区的东侧或东南侧,可以推断出湖区的东侧和东南侧为向风湖岸,主导风向应为西风或西北风,A正确。6下列地区冬季大雪

5、可能类似“大湖效应”的是(D)日本西海岸冬季暴雪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暴雪山东半岛北部冬季大雪天山北侧冬季大雪ABCD解析按照上题分析,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及天山深居内陆,没有较大面积的水面,其降雪分别为冷锋及地形原因,不符合大湖效应原理,、错;日本西海岸冬季降雪是由于冬季风吹过日本海海面吸纳了较多水汽,受到地形抬升作用在西海岸形成降雪,山东半岛北部冬季降雪同样也是由于偏北风吹经渤海海面在向风岸形成降雪,其形成原理与大湖效应相似,对,故选D。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成熟,“烃源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该岩石形成于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环境。下

6、图为我国柴达木盆地部分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单位:米)。回答78题。7从烃源岩沉积厚度分析,在沉积烃源岩的年代,图中四地中地势最低的是(C)A甲B乙C丙D丁解析等值线的判读。根据材料中所述此类烃源岩形成于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环境,因此可推断烃源岩沉积厚度越厚,在沉积烃源岩的年代此地的地势越低,即海底、河流或海沟等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8从该地区烃源岩的丰富程度,可以肯定的推论是在地质历史时期(D)A所处地块是从热带漂移过来的B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很稳定C所属岩层经历过强烈变质作用D所在区域气候发生了巨变解析等值线的判读。根据材料可知,烃源岩形成于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环境,因

7、此可推断在地质历史时期,此处为浅海、河流或者海沟等潮湿、温暖地区。而现在此处为柴达木盆地,多沙漠,可判断此区域的气候发生了巨变,导致此处的自然特征发生改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下图为华北地区局地地形及地下水位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海拔越高地下水位越浅B地下水位线起伏只与地形相关C滨海区地下水位过低可能造成海水入侵D京津地下水位比其他地区都高解析本题考查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地下水位深度是指地下水位线至地面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海拔越高,地下水位越深,A错误;在天津和北京两城市位置,地下水位明显低于周围地区,说明地下水位与地形的起伏和城市的分布有关,B、D错误

8、;滨海地区地下水位若低于海平面,则可能造成海水入侵,C正确。10暴雨时,甲、乙、丙、丁四地,最易发生农田渍涝灾害的是(D)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条件。涝渍是低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洼地。结合图中信息,丁处海拔较低,地势低洼,最容易发生农田渍涝灾害,故选D。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据此回答第11题。11据图分析得出(D)A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大豆加工B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夏季C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冬季解析根据图表降水量的逐月累计曲线变化图分析:某月降水较多,曲线的

9、变化幅度越大;1、2月降水量各达100mm;7、8月降水量小,曲线变化小;12月降水量达150mm。所以该地区冬季降水量大,亚热带地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区典型的农产品有葡萄、油橄榄、柠檬、无花果、柑橘等。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有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所以适合发展葡萄酿酒工业。冬季河流径流量大,水汽输送量大,水循环活跃,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所以选D项。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材料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该国自古以来有“宝石王国”之称。宝石原岩以古老的变质岩为主,现普遍富集于冲积层中,埋藏浅。斯里兰卡经济以农

10、业为主,森林覆盖率较低。山区的茶园面积大,茶园中修建众多“竹节沟”。(1)请据图判断,该国河流总体呈放射状水系特征,并简要分析制约甲河下游水能开发的两点自然条件。(2)“竹节沟”能起到治理水土流失环境问题的作用,请分析该地易出现此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3)请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宝石原岩产生并富集于冲积层的过程。答案(1)地势平坦(落差小),流速较慢;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变化大),易导致发电量不稳定。(2)原因:山区降水丰富,且多暴雨;地形坡度较大,森林覆盖率较低,土层易受流水侵蚀,进而引发水土流失。(3)埋藏于地壳内部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影响,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含有宝石的变质原岩;含有宝石

11、的变质原岩,随地壳运动隆起上升;再经风化、流水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外力作用,而富集于冲积层。解析第(1)题,斯里兰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下游地区等高线分布稀疏,地势平坦,落差小,流速缓慢。第(2)题,根据题干可知,该处位于山区,且降水量丰富,多暴雨,从图中看出,地形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又低,加上开发种植茶树,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第(3)题,含宝石的变质岩,本身埋藏在地下,经过地壳上升作用,后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富集于沉积层中。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南美洲秘鲁国及周边地图材料二秘鲁首都利马全年干旱少雨,以“

12、无雨之城”闻名世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湖的四周雪峰环抱,有25条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湖面海拔达3 821千米,面积约为8 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平均水温13 。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1)分析利马成为“无雨之城”的主要原因。(2)简要说明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的主要原因。(3)比较图中两处流水作用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答案(1)常年盛行离岸的东南信风;沿海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安第斯山脉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2)四周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丰富;湖面面积大,水量大,众多支流注入。(3)以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落差大,流速快

13、。以堆积作用为主;原因:地形以平原为主,流速缓慢。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利马位于低纬度大陆西岸,该处盛行东南信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加上其东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东部大西洋水汽的到达,因此水汽含量很少。西部海洋上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也是该地降水稀少的原因之一。第(2)题,湖泊盐度大小主要受到蒸发量和淡水补给量的影响,的的喀喀湖四周高山围绕,冰雪融水丰富,淡水补给多,加之湖面面积大,水量大,因此盐度低,形成干旱地区的淡水湖。该湖虽然海拔较高,但位于低纬度地区,水温较高,终年不冻。第(3)题,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图中分别位于河流的上游和下游,河流上游的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落差

14、大,流速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游的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水流速度较慢,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14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2008年以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及索马里海域为5900余艘中外船舶提供了安全护航。材料二下面左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上标出了1月和7月的风向,右图为非洲东部部分地区的地形和构造剖面示意图。材料三图中东非地区的甲地,海拔1800米,下表为该地1、7两个月的气温及降水资料。A月B月气温()18.019.2降水(mm)58.3242.3(1)据图分析,索马里海域(丙附近)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维多利亚湖盆的成因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

15、Edward湖的内力成因是岩层断裂下陷。(3)甲地处赤道附近,气温年较差很小,主要原因是赤道地区太阳高度变化较小,全年昼夜等长。B最可能是7月份该地盛行东南风(1、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判断的依据是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4)简要说明影响乙地区的7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答案(1)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便捷通道我国与欧洲和非洲往来的重要海上要道(4)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偏转解析第(1)题,索马里海域是联系红海与阿拉伯海,进一步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必经之地。第(2)题,从构造剖面图可以看出,维多利亚湖盆处在向斜构造区,凹陷成湖,而Edward湖处在断层构造区,断裂下陷,积水成湖。第(3)题,赤道地区全年太阳高度变化较小,且全年昼夜等长,气温年较差小。甲地7月盛行东南风,风从海洋方向吹来,加上山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