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29615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A. 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 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C. 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 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反映了君主专制、圣人崇拜的思想,这为君主专制

2、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故B正确;材料主张君主圣人整治梳理万物,没有反映诸子学说趋向统一,故A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并未得到普遍认同,故C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无法说明百家争鸣基本结束,而且百家争鸣结束于秦朝建立后,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B. 察举

3、制和征辟制的推行C.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D.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开国之初,出现了“布衣卿相”的局面,这是因为秦朝实行焚书坑儒,且经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战火及楚汉之争的影响,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趋于稳定。至汉武帝时,出现了大一统的盛世局面。汉武帝改变汉初统治者奉行的“无为而治”的政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这成为东汉中兴,诸将多“儒者气象”的根源。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

4、无关;B选项错误,察举和征辟是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以德才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但不是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加强中央集权与这种现象的出现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从唐末到北宋五子,再到南宋,儒学终于消化了佛道两个思想体系,对儒家经典做出了创造性的新理解。”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新理解”的是A.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B. 出现“理即天道”和“心即是理”两大体系C. 提出经世致用理念D. 重新恢复了儒学的正统思想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儒家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认为“理即天道”,陆王心学认为“心即理也”。因此B

5、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已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不是南宋时期出现的“新理解”;C选项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思想主张;D选项错误,在此之前虽然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但并未失去正统地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A. 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B. 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C. 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D. 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答案】C【解析】【详解】“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说明对于孔子思想权威的挑战,“不以孔子的是非为

6、标准”说明否定权威,倡导思想自由,C正确;材料二人属于辩证看待孔子思想,A错误;材料是反对思想权威,倡导思想自由,B错误;材料不是批判儒学对于人们思想禁锢,D错误。5.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起到了早期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实践有一定的影响,A选项“走向近代化

7、的先声”就是这种作用的表现,故A选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仍然占主流地位,故B选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故C选项错误;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但不是新理学思想体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学生需要明确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在性质上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而不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时,也要认识到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6.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

8、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A.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B. 儒学思想出现质变C. 儒家的政治化趋势D. 儒学的不断世俗化【答案】C【解析】【详解】题目中未涉及中央与地方间关系的变迁,排除A;材料“儒教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可知B项中的“出现质变”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儒教在夏商周,是原始儒教以后,是国家宗教”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趋势,C正确;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孔子被神圣化”不符,故排除。7.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中的两道工序:“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这项发明A. 经毕升改进后得以推广B. 受益于古代道士的炼丹术C.

9、 使书写材料发生革命性变革D. 为发现美洲新大陆创造了条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材料揭示的是造纸的程序。依据所学,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分析选项,A是指印刷术;B是指火药;C是造纸术,符合题意;D是指指南针。所以应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技四大发明8.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时的“晚霞”是指A. 集大成科技巨作涌现B. 各种发明不断出现C. 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D. 古代小说蓬勃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特点是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性阶段

10、,集大成的总结型科技巨著涌现,并没有转化成近代科技,这与西方近代科学形成巨大的差异,故选A。B与当时的中国科技状况不符,C、D均未从科技的角度来阐述。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古代科技落后。【名师点睛】明清时期,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科技虽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停滞,没有产生近代科学。9.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A. 笔画圆匀,便于装饰B.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C. 线条流畅,任情纵性D. 通俗易识、端重庄严【答案】D【解析】【详解】唐代是我国封建经济的繁

11、盛时期,根据材料中崇尚楷书的原因可以看出,楷书在当时主要用于记铭、碑刻等,这和楷书的端重庄严有关。故答案选择D项。A项是小篆的特点;B、C项是草书的特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0.南朝著名画师张僧繇在安乐寺为梁武帝画龙,梁武帝发现其所画四条龙都没有眼睛,遂问其原因。张僧繇回答说“点睛即飞去。”大家不信,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笛鸣,点睛之龙真的飞走了。该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古代绘画A. 渴望俗世认可B. 意在借物抒情C. 追求娱乐教化D. 注重写意传神【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点睛之龙真的飞走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古代绘画写意传

12、神、栩栩如生的特点,故D项正确;“画龙点睛”的故事并不能说明古代绘画渴望俗世认可,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古代绘画借物抒情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古代绘画娱乐教化的目的,故C项错误。11.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道光年间,在吸收这些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京剧的形成过程反映出A. 北京城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B. 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C. 政治中心对文艺的集聚与融合D. 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求【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各地戏剧风格迥异,但之间并不存在优劣之分,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

13、百花争艳,说明专制统治并未抑制文化的多元性,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道光年间,在吸收这些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说明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有利于集聚、融合各类文艺,故C项正确;题干中提到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说明地域特色文化并未随时代发展而衰落,故D项错误。1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髙,思想禁锢加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式变化原因的认识

14、,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的 原因有: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兴盛为古代文学作品的形式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市民阶层不断的扩大,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考点: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发展体现了文学形式多种多样,文学作品逐渐通俗化的趋势。我国古代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发达,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都出现昌盛的局面,尤其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从而让学生明白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的关系,解答这种题型时,一定要从另外两方面去寻找答案。13.有人称:北宋

15、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清明上河图程朱理学元曲小说汉赋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市民文化”是指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的文化,是社会底层文化的代表。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元曲和小说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为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条件下而产生的,均属于“市民文化”形态,故、项符合题意。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不是社会底层文化的反映,故项不符合题意。汉赋是统治阶级上层的文化代表,反映的是当时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不属于“市民文化”形态,故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排除ABC,选D。14.从1840年到1861年,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中西纪事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A. 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B. 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