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7、内环境与稳态.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71583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7、内环境与稳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7、内环境与稳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7、内环境与稳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7、内环境与稳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7、内环境与稳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7、内环境与稳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7、内环境与稳态.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节 内环境与稳态教学目的1 内环境的知识(C:理解)。2 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C:理解)。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2 教学难点 稳态的概念。教学过程【板书】 内环境内环境与稳态 稳态的概念稳态的生理意义【注解】一、内环境(一)组成(二)应用1发生过敏反应时三者含量变化 过敏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间隙组织液水势降低组织液吸水含量(出现水肿)血浆含量有所下降、淋巴含量有所上升2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增加时三者含量变化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水势降低组织液吸水含量(出现水肿)血浆含量有所下降、淋巴含量有所上升3一些细胞的具体内环境(1) 组织细胞:组织液(通

2、常)(2) 红细胞:血浆(3)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组织液(外侧)、血浆(内侧)(4) 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组织液(外侧)、淋巴(内侧)【例析】血浆中的水可能来自(B)A组织液、细胞内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组织液、淋巴 D血浆、消化道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一)过程图(二)过程1消化吸收(1)消化(化学性消化)口腔:唾液(唾液腺分泌,含唾液淀粉酶)胃:胃液(胃腺分泌,含胃蛋白酶) 胆汁(肝脏分泌、胆囊暂储、排入小肠;不含消化酶)小肠 胰液(胰腺外分泌部分泌、排入小肠;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 肠液(肠腺分泌,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2)吸收胃:吸收

3、少量水和酒精小肠:主要的吸收部位大部分营养物质由小肠腔小肠绒毛壁上皮细胞绒毛内组织液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血浆组织细胞小部分营养物质(如甘油、脂肪酸)由小肠腔小肠绒毛壁上皮细胞绒毛内组织液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血浆(少) 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上皮细胞淋巴(多)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三)结论: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例析】淀粉的初步消化产物是麦芽糖,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代谢终产物是CO2和H2O。脂肪的消化终产物是甘油、脂肪酸,代谢终产物是CO2和H2O。蛋白质初步消化产物是多肽,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代谢终产物是CO2、H2O和尿素。三、稳态(一)含义:内

4、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二)影响内环境的因素:细胞的代谢活动及外界环境的变化(三)血液PH维持1 正常值:7357452 维持因素:血液中存在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物质缓冲对: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CO3/NaHCO3、NaH2PO4/ Na2HPO4等3 机制: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各系统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1)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等)进入血液: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与碳酸;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血液中过多的二

5、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将它排出。(2)碱性物质(如:碳酸钠等)进入血液:碳酸钠与碳酸发生反应,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由肾脏排出。4 意义: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 破坏:将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如血液中CAP含量低时,会导致骨软化病(成年)和佝偻病(儿童);血钙过高导致肌无力。【例析】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范围内。根

6、据图示装置回答:广口瓶中有新鲜绿藻,浸在溶有适宜浓度的NaHCO3/ Na2CO3的液体中,(绿藻能生活),实验前B管中水柱与C中液面平齐。(1) 如何利用此装置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2) 如何利用此装置验证呼吸作用吸收氧气?(3) NaHCO3与 Na2CO3混合溶液的作用是 。(1)给A以较强光照,B中水柱下降,可说明A中光合作用释放氧气。(2)给A以黑暗处理,B中水柱上升,可说明A中呼吸作用吸收氧气。(3)维持广口瓶A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同类题库】内环境的知识(C:理解)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A)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淋巴液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7、C)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多选)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A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液B多细胞动物的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所有细胞的内环境都是组织液、血浆和淋巴D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A BC D血浆中的水来自(D)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C)消化系统 呼吸系

8、统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A B C D人体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产生的CO2排出体外时,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B)A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B组织液血浆C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液 D组织液淋巴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C)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 D消化液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C) 血液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淋巴和组织液A B C D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

9、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A血红蛋白 B氨基酸 C葡萄糖 D二氧化碳和氧气(多选)机体某些器官存在的下列液体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脑室中的脑浆 B膀胱中的尿液 C心包中的心包液 D口腔中的唾液肌细胞中血液中获得有氧呼吸所需的O2至少要通过几层生物膜才能到达反应部位(D)A2 B3 C4 D5组织液与血浆相比,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B)A葡萄糖 B大分子蛋白质 C氧气 D水一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D)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C)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

10、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多选)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AC)A组织发生水肿 B组织发生脱水 C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D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这是由于(B)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水肿,这是因为(B)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度降低C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多选)患有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常出现眼睑水肿,原因是(ACD)A血浆浓度偏低 B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大大下降C肾小球通透性增大 D组织液量增大下列各项中,可看作是进入内环境

11、的是(C)A精子进入输卵管和卵受精 B牛奶喝进胃里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下面是人体体液向组成部分的关系图解,请据图回答:(1)C和D内的液体分别是 和 。(2)A和B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结构完成。(3)B和C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 。(4)A液体的水分排到外界去主要通过 和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1)细胞内液;淋巴(2)毛细血管(3)渗透作用(4)肺、皮肤、肾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A液为 ,B液为 ,C液为 ,两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浓度升高,导致 病的发生。(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 (2)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浓度 (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病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C:理解)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C)A凝固的状态 B绝对不变的状态 C相对稳定的状态 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由于(D)A肺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B肾脏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C消化道与肺能及时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和氧D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