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西萍乡湘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1412938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江西萍乡湘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届江西萍乡湘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届江西萍乡湘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届江西萍乡湘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届江西萍乡湘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江西萍乡湘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江西萍乡湘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2020学年高一年级三月月考语文试卷(150分钟 150分)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弘扬中华传统勤劳美德勤劳是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中国人的劳动精神一代代传承,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劳动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劳动的范畴和内涵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延展,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是当下国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人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历史基点。勤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贯彻始终的道德倡导。人类劳动发展分为奴役劳动、谋生劳动、体面劳动、自由劳动四个阶段。对人类社会劳动的认知和热爱,在中国古代经典

2、著作中多有论及。大戴礼记武王践祚履屡铭中写道:“慎之劳,则富。”强调的是财富和劳动的关系。自古以来,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尚书周官中写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古今药石续自警篇中写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意思是人们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乏衣服与食物,勤劳能够让人避免饥饿与寒冷。先秦儒家关注的是一种“礼制”,而不是使用价值层面的劳动致富,也不是精神价值层面的劳动快乐,是一种自然分工的“伦理化”,为中国古人构建了一种脱离田间生产的劳动价值理论;后世儒家分离了“劳”和“思”两个概念。正如孟子所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荀子在天论中所说:“

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表达了对勤劳耕作和勤俭节约的认同。墨家是劳动者的学派,墨子非命下说:“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这是中国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思想的萌芽。墨家思想兼容并蓄,形成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必要成分,是民族振兴、国家进步的精神力量。清仁宗味余书室全集中写道:“农夫不勤则无食;桑妇不勤则无衣;士大夫不勤则无以保家。”佛、道两家对于劳动和农业持消极态度,法儒两家主张繁衍人口,认为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孟子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民思想,经过长期的文化大融合,儒、释、道、墨、法等多家思想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勤于劳动”被看作是“修齐治平”的根本性的道德品质,深深

4、滋养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的精神心田。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生活本身和精神意境。魏晋诗人陶渊明所作归园田居其三展现出我国古代人民早起劳作,傍晚收工,期待有好收成的场景,展现出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形象。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融洽地将珍惜食物与辛勤劳动结合起来,一直影响塑造着中国人的勤俭节约的美德。唐代诗人王维的春中田园作的前四句展现出了古代人们愉快劳动的情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可见,劳动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劳动的协作性还可以培养人的互助和团结精神。自强不息是古代劳动人民战胜困难的智慧之源。古代物质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勤劳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积极探索。到了宋明时期,科技、手工业都变得发达。宋朝时

5、发明了天文仪等多种精密仪器,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代表了那个时代科技造船业的世界先进水平。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在各个领域: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巍峨长城、巧夺天工的都江堰、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素纱禅衣、榫卯结构、记里鼓车等等,无一不是凝聚劳动者勤劳智慧的伟大成果,尽责、乐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这些遗宝成为历史的烙印和华夏子孙精神的内核。(摘编自2019年06月03日光明日报第15版)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郑和下西洋的事例来表明当时中国造船业世界一流,中华儿女自强不息。B文章第二、三两段都大量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C文章采用提出问

6、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D文章末段用古代劳动人民伟大成果,证明工匠精神也是华夏子孙精神内核。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勤劳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积极探索,在劳动中磨炼了意志,在劳动的协作性中培养了互助和团结的精神。B墨子非命下说“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表明当时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思想比较成熟。C墨家思想能兼容并蓄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振兴、国家进步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力量。D先秦儒家关注的“礼制”,是一种自然分工的“伦理化”,认为脱离田间生产的文化人也能创造劳动价值。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7、)( )A“勤于劳动”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性的道德品质。B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当下国人就能建立起文化自信。C中国人的劳动精神一代代传承,完全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劳动观念和勤劳美德。D李绅写的悯农将珍惜食物与辛勤劳动结合,形成了中国人勤俭节约的美德。(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蔡元培的富贵余世存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说蔡先生的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他一生没有置备私产。他亲历清朝、北洋、民国,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为家为私的机会很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

8、只是租居而已。这样的国士,确实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以国事天下事为念。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念兹在兹。蔡元培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他发布了褒扬令,称赞他“道德文章,夙孚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蔡元培做官的机会太多,可以过衣食无忧的日子,富贵于他是可望可即之事。但跟一般寒酸文人不同,蔡先生生性豪放,不拘小节,爱花钱,爱请客。据说妻子为此非常不满,两人经常吵架。儿子证实,父亲置业并不困难,后来不仅没有置业而且没有积蓄的原因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用

9、来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一生受惠于蔡元培先生的人太多了。随便即能想到陈独秀、鲁迅、胡适、梁漱溟等人,还有众多的学生、看门人,都得益于蔡先生。甚至到他晚年,仍然如此。有人回忆,先生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仍不忘周济他人。当时有一位广东籍诗人名叫廖平子,恬淡高洁,不屑钻营,家无隔夜之粮。廖常将诗作呈予蔡先生,先生知其生活清贫,即赠其法币拾元,每月皆然,数年不断。一般的官吏极易为官场习气所染,习惯了当官做吏后,再难以回归平实,难以自食其力。在这方面,蔡元培的自给自足是中国人中少有的。1907年,40岁的蔡元培放弃国内的身份地位,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赴德,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后公派

10、留学机会搁浅,但蔡元培没有放弃,决定自费。当时他还需要抚养妻儿四口,孙宝琦答应每月资助银子30两,让他在驻德使馆中做兼职,但使馆只应允照顾食宿,不提供职务和薪金。为此,蔡元培给当时在德学习的唐绍仪侄子唐宝书、唐宝潮做家庭教师,为他们讲授国学,每月报酬100马克。他还通过同乡挚友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为该馆著文或编译,每月稿酬100元,如此保证留学所需,并维持国内妻儿的生活。他自称“好好先生”,但实则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他终生都涉足官场,然辞职之烦扰于他却是家常便饭。1898年,蔡元培时任翰林院编修。传统中国社会,中进士点翰林后,就意味着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更意味着身系国之

11、重望参与写史之列。但戊戌政变后,蔡元培却选择了辞职。1912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2日,为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他向袁当面请辞。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7月3日,因抗议张勋复辟,他向黎元洪提出辞职,后复任校长。1919年,北京市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工要求政府以现金发薪而罢课,教育部未能及时应对,蔡元培与其他各大专院校校长联名辞职。1920年1月8日,蔡元培再度辞职,直至教育部对教职工所提要求完全承认才复职。1928、1929那两年,蔡元培几乎月月都在写辞职信: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坚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坚辞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坚辞国民政府委员有人统计,蔡元培一生

12、辞职有24次之多,其中为北大辞职7次。我们由蔡元培的生计及态度可以试图接近这位圣贤的心地。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蔡元培的贡献可谓大哉。恩格斯曾称赞但丁:“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我们看蔡元培在传统与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置,庶几近之。(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3、A蔡元培不为官场习气所染,自食其力,公派留学无法实现之时,便放下身段做家庭教师,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为上海商务印书馆著文或编译以赚取生活费用。B蔡元培晚年生活并不宽裕,却依旧不改乐善好施的品性,在其旅居香港之时资助广东籍诗人廖平子创作诗歌长达数年之久。C蔡元培一生为国家社会服务,地位不可谓不高,但他没有谋私谋家,收入微薄,却常常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D蔡元培不仅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以国事为念的国土,每每遇到学潮、罢工、政变之事,他都能以实际行动表明态度,追求正义,不为强权荣华所趋。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蔡元培为官期间屡次辞职,

14、有人统计,他一生辞职多达24次,从中表现了他人格独立、不怕权贵不慕功名的品质。B作者通过客观的史料、文字资料,介绍了蔡元培的为人和社会影响;在编排、叙述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自己态度鲜明的主观性评价。C文章第段指出,以校长身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D蔡元培为官多年但没有积蓄,主要原因是他把所有收入都捐给了社会公益事业及接济有困难的亲友、学生了。6文章从哪几方面写“蔡元培的富贵”?请简要分析。(6分)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马灯鲍尔吉原野那年我到坝后,干什么去已经忘了,但脑子里挂记着那盏马灯。我

15、们住在大车店的一铺大炕上,睡20多人,都是马车夫。白天,我和主车夫老杜套上我们的马车,拉东西。把东西从这个地方拉到那个地方,好像拉过羊圈里的粪。那羊圈真是世上最好的羊圈,起出20多公分厚的羊粪,下面还有粪,黑羊粪蛋子一层一层地偷偷发酵,甚至发烫,像一片一片的毡子,我简直爱不释手。并沉醉于羊粪发酵发出的奇特气味中。晚上,我们住大车店。大车店没拉电、客房挂一盏马灯,马厩挂一盏马灯。晚上,车夫们掰脚丫子,亮肚子,讲猥亵笑话。马灯的光芒没等照到车夫脸上就缩在半空中,他们的脸埋在黑暗中,但露着白牙。不刷牙的车夫,这时也被马灯照出洁白的牙齿。苇子编的炕席已经黄了,炕席的窟窿里露出炕的黑土。肮脏的看不出颜色的被褥全在马灯的光晕之外。房梁上,悬挂着一尺左右,像暖瓶一样的马灯。灯的玻璃罩里面的灯蕊燃烧煤油。花生米大小的火苗发出刺目的白光,马灯周围融洽一团桔黄的光芒,仿佛它是个放射黄光的灯,马灯的玻璃罩像电吹风的风筒,罩子四周是交叉的铁丝护具。装煤油的铁盒是灯的底座,可装二两油。蛾子在屋顶缭绕,它们靠近灯,但灯罩喷出的热气流把它们拒之灯外。不久,车夫们响起鼾声,这声音好像是故意发出的极为奇怪的声音。你让一位清醒的人打鼾,他发不出梦境里的声音,他忘记了梦中的发声方法。有人像唱呼麦一样同时发出二、三个声音,有低音、泛音和琶音,有许多休止符使之断断续续。有人在豪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